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尊颂(五) · 仲尼著《春秋》
师尊颂(五)
仲尼著《春秋》
李人毅
题解:
《春秋》,又称《麟经》《麟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为儒家五经之一,是次于《尚书》而产生的。《春秋》记载的时代为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周平王四十九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
《春秋》的文字极简,除了记载当时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外,并没有什么叙述,而且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这种写作手法,便被后人称之为“春秋笔法”。正是因为《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所以才出现了对《春秋》进行解释的《传》,著名的有三部:《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又有“春秋三传”之称,其中《左传》尤为后世所推崇。《左传》以史实为主,叙述事实详尽,补充了《春秋》中没有记录的大事件。
《春秋》一书,不仅对鲁国十二代的年代更迭有记述,而且对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也都有记载。就连所载的日食与现代天文学界推算的日食,都互有相合达30余处,这足以证明《春秋》并非虚撰,同时也更突显了其自身的史料价值。
孔子为何作《春秋》?其原因在《史记》中有详细的记载。春秋时代,诸侯挟持天子,大夫放逐诸侯,家臣反叛大夫,天下的秩序混乱了。“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正是这个原因,孔子决心编撰《春秋》,寓大义于叙事之中,以此来褒善贬恶,警戒后人。正如孟子所言:“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一部《春秋》,耗尽了孔子的精力,作《春秋》的三年后,孔子辞世。
这一期,恰逢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一个节日。关于端午的话题很多,就不在此缀述了,祝朋友们,端午吉祥、安康!(冬红)
《仲尼著<春秋>图》/ 李人毅绘
题《仲尼著<春秋>图》
李人毅作
上无明君不怨天,
下不得用不尤人。
春秋之笔胜帝王,
德高如山屈中伸。
题《仲尼著<春秋>图》/ 李人毅书
李人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人民美术网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