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足少阳胆经
相关推荐
-
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位置走向图和作用功能
胆经有44个穴位: ♠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肩井穴.渊腋 ...
-
五行针灸学习笔记:三焦胆阻滞
2018.07.12 十二经脉出入阻滞概述◆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心包焦胆肝.◆十二经出入阻滞的诊断- 身体症状- 心理症状- 脉象:出经的脉气>入经的脉气◆十二经出入阻滞的治 ...
-
春季养生:自我叩击经络 按摩穴位
春季是肝胆当令的季节,十二经脉"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叩击.拍打这两条经脉和其经脉上相关穴位,有振奋两脏腑经气,激发相应脏腑功能,对养生保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了解足厥阴肝经 ...
-
十四经络巡行
第一章 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横行至胸部处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下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 鱼际,直出拇指之端(少商穴).分 ...
-
十二经络的循行部位与表里关系(2)
接上篇. 7.足太阳膀胱经 起始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行经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分支:从头顶部分出,下行至头侧部平耳上角处. 直行:从头顶部分出,各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i,从内 ...
-
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点总结(建议收藏)
中医基础理论 一.总论和阴阳学说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 ...
-
《中医基础理论》相火
相火 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君火与相火相互配合,以温养脏腑,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一般认为,肝.胆.肾.三焦均内寄相火,而其根源则在命门." 中文名 相火 释义 ...
-
太全了,从头到尾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赶紧收藏吧!
太全了,从头到尾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赶紧收藏吧!
-
中医基础理论
今天讲一下五脏关系中的心与肺之间的关系,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希望您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和同学. 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肺主气:心主行血,肺主呼吸.这就决定了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反映在气与血.血液运行与呼 ...
-
潘毅教授讲解《中医基础理论》——第100集
潘毅教授讲解《中医基础理论》——第100集
-
《中医基础理论学》第1集
中医基础理论:由辽宁中医学院李德新教授主讲,他是国家"二十一世纪中医四大基础课程"系列之<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的主编者,被列为精品课程,广泛用于本科中医基础教学和远程网络 ...
-
《中医基础理论学》第2集
《中医基础理论学》第2集
-
《中医基础理论学》第3集
《中医基础理论学》第3集
-
《中医基础理论学》第4集
《中医基础理论学》第4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