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经常出现自卑不自信的人,你缺乏的根本就不是“信心”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自卑不自信的感觉,不自信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深入人格的一种自卑或者说不自信,还有一种就是只是在某方面不自信,在其他方面还是有自信的。
一、第一种人可能是由于成长经历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在主体和外在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出现了重要的外在客体对自己的贬低,比如自己的母亲或者老师对自己的否定和批评。发展心理学家在研究2年级以下的学生时,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叫罗森塔尔效应的东西,也就是假期期待会影响孩子们。早期正是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段,这个时候经历的创伤和阴影很容易成为以后的问题的一个根源。所以有些人的不自信是因为早年所经历的创伤和阴影所导致的深入人格的不自信。
还有一个词就是习得性无助,当你在动物小的时候去拴住它。它会用尽自己的所有的办法和气力去挣脱这个束缚,慢慢地,动物会发现不管自己怎么样去挣脱,都挣脱不开。等到动物长大了,完全有这个能力去挣脱这个束缚的时候。它不会去选择挣脱,甚至没有任何反抗,因为在它的认知世界里面,这个束缚是挣脱不开的,不自信有时候也是这样的,一直经历着失败没有成功的体验,慢慢地它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可能成功的,也就变得不是那么自信了。
二、第二种人呢,他在某些方面是自信的,在某些方面就不是那么自信的,然而人们总是关注坏的方面,我们管这种性格的人叫做完美人格。这个可以用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人的行为和心理适应与生存繁衍,在人的大脑皮层上,对于这种负性的消息的敏感程度是远远大于积极的消息的。人为了更好地记住自己的失败经验和危险的信号,所以对于负面的消息会更加地敏感。
所以人们对于自己的缺点和做的不好的地方也就额外关注了,常常就会体现出一种不自信,就可能因为几个地方的不自信而深陷于此,然后把这种不自信的评价或者是感觉内化到自己的自我概念中去,从而自己在做其他事的时候会感觉到自己做不到,自己不行,从而导致自我效能感低下,而变得不是那么自信。然而人格是多层次的,是很多面的,当回到他熟悉的领域的时候。他会变得自信。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看起来很不自信,但是当在一些他取得成就的领域,他会突然变得格外的自信,会变得说话更有底气。
三、如何保持自信
人的话语是可以建构自己的,我们的自我是一个动态的自我。就跟维特根斯坦说的世界与语言同构,语言的界限就是思想的界限,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在咨询的时候你有时候会发现一个垂头丧气的人在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滔滔不绝地诉说的时候,她的自信就越来越大。人在诉说的过程就是一个建构自我的过程,她会因为自己说出的好事或者坏事而影响到自己怎么样去看待问题,这时候一个好朋友就很重要了,他可以作为一个支持去帮助你建构更加积极的自我,可以告诉你是很棒的,你是可以做到的,而不至于自己成为自己的枷锁,不断地强化自己不行的信念。
对于第一种人,最好的方式去做心理咨询,在咨询中找到自己问题发生的原因,在咨询中通过催眠和回溯找到问题的原因,重新回到那个场景去疗愈那个创伤点,一个人才能和过去和解。看到即疗愈,就像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的话,心理咨询就好似在当事人饮用的汤中吐口水,对方应就可以选择继续喝汤,但他们再也无法安然享受汤的美味了。做过心理咨询的人一定会变,因为表象被打破,你只能慢慢回到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