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30天完成的作品,获得了隈研吾的青睐
"Central Glass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Competition" 始办于1966年,并于1976年首次邀请海外作品参赛,成为一场创新与现实碰撞的国际盛会。该竞赛旨在通过比赛创造一个思考理想社会和环境的机会,探索城市设计中的经济效率和理性并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文化。
| 2018年 竞赛主题 |
2018年11月10日,第53届"Central Glass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Competition"在东京国际论坛落下帷幕,本届竞赛的主题是“Life, Towns, and Architecture, as Transformed by Autonomous Driving”。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无人车”在近年来有了迅猛发展。虽然不同的自动驾驶标准仍在审查中,但“Level 3”系统的无人车已经可以执行加速,转向和制动,并且只有在系统提示时才给予人工干预,预计将于2018年开始销售;能够执行架式任务的 “Level 5”系统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无人车的日趋完善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城镇和建筑产生怎样的影响?
可以想象到的是,我们的生活,城镇和建筑等所有方面都将因自动驾驶而改变。考虑到这一点,本届竞赛以寻求对“自动驾驶改变生活”的建议为主题。希望设计师们能够发挥想象力,提出通过自动驾驶改变的生活,城镇和建筑的具体图像。
| 主要评委介绍 |
内藤广
代表作品:鸟羽市海洋风俗博物馆、牧野富太郎纪念馆等
隈研吾
代表作品:Z58水/玻璃,那须历史探访馆,马头町广重博物馆等
青木淳
代表作品:青森县立美术馆、日本东京银座LV旗舰店等
在本届竞赛中,LAC的学员Jeremy Yue凭借作品“Folding Beijing”从111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佳作奖。据说完成这个作品,他只用了30天。
从日本领完奖回来,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到了Jeremy,请他跟我们聊聊获奖作品“Folding Beijing”以及此次日本之行的心路历程。
Folding Beijing
指导教师:Ten Zhou
Jeremy Yue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苦比建筑学
GPA:4.6+/5
IELTS:水平太差还没考过
Q:去日本领完奖之后感觉心情如何?
J:内心平淡如水,甚至还有点小失落。(小编:???)哈哈,其实是因为领完奖回来之后又要赶作品集画图了。
东京国际论坛
Q: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这个竞赛的?一直有在关注类似的竞赛信息吗?
J:暑假做项目的时候没有合适的课题,偶然关注到了这个竞赛,它的课题研究方向是我比较喜欢的,所以一开始的打算其实就是投着试试看。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竞赛了,不过是第一次获奖。平时没事的时候我会看一些竞赛的信息找找灵感。之前有过两次经历,不过都落选了,习惯了陪跑,也会在做设计的时候自我怀疑,跟那个不够优秀的自己碰撞,喋喋不休;但每一次参加也还是倾我所有,一追再追,往复往复。
[Folding Beijing] 人物分析
Q: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获奖了?
J:9月份知道的,是在无意之中打开Gmail时发现的。当时我正在和同学讨论去镇里调研的事项,然后无聊看了下邮箱。心情一开始比较平静,也没仔细看,以为自己被淘汰了,还略有点失望,想着又陪跑了。
回寝室后不甘心,又看了一遍发来的邮件,发现有诈!奖金的一览藏在中间,这才发现是获奖了!
获奖通知邮件内容
Q:你对这次竞赛的主题《Life, Towns, and Architecture, as Transformed by Autonomous Driving》怎么理解?
J:这个竞赛给我感觉更偏向概念性表达,而不是功利的一定要去设计什么或者解决什么。提交作品时,我想能尽量表现出我的侧重点,反应我自己对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和城市关系的态度。我也分析了前几届的获奖作品,发现他们在设计中都很注重设计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责任,所以我在自己后来的设计中也始终贯彻着这三点。
Folding Beijing
Q:“Folding Beijing”是一个怎样的作品?
J:这个作品也是我作品集当中的一部分。基于国内贫富差距日益增大,阶级矛盾日益严峻的特点,我分析了近35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并由此设想未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
对此我想从一些文学作品中找到相关的设想,于是我基于《折叠北京》中对未来北京阶层状况的描述,再加上我本人的理解对未来北京进行了描绘和设计。
我首先对里面的人物进行了分析,并对小说中一些有关阶层的差距的信息进行了量化。
接下来我对小说中重要的一些场景进行了描绘。
基于这些研究,以北京为例,我从产业、居住和农业这三个方面对中国未来城市的可能性作出了设想。
According to CEIC statistics,China's Gini coefcient has reached a terror number with 0.47(the warning lineis 0.4), and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has become more apparent.
With thedevelopment of autonomous vehicle technology, we have brought the average oftransportation resources; in this case, I imagine whether the development ofautonomous vehicles will bring the average of wealth and living space for Chinain the future. Based on this starting point, I predicted and depicted Beijingin 2049.
No matter what autonomous vehicles orother high-tech, technological advances will never change this dog-eat-dogsociety
Beijingis divided by three classes physically, sharing the same earth surface in each48 hour cycle.
[Folding Beijing] 折叠北京意向图
Q:“Folding Beijing”的亮点是什么?
J:在这个项目中我尝试了一种比较完整的研究过程。我将自己建筑人的身份暂时抛弃,完全浸入到小说当中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基于我的理解续写了一部分。在这种尝试下我的设计就不仅仅是站在旁观者角度的思考,也能够从使用者本身这样的一种形式是我之前未曾尝试的。
最费心的是最后的大图,前后忙活了很久,为了赶在DDL前寄到东京,我还睡了几天的PVC板,在studio里。
[Folding Beijing] 重点场景标记
Q:这次的项目用到哪些软件和技巧呢?
皮·J:软件:电脑里装的都用上了。
同时用了意念术让我熬夜少脱发,用了装死术让我极限交图。
Q:竞赛过后有觉得项目中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吗?
J:交完图之后我觉得还是有蛮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很多细节都可以补充,图面也可以加入一些我续写的人物故事场景。
上午10点的东京
Q:这次获奖会让你对申请Dream School更有信心吗?
J:我的Dream School是UCL,这次得奖确实让我增添了不少的信心。拿到奖算是对第一阶段的一个肯定,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但我能做的就是保持这种认真的态度走完接下来的路,至于是否能申上,一年后看结果吧。概率的事情还是努力来的实在。
凌晨4:30的上海
Q:最后,有什么想跟大家说的吗?
J:蛮感谢LAC Studio里的各位老师和同学的,一起讨论一起玩耍一起赶末班车,期间也给我很多帮助和支持。
尤其感谢我的导师“周总”(讲得了学术,灌得了鸡汤,吃得了小面,睡得了纸箱),最后出图的那几天,我和老师一起赶DDL的生活也十分难忘。
做这个项目最艰难的那段时间心中一直默念周老师给我灌的一句鸡汤: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这句话也送给大家,遇到困难真的不要怕:没有跨不过的困难,熬过便是绚烂。
Jeremy镜头下的东京
| Ten Zhou的话 |
首先恭喜岳同学,虽然没有拿到更好的名次但也算略有收获,这主要是岳同学自己的功劳,我几乎没帮上什么忙,最后图面效果是好友韩云滔帮忙把的关,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
在我带的学生里,岳同学算是数字化技术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但这次竞赛几乎没用上什么数字化技术,全靠手画,对他自己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值得称道的是,岳同学的想法比较开放,接受度也很高,当时说要带他尝试下叙事性建筑的设计实验,但成功与否都是未知,他也很快的接受了。我个人也比较喜欢有冒险精神,敢于挑战的学生。《兑命》曰:“学学半。”说的是教与学是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道理,在这个竞赛里我也很多地方是一知半解的到处问人,边自学边教授,也算很有收获。
关于这个竞赛本身,图纸大家看到了,可能很多人无法接受,甚至认为这根本就不是建筑设计,平面图呢剖面图呢在哪里,找不到。包括很多朋友,同事,岳同学自己都曾产生过强烈的怀疑。交图前一周他甚至产生了交图前焦虑症的情况,几乎全盘否定了这么设计的意义,还好挺过来了。我在国外的学习经历教会我了一件事,即使再怀疑也要把事情做到结局去看看结局再说。所以我也再次特别建议各位做竞赛的同学,哪怕把设计做成了一个小便器,也要大方的在小便器上提上自己的名字,提交上去再说。做竞赛不怕做差做失败,怕的是你半途放弃了。
再说一下所谓的“叙事性建筑”,可能很多人对这名词感兴趣,其实大家对它的定义都还存在争议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解释,这也是一个新事物出现的正常现象,定义的模糊性,按下不表。就我的理解来说,其实有两类“叙事性建筑”的设计师,一类是以屈米为代表的将“叙事性”作为一种设计手法来用,简单来说就比较像是电影或动漫里的故事设计、分镜设计等;一类是以CJ Lim为代表的讲“叙事性”当做一种表达手法来用,利用建筑设计去表达自己的社会观点等。这一次的竞赛其实更偏向于后一种,这一类设计很难被大家接受,主要是因为大家普遍主观的认为建筑学就是盖房子,盖不出好房子的建筑师不是好建筑师。但有些人(包括我)却认为,有的设计回答的是“建筑该怎么设计?”这个问题,而有的设计回答的是“什么是建筑”这个问题。当然这类问题属于“吃饱了撑的”这类问题,确实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才有余力去想这些“无聊”的问题,多的不说了,也不接受反驳。
最后,再次恭喜岳同学,也祝各位远大前程。
注:文中摄影作品来源于岳同学
更多一手信息,戳这里▼
竞赛资讯
制图教室
素材分享
秀展回顾
Piece by piece| 建筑的艺术:Renzo Piano回顾展
洛杉矶 | UCLA_A.UD Rumble 2018 年终展
伦敦 | 直击UCL Bartlett Summer Show现场
对话&访谈
太原街“改造” | 谢菲尔德学生英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获奖作品分享采访
END
官方网站地址
http://www.lac-studio.com
联合 Linking | 学术 Academy | 创新 Creation
联合而不仅是连接-我们搭建老师、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更联合优秀的老师和学生,把宝贵的经验与大家互通分享。
学术而不仅是学院-我们不仅提供学院的教学环境,创造活跃,平等的课堂气氛,更注重学术知识的研究、传播。
创新而不仅是创意-我们培养的是学生全面的能力,不仅有好的思想,更有强大的技术,有把创意变为现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