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条路,建了一个省,秦始皇的伟大2000年依然耀眼夺目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大街上,突然对着一个人大喊一声,站住,你骑的摩托车是我的,赶快把他还给我,不然我就不客气了。
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逻辑问题,你凭什么说这东西是你的,因为显然它现在不属于你,那肯定是它曾经属于你,你才会这么说对不对。
这种小事情,本来没什么说的,但是如果把这件小事放大,他的意义可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在领土方面,这片地方到底属不属于你, 那肯定就要看你或者祖宗是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而只要你脑子里认定了这个地方属于你之后,无论多么困难,你都要把它稳定住,因为这是祖宗基业,而中国的祖宗基业,是在一代又一代雄才大略君主带领之下,打下来的,而这里面功劳最大的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给后来所有的皇帝树立了版图的基本面貌,那就是从东到西四百毫米等降雨线,历代帝王心中这个是必须要守住的,其他的时候,有能力的你就再往前推,没能力的也要以这个为最低标准。
不要以为什么东西,他天然就是这个样子,所有的成果都是奋斗得来的,而这个四八毫米等降雨线的成果,更是非常的不容易,没有秦始皇的雄才伟略,中国会是个什么样子,完全是两个样子。
(01)十万大山
现在一提到中国,大家的普遍印象都是南方富北方穷,这只是个大概的相对的概念,事实上这里所说的南方,仅仅指的是东南方,而广大的西方方,从古至今都不算富,哪怕是到了现在,西南地区依然是我国相对落后的地方。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那地方十万大山隔绝了外界,这口号可不是现代人想出来,而是古代就有的,甚至为了一条富裕的道路,明朝政府还特意新设置了一个省,它就是贵州省。
贵州这个地方有句俗话叫,“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天气不好,地势不好,人穷得叮当响,前两个是因,最后一个是果,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云贵地区,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令人头疼的各种叛乱的发源地,打不停打不完打不怕,是这个地方让所有朝廷都非常头疼的因素。
贵州这地方在古代那是典型的穷山恶水,朝廷派驻大军,成本根本不划算,交通不行,收税就成本高,收税成本高,就意味着你无法维持正常的官僚体制的运作,所以哪怕是已经到了元代,帝国的版图已经妥妥地把他包围得死死的,典型的内陆地区,但帝国却一直把它当边疆看,因为他不稳定呀,一直很难对这个地方进行直接的有效统治。
贵州的十万大山几乎隔绝了一切,更可怕的是,他还不是说蜀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是你一旦过了蜀道,那就是一马平川,前面巴适的生活在等着你,但贵州呢,翻过一座山,还是一座山,不是十万大山把好地方给挡住了,而是那地方本身就是十万大山。
但就算是这样,从秦朝开始,这地方一直被视为我们不可缺少的领土,因为他连接着云南和东南亚,我们的王朝,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把这个地方看做是自己的固有领土,不可分割,再难也要想办法给维持住。
这就是秦始皇给所有皇帝种下的蛊,这种观念一旦形成,东边必到海洋,本边就是到无法再种粮食的地方,那边也是到海洋,西边就是到无法翻越的高原,西南就到难以克服的雨林,这是秦始皇定下的版图,从此的帝王将相,只有不及格,及格,优秀和超越,就算是不及格的王朝,也时时刻刻想着,这是祖宗之地,丢了就是丢脸,有能力了,一定要拿回来。
所以赵匡胤的宋朝,心里的心病就是幽云十六州,哪怕是过了几百年都不是自己的,心里话一直想着,朱元璋打败了元朝,那叫收复幽云十六州,不叫开疆拓土。
对于贵州这块地儿,也是同样的感情,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贵州这个说法,正是为了更有效地统治这个地方,才有了贵州这个省级的行政单位。
(02)苗疆走廊
云南因为高原的特质,跟内陆联系隔着大山,但因为水路发达,却跟东南亚联系紧密,为了巩固云南,中原王朝就必须打通内陆到云南的交通线。
之前为了和云南联系,走的都是四川,四川的路是出了名的难走,那也比贵州这条路好走,但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四川人口急剧减少,到了明朝,就主要把精力放在了从贵州入云南的这条路上了。
朱元璋的时候就花费了巨大人力,更大规模地修建了贵州这边的驿道,重兵布防,这就是后来的我们说的苗疆走廊,这条道路连接了内陆和云贵地区,是帝国西南地区保持稳定的重要交通线。
为了建立和管理这条通道,明朝推动了汉人的大规模移民,许多士兵携带着家属,迁徙到这里,这无形中也促进了中原和苗疆地区更深入的交流,现在在网上比较火的穿青人,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到了永乐大帝的时候,为了更加有效地管理这条驿道,干脆在贵州建立了一个省,为了一条交通线而建立一个省级机构,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足见这个交通线的重要性。
苗疆走廊是从今天的湖南西部向西贯通到云南昆明的一条走廊,横贯整个贵州,这条通道相当于是依靠国家力量开辟出来的汉人移民走廊,儒家文化和沿线的少数民族文化,开始出现了各种融合的现象。
沿线的苗人文化变得跟过去不一样了,而移过来的汉人,其文化和社会结构跟过去也不一样了。这让中国的文化变得比过去更加丰富多彩。
这是文化方面的意义,他的战略意义和版图意义就更加明显了,最近有个电视剧特别火口碑很不错,那就是《山海情》。
里面有个桥段是,郭京飞饰演的福建干部到宁夏扶贫,到了之后东西丢了,然后去公安局报警,一件事硬是说了六遍才明白,为什么呀,因为福建的方言和西北的方言差距太大。
注意,这里有警报,他们郭京飞说的不是方言,他说的是带有福建口音的普通话,这可是90年代的事情呀,电视剧电影电话都普及多久了,火车汽车飞机早就把中国连为一体了,义务教务实行了多少年了,就这样,一个努力说这普通话的福建人,在西北人眼里,愣是说了六遍才听懂。
而且这还是在双方都非常想要听懂对方话的前提下,如果双方都开方言模式,甚至是故意让你听不懂的话,那我敢保证,你听懂对方不会比英语听力好到哪儿去。
这在古代可就是妥妥的离心力呀,中华帝国这种超大规模疆域和人口的地方,要克服这种离心力,其要付出的治理成本和难度,是超出你的想象的,尤其是在古代。
(03)秦始皇的格局
为什么要有苗疆通道,为的可不仅仅是巩固云贵地区,为的是要巩固整个南中国,苗疆走廊在明朝和清朝成为帝国赖以控制西南边疆的首选的、甚至一度是唯一的通道。不仅如此,“苗疆走廊”后来逐渐又发展成为一条贯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连通周边多个省份的经济走廊带。
如果没有这条走廊,中国的南方很可能会形成彼此割裂的几块,四川、云南、两广、两湖,有可能就是割裂开的,但是由于这条走廊的存在,南方完全被联系为一体。
南方现在说起了是个整体,但是如果没有先辈们的不断拓展和努力,那要分裂成无数小政权,那也不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之间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去不同的南方地区听听方言,如果他们不想让你听懂,你一个字都听不同,而且互相之间隔上几十里可能就听不懂了。
但之所以现在这些地方会紧紧地成为一体,秦始皇是那个最初的奠基人,他的格造就了今天的中国,而他的格局是远超同时代所有人的,甚至是得不到当时人们的理解。
我们常说,秦国奋六世之余烈,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要灭掉关东六国,统一周天子的辉煌的地盘,让天下没有战争。
当最后的齐国投降了之后,秦始皇心中的事业才做了一半而已,他的格局是要统一已知的所有地方,不仅仅是东方六国这么简单,周天子的天下观已经小了,秦始皇的眼光放到了更长远的地方。
北方修了长城,南方平定了百越地区,把福建两广贵州越南都纳入版图,秦朝很短暂,但是他树立了标准,这就是现在常说的一流企业造标准,秦始皇的标准树好了之后,哪怕他速亡了,标准一致没有亡。
这领土近乎等于胡焕庸线,按照现在的标准,秦始皇的高度不算高,但是他的标准已经是当时人口和生存效率条件下的最大化了,更重要的是,标准一旦确立,你就不能低于这个标准。
低了,那你就是窝囊王朝,混蛋皇帝,高了,那就就是一代雄主,伟大王朝,历代秦王不会有这样的格局,东方六国也不会有,只有站在更高的秦始皇才有这样的格局。
一代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他的雄才让中国彻底的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东西南北我们都是中华民族,这就是高度,就是格局,不是有人说几句,暴君暴政就能轻易抹杀的。
聊最野的八卦,说最正的历史,欢迎关注昭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