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原厂建议胎压不用,为什么技师喜欢把胎压打到2.5bar?
每次去门店检查胎压,但凡没有特地关照。小哥在给轮胎打气都非常统一:打到2.5公斤完事儿。
而泰哥在后台里不止一次地遇到车主老爷们来问,说为什么门店技师不看B柱上的原厂胎压表示,都是打到2.5bar呢?难道“胎压打到2.5公斤”却成了全国通用的潜规则?
说实话“打到2.5公斤”其实还真不是全国同行的潜规则,可以夸张的说那是全世界都可以通行的法则。
胎压一律2.5bar
其实是国家标准规定的
没错,确实在汽车的B柱上都贴着关于胎压警告的贴纸,有的车建议胎压2.2,有的车建议胎压2.8 反正不同的车貌似情况都各自不同。然而,关于轮胎压力的国标《GB/T2978-2014》。作为国家最高标准,标准里说:普通轮胎标志压力250Kpa,而加强型轮胎则为290Kpa。
这下就有趣了:国家标准在一边放着,汽车厂家的不同车型却各自都有各自不同的胎压建议值。这又是哪门子道理?到底是国标更权威呢,还是汽车厂家更权威?他们之间又有什么矛盾呢?
不仅如此,轮胎厂商也会在轮胎的胎侧位置,单独印出建议车主和维修店使用的标准胎压。
这样一来是不是更奥妙了呢?国标一份,车厂一份,轮胎厂家又一份,那车主老爷们到底应该听谁的呢?
不同厂家的建议胎压
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从对面小日本的《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参数表格》里面记载了轮胎在不同压力下,可以承受的不同载重量。
举个例子:
215/45R17规格轮胎为例,标准型代号为“ETRTO-STD”,也就是表格里的第二行数据。可以看到在压力达到250 Kpa后,这款轮胎可以承受545公斤的重压而保证安全;压力达到240 Kpa后,这款轮胎可以承受525公斤的重压而保证安全;压力达到220 Kpa后,这款轮胎可以承受495公斤的重压而保证安全,以此类推。
在不同的胎压下可以安全负重的量也是不同的。但是同一款规格的轮胎却可能被用到很多款不同的汽车上。于是才会有不同车型不同的厂家建议胎压的现象。比如传祺GA5燃油版自重1.45吨,而混动版自重1.7吨。但是使用的轮胎却完全一样,都是205/55R16规格。因此厂家将“混动版”GA5的冷车胎压定义的比燃油版更高的原因。
一律2.5bar
是一种中庸且靠谱的办法
这么一说我们就恍然大悟了!国标和企业建议值并不存在矛盾,只是国标中的数字代表着“最大负重能力下的需要压力”,而真实的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轮胎提供那么夸张的负重而已。此外,我们观察进口德国汽车,会发现B柱上贴纸的内容非常复杂,会按照“空车”、“半载”、“满载”不同的状态给出不同的胎压建议值。而日系、韩系的车则简单得多!
而且轮胎因为自身原因一个月会自然泄漏10-20KPA的胎压,也就是0.1-0.2BAR,充2.5BAR,一个月之后都还有2.3BAR,两个月之后还有2.1BAR,也就是说充2.5BAR的胎压,能保你2个月内的安全。(这还是轮胎健康的情况,如果轮胎有慢泄气、气门嘴老化,胎压会下降更快)
大部分人都没有每个月检查胎压的习惯——包括美国、日本这些汽车拥有率高的发达国家,胎压不足占了轮胎问题的80%(日本汽车轮胎协会资料)。所以胎压宁高勿低,打2.5BAR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利大于弊。
最后,从商家的角度,充2.5BAR主要还是保险、省事。
因此“全车轮胎按照2.5公斤打”就成了一个行业的默认的“潜规则”了。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知道车子的标准胎压是多少,就别对商家太高要求了,毕竟商家帮人充气这事儿真的不赚钱。外加现在轮胎改装非常流行,很多车的轮胎规格都已经不是原厂的规格了,依然很死板地按照原厂建议压力去打气,合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