Hello 小伙伴们,又到了每周一的制图教室时间啦~最近制图教室新增设了设计分享的内容,向大家分享了国内外高校同学们近期完成的一些设计成果,不过总体来说呢,大多还是相对常规的课题,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个比较新颖的课题 -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设计,一起来看吧~本生态岛项目坐落于珠江海口处的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原项目已于2019年竣工开放,此项目为基于原场地的生态再设计。场地位于远海,伴随常年台风侵袭。如何在减少工程污染保护海域生物及水质,如何在恶劣自然条件下创造舒适的活动空间,如何降低远海岛淡水消耗为自我提供补给,如何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寓教于乐,是推动这个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进行功能总体规划布局,将原项目酒店,博物馆,商店等基本功能结合车行人行流线排布于场地之中。主体功能集中临近主入口,酒店区域面海私人化,场地中央预留蓄水池为后期循环水系统使用,得出呈U型布局的建筑群。接下来,对多种体量组合方式进行风环境模拟,最终选择了场地中央风速较低的体量布局,以便于为人们室外活动提供更好的风环境。
通过前面的风环境模拟,我们选择了相对集中的建筑布局,但集中式的建筑布局无法通过分散的体量来分散风压。所以我们又进行了基础形体的风压模拟,得到曲面相比于平米受风面积更小,于是项目将建筑形态流线化,由此减少强风对于建筑的侵蚀。
▲ 基础形体的风压模拟
接下来,我们基于不同功能的景观需求、私密开放程度,将不同尺度的基础形式语言进行堆叠,形成建筑外观。接下来,我们需要对建筑的外部空间进行设计,仍然以泰森多边形为基础形式语言。在人工岛场地放置景观功能节点,使用泰森多边形生成场地轮廓。对所生成的场地道路进行尺度微调,设置亲水平台及观景点。珠海作为港珠澳大桥衔接的三地之一,有着别负盛名的红树林保护区。项目由此受到启发,将红树林与混凝土块相结合,设计出独特的生态防浪堤。减少人工岛承受海浪的侵蚀,净化周边海水水质的同时,为生活在临近保护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提供栖息和觅食点,并为飞行于亚奥环线的候鸟提供了落脚点。场地中央的淡水湖利用了当地台风多发雨水富足的自然条件,为位于远海的东人工岛提供了淡水资源的收集与供给。场地内置滤水系统,可以实现人工岛建筑的中水回用及下水过滤,大大减少了远海淡水资源稀缺的不利影响。ok,设计至此就结束啦,项目致力于在满足建筑功能性的同时,结合生态设计,在恶劣自然侵蚀的情况下有效改善当地自然条件,同时为human及non-human营造了和谐共生的场所,最后来看一下最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