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保安街老街坊廖作霖教授与日籍夫人纪惠子
从前,中国人到东洋念书,娶一个日本太太回国,那是寻常事,郭沫若、郁达夫......我们武昌的先贤也如此。
很早就打算写一篇廖作霖先生和他的日籍太太铃木纪惠子的回忆文章,他们是我袓屋保安街374号恤孤巷的老街坊。两家一板之隔,40余年比邻而居,共住百年民居同一屋檐下,亲如一家。廖家次子廖定国曾来余汉阳寒舍叙旧,他带来其父留学日本京都帝大毕业证原件及家人历史旧颜。那些近百年泛黄的旧物穿越时空,留下了时代沧桑。这些廖民家传宝物,向来秘不示人,睹物念故人,令人唏嘘,回望往昔,颇令人寻味不已。
少年怀揣科学救国梦
廖作霖,字子诚(1903-1983年),鄂城县华容镇北湾人。光绪21年,他出生在华容镇殷实之家,北湾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商贾田产颇丰。廖少时就读村塾和鄂州高等小学堂,对新学兴趣浓厚,其中数学、理化、博物成绩优异,弱冠之年就抱定科学报国理想。他不顾家族反对,抛弃丰厚传承,毅然只身到省城,走上艰辛负箧、曳屣求学之途。
青年时的廖作霖只身来到偌大的省城,气派的各级衙门、林立的各类学堂,繁华的市容,触及他幼稚的心灵。民国二十年(1923年)廖作霖22岁毕业于湖北第一区勺庭中学,该校前身为清勺庭书院。学校开设课程诸多;修身、国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化学、法制、经商、图书、专工、乐歌、体操共十五门。廖在校接受正规中学学历教育,一解乡村士人塞野之习俗,从此打下了中等教育坚实基础,为日后去日本深造,迈开了第一步。勺庭中学抗战时和全省22所中学西迁恩施,现为咸丰县一中,为湖北省重点名校。
为实现梦想,廖作霖勺庭中学毕业后,毅然决别殷实之家,只身随鄂众学子赴日自费留学。来到东洋大都市的东京。他全身投入留学生涯的清苦日子,先读弘文语言学校,后考上留日公费生,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理科第三部(甲组)学习。大正十四年(1925年)三月十五日,廖作霖获得校长从三位勳三等三宅米吉颁发的《卒业证书》。
当年,廖作霖以优异成绩考上日本最高学府京都帝国大学,郭沫若也在该校医学部攻读。昭和三年(1928年)三月三十日,廖作霖在帝大理学部毕业,廖作霖的毕业证书有该校系级和校级主要负责人双签署,帝大理学部长从四位勳三等理学博士和田健雄签署,同时还有帝大总长从三位勳二等医学博士茺木寅三郎签署。证书上前后还盖有两枚官防大印。其一为“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部”,另一方为“京都帝国大学”。
邂逅纪惠子 百年好伴侣
廖作霖在帝大理学部读大二时,有次在京都火车上偶遇美貌俊秀的铃木纪惠子,两个异国心灵,一见钟情,颇有情缘,结为连理。纪惠子(1909-1967)为千叶县人氏,家庭虽为世耕农民,却支持女儿的跨国婚姻。纪惠子在大正年间,就读京都美馨裁缝女校,学会全套男女老少衣服制作,还会高等刺绣,绣出动植物、很逼真,各种成绩八、九十分以上。
昭和年间,她考上千叶县安房女学研究科,学会家政专业和医学看护等专业。各科成绩优秀,得过校方奖状。(图4)纪惠子西嫁中国后,相夫教子,当上了全职家庭主妇。她能说流利的带鄂城尾声的武汉话,能大口吃辣椒,喜吃面窝和热干面。(图5)她友善邻居,大家皆尊称她“廖太太”。她有时还参加居委会一些活动,大家都没把她当外人。
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纪惠子享受外宾票证的特殊供应待遇,她常拿些票证送给邻居。她育有二男四女,四女取名仍依照千叶老家习俗,分别为:金子、银子、玉子、圣子;二子则是纪念华容故乡老字号名,为“恒顺”、“恒泰”,意为传承香火之意。廖作霖夫妇子孙人人学业、事业有成,尤其是学医的长孙廖康雄博士,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脏移植中心主任,被美权威杂志USNEWS评为全美顶级心脏外科医生。他在武大、北大设立廖康雄基金会,奖励寒门学子。廖太太生前常说:“政府对我很照顾,我蛮感激。”铃木纪惠子来华38年,从未回过故乡,1967年因肾癌去世,享年58岁,葬于石门峰公墓。
普及民众科教 服务于基层
“五四”运动前后,面对列强欺侮,科教兴国已成为盛极一时的思潮,勃兴于民国中后期,统一在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之下,通过提倡鼓吹民众科学教育,全国蔚成声势浩大的民众教育运动。
湖北省率先成立了“湖北省立公共科学实验馆”和各级“民众教育馆”。1929年廖作霖带着日籍夫人学成归国,1932年受聘“科学实验馆”的筹建工作。科学实验馆人才济济,馆长蔡礼成东京高等师范毕业;物理指导员尹元勳北大物理系毕业;化学指导员潘龙霖北大化学系毕业;生物指导员廖作霖京都帝大理学部毕业。此馆在科普教育、民众辅导与指导开展大量的有益工作,为武汉中等以上学校理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地。
上世纪50年代初,笔者就读省立一中时,在植物老师胡良钟先生带领下,到武昌水陆街该馆参观各类标本,第一次见到数十台显微镜,并亲眼见到单细胞植物和草履虫的模样,这种直观教学,至今难忘。科学教育馆平时对民众个人研究者开放,仪器、标本及图书供其研究使用。全市大中学校,都集中在此做实验,高中以上班到馆做实验,每周达50余班,人数达2000余名。全市公立院校如教院、省高、一中、二中、一女中、二女中、省师、女师、乡师、省职、市职等十一所,都按时来馆做实验。廖作霖生物指导员,亲作计划,亲自讲解,亲自动手制作标本实验,深受师生欢迎。
前排左二为廖作霖
渊博学者杏坛敬业人
廖作霖在省科学实验馆工作十八年,从筹建到改制,全程参与,是资深馆员和主要领导成员之一。武汉解放后,湖北省政府接收该馆,成立“人民科学馆”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廖作霖被分配到武昌马房山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教书,后改为武汉师范学院,现为湖北大学。廖教授是生物系骨干中坚,常年在家认真备课,他常在家自制各类动物标本,给围观小孩讲各种动物不同的内部结构,第二天带到师院讲给学生听,这种敬业精真是可贵极了。他终身从事生物研究工作,教学科研硕果累累,学报上常有他的大作发表。廖作霖平时喜爱栽培月季,尤其喜种多浆植物各类仙人球。日本老师寄来各种仙人球种子,他如获至宝,立即盘活,常年开花不断。抗战西迁恩施时,他带上这些宝贝,胜利后返汉又带回汉,即使抛下许多家什也在所不惜。至今,他二儿子廖定国传承的三种仙人球:龙王、公爵虾、红黄松霞,是廖家传家宝,也是中日民间友谊的结晶。
1959年6月,湖北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中有119名特邀人氏,廖作霖名列其中。他说:“这是人民对我的信任,今后一定不要辜负他们,教好学生。”从1959年至“文革”之前,廖作霖教授潜心教学,苦心积虑为国家培养人才,他的学生有很多后来成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人才。作为一位海外归国的学者,廖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
“文革”中,廖教授政治头脑很清醒,“四人帮”爪牙批他为反动权威,他不屑一顾,不申辩,不反驳,相信人间自有真理在。他为人正直,校方派两人来家动员他揭发被审查教授,他以沉默相对,更不愿落井下石。
70年代,廖太太娘家侄女斋滕女士,受日本公民党创价学会的支持,来到武昌初次登门看望未曾谋面的姨妈,受到廖家热情接待,小住10日后愉快返回日本。90年代初,廖作霖教授长门长孙廖康雄博士,由美国到日本东京进行学术交流访问,之后到本州岛千叶县奶奶娘家寻根,见到年过九秩的舅奶奶及其家人,彼此大喜过望。铃木家族见到纪惠子的长孙如此有出息,认为是铃木家族的光荣。
廖作霖教授,这位在西学东渐的历史浪潮中从鄂州走出的学人、华容古镇的首位民国“海归”,最终落叶桑梓,终生服务于人民大众。1983年,教授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0岁。他与夫人铃木纪惠子合葬于武昌石门峰公墓。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编辑:关 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