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文章,你就能详解五胡十六国所有的关联和脉络

五胡十六国,公元四世纪时期,盘踞在华夏北方的游牧民族趁中原内乱之际,入主北中国,先后建立起近二十个独立政权,在这百年乱世里,有过前秦时代的辉煌,也有过后赵末年的凋敝残暴;有过西秦和仇池的偏安,还有过北燕与南燕的残喘;有过数百年草原雄鹰匈奴人的回光返照,也有过氐族和羌族人的昙花一现,更有鲜卑人崛起的筚路蓝缕。

那么五胡十六国短短数十年时光,却有着多个民族,建立过如此多的割据政权,分分合合,战乱不休。如何理清五胡十六国之间的关系呢?一般人讲述十六国,总喜欢将他们分成各个民族来梳理,但是乱世之间,如此多民族,如此多国家,又怎么能完全分割开呢?

五胡十六国

所以,今天,我们就以时间线和关联性来讲一讲所谓的五胡十六国。十六国是历史的一个概括称呼,针对影响较大的几个国家进行的统称,主要分为,两赵、三秦、四燕、五凉外加成汉和大夏。但是,其实十六国远不止这十几个政权,还有前后仇池国、翟魏、冉魏、西燕、代国和谯蜀。

提及五胡乱华的二十余个割据政权之最先建立政权者,有人会觉得是汉赵或者成汉政权,其实非也,最先从腐朽的西晋脱离出来建国的乃是前仇池国。前仇池国在296年由白马氐族首领杨茂搜率部迁至陇南山地定居时,就基本已经形成了割据。

而在前仇池国割据的同一时期,河西走廊也发生了巨变,河西大族张家能人张轨因为带领族人镇压了西北鲜卑人的叛乱,斩杀若罗拔能,俘虏十余万人,在河西走廊一带威名赫赫,然后营建了姑臧、休屠等六城,在中原大乱之际,基本已经实现了割据。

在张氏经略河西走廊之时,中原因为八王之乱闹得不可开交,随着西晋宗室内斗的日益残酷,本就人口不充足的中原地区形成了很大的真空,迁居并州附近近百年的匈奴人在刘渊的领导下,跟了西晋宗室司马颖,然后一路扶摇直上,最终刘渊深切地感悟到,跟着司马颖没有前途,于是在司马颖败退之际,脱离了司马颖的队伍,另立山头,304年,西晋已经不堪重负,困守洛阳和关中,刘渊回到左国城,正式割据,建立起了汉政权,史称汉赵。

五胡十六国初期

刘渊建国之后,便开始了四面征战,在刘渊及其子刘聪的努力下,汉赵政权攻破了洛阳,拿下了刘琨的并州,吞并了幽州段部鲜卑,而且更是历经数年,攻破了西晋王朝最后的固执,关中长安城,灭亡了西晋。当然这也得力于汉赵内部两大枭雄,刘曜和石勒。而就在汉赵破长安之后,东晋王朝也正式成立了。

刘聪末期荒淫昏聩,不久便一命呜呼,继任者又年幼,国家政权被权臣把控,而渐渐做大的刘曜和石勒便不再受汉赵节制。石勒以邺城和襄国为中心,独立于河北;而刘曜以长安为中心,独立于关中。318年,靳准发动平阳政变杀汉赵皇帝刘粲,刘曜发兵平叛,然后改元称帝,后世将刘曜化作汉赵政权的延续,史称前赵。与此同时,石勒叛变于河北,也建立了自己的赵政权,史称后赵。

就在刘曜定鼎关中之时,凉州的张氏父子虽然声称效忠晋室,但是已经从实质上正式割据了。此时的天下,分裂为几块,东南的东晋,华北的后赵,关中的前赵,河西走廊的前凉,四川的成汉,还有陇南的前仇池国。

石勒

天下最终还是以刘曜和石勒两大枭雄的争霸为主线,刘曜只有一腔血勇,既不懂政治也不懂治国;而石勒重用汉臣,发展农业,大力选拔人才。这一正一反的效果,最终让原本势均力敌的双方变成了单方面吊打,后赵历经十年,由石虎攻破长安,吞并了前赵。

后赵国力强盛,北征鲜卑,西征前凉,版图涵盖了大半个北方,但是羯族人残暴且不善于统治,石虎虽然武功昌盛,但是文治一塌糊涂,国内局势极其不稳,再加上石虎连杀数子,动摇了社稷;三征前凉失败,失去了民心,日渐衰落。就在后赵由盛转衰之际,东北和北方的鲜卑人崛起了。

慕容氏鲜卑崛起于辽河流域,而拓跋氏鲜卑则在云州以北,阴山附近,以部落为中心,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名曰代国。慕容氏鲜卑东征西讨,大败高句丽,灭了扶余国,几乎吞并了鲜卑宇文部,也驱散了段部鲜卑。成为中国东北一支极为强悍的力量,多次击败了石虎北上的大军。

五胡十六国前期

石虎去世后,后赵政局大乱,宗室流血冲突不断,而冉闵则在李农的帮助下,分裂了后赵政权,而且在邺城大举屠羯灭胡,中原大乱,冉闵占据邺城,建立冉魏。后赵残余势力占据襄国,双方不死不休。而中原内乱导致了两个结果,那就是后赵崩溃之后,因为冉闵灭胡之原因,大量少数民族西逃,被氐族人苻氏所用,后来打败张平和羌族势力,在关中建立起了前秦。而中原内乱,也导致了鲜卑人的崛起,趁机南下,在慕容恪带领下的鲜卑大军一举击破冉闵大军,擒杀冉闵,鲸吞中原,北燕一统关东广大土地。

就在前秦建立之初,前燕入主中原之际,南方的东晋也出了人才,继王、庾两家之后,东晋进入了桓家掌权的时代,桓温带领晋军东征西讨,灭国无数,349年灭了成汉,将益州和梁州重新纳入东晋的统治。桓温三次北伐,一次伐前秦大败而回;二次伐洛阳,算是小有所成;三次伐前燕,大败而回。

而桓温伐前燕,导致了慕容垂战功赫赫,被慕容评不容投奔了前秦。而前秦此时已经在王猛和苻坚这对完美搭档的统治之下了,而这对十六国黄金搭档,最终无敌于天下,十余年内建下无比辉煌的战功,他们联手横扫北方,将上文提及的还存在的国家全部灭亡。

苻坚

公元370年,王猛和苻坚大军连战连胜之后,于十一月围攻前燕都城邺城,慕容暐逃离被俘,邺城破,前燕亡。

371年,苻坚派遣杨安、邓羌等人攻前仇池国,并且击败了东晋前来支援的轻骑兵,最终灭前仇池,白马氐被内迁至关中。

376年,苻坚针对北方已经归降的鲜卑拓跋部,发起了一次进攻,代国灭亡。同年年末,苻坚派遣13万大军征前凉,张天锡被迫出降,前凉灭亡。

公元383年,前秦天王苻坚,囊括了天下十分之七的领土和人口,于是准备有更大的成就,恢复汉武帝时期的辉煌,于是兵分两路,一路集中绝大部分兵力,70万大军南下征讨东晋,意图一统江山;一路由吕光统帅,出河西走廊,征伐西域列国。

可惜天不随人愿,苻坚的大军在淝水不战而溃,被东晋追杀,伤亡过半,前秦帝国顷刻间崩塌,而这个巨无霸的解体将会分裂成无数个小国。

淝水之战

公元384年,慕容垂首先脱离前秦,于384年自立于华北,围攻邺城,建立了后燕政权,并且击败了刘牢之和苻丕。

同一年,慕容泓也脱离了苻坚的控制,在关中和并州获得了大量鲜卑人的支持,反攻前秦,建立了西燕政权。最终西燕政权攻下了前秦都城长安,慕容冲盛名一时。

同样也是384年,羌族首领姚苌与苻重一同进攻叛乱的鲜卑慕容氏,也就是慕容泓的大军,结果苻重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轻敌冒进,惨遭大败,姚苌害怕苻坚下罪,于是也叛离前秦,建立了后秦政权。

而前秦在苻坚被弑杀后,残余势力在符登的带领下,占据着关中西部和陇右。而关中地区,则是西燕和后秦争雄,杨定在坚守长安失败后被慕容冲擒,后西燕惨败于后秦,杨定成功脱离了西燕,辗转奔逃入秦岭,然后回到了仇池故地,于385年末重新建立了后仇池国。

385年,乞伏国仁也脱离了苻坚集团,一路向西,回到了部落故地,在西迁的鲜卑人的拥戴下,也割据建国,建立了西秦。

西秦

而北方的鲜卑拓跋氏也没有闲着,少年英才的拓跋珪,趁着天下大乱,无人北顾之际,也宣布脱离前秦,于公元386年复国,重新建立了代国。

而吕光,在征服了整个西域之后,厌倦了在龟兹奢靡的生活,率领大军携带财宝东归,最后在河西走廊停下了脚步,386年,吕光率领大军占据了河西走廊关键之城姑臧,建立了后凉政权。

北方在前秦被崩塌之后,重新归于乱世,于此同时,东晋在淝水之战胜利之后,趁势夺取了大面积土地,首先占据了河南大面积领土,然后收复了梁州和益州。

所以,前秦解体之后,只剩下符登坚守陇南和关中西部,北方政权林立,后燕、西燕、代国、后秦、西秦、后仇池、后凉独立。

十六国中期

388年,效力于后燕丁零人因为不满慕容垂的封赏,于是南下黎阳,翟辽建立了丁零人自己的政权,翟魏。

不过,慕容垂不会允许身边出现翟魏这样独立的事情,于是趁与西燕决战空隙,于392年声东击西,渡黄河,破黎阳,灭了翟魏。

灭了翟魏之后,后燕慕容垂因为与西燕慕容永存在法统之争,不共戴天,随即发起了对西燕的总攻,连战连胜,击败了西燕五万精锐,394年围西燕都城长子,破城杀慕容永,后燕自此勉强统一了东方。而接下来,后燕将面对一个更为可怕的敌人,鲜卑拓跋氏的代国,也就是未来的北魏。

北凉

而在华北暴风雨之前的平静之时,西北却开始混乱,后凉吕光不善于统治,再加上国内民族众多,政局一直不稳,而鲜卑人秃发乌孤选择脱离后凉,于是割据广武等地,于397年建立南凉,并且在街亭击败了吕光的平叛大军,直接导致了后凉走向衰落。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南凉割据的同时,吕光征讨西秦失败,归罪于匈奴族以败军之罪杀了沮渠罗仇、沮渠麹粥二兄弟。沮渠蒙逊随即反叛后凉,同时,后凉建康太守段业也因为内部斗争,起兵反凉,被沮渠匈奴人推举为首领,397年,建立了北凉政权。不过后来沮渠蒙逊在段业死后,取代了段氏,成为了北凉真正的主人,后来攻取了南凉都城姑臧,成为了河西霸主。

而在后凉走向没落的同年,后燕也盛极而衰,因为前一年,也就是396年,年迈的一代豪杰慕容垂已老,无力回天,没有解决拓跋氏的问题,就去世了。后燕君主慕容宝于参合陂之战在占据极大优势的情况下为北魏所败,后燕走向灭亡。397年,北魏乘胜进攻中山,慕容宝北逃龙城,而慕容德南讨滑台,后燕被横腰斩断,慕容德于是于398年自立为王,建立南燕。

十六国后期

而北凉取代后凉成为河西霸主之后,西凉于400年反叛,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郡响应,推举李暠为主,建都敦煌。

公元四五世纪之交,是天下大乱的时候,而在北方大乱之际,南方也没有闲着,桓玄叛乱,称帝建立桓楚,而益州刺史毛璩命令谯纵率领诸县氐族士兵东出攻打桓楚,而谯纵借用士兵不愿离开蜀地的心理,率众叛乱,攻取了益州,405年建立了割据政权谯蜀,得到了后秦赐封。

而就在谯蜀建立不到一年之后,406年,野心勃勃的赫连勃勃杀了提拔重用他的岳父没奕于,兼并了岳父的数万队伍,在后秦北方,形成了一股极不稳定的势力,407年,赫连勃勃叛离后秦,建立了大夏,随后多次击败后秦的进攻,建都统万城。

同样是407年,苟延残喘十年的后燕,终于灭亡了,被鲜卑化的高句丽人慕容云(高云)所取代,而实际掌权者却是鲜卑化汉人冯跋,公元409年,冯跋取代高云,建立了北燕。

赫连勃勃

公元409年,或许是,乃是北方割据最严重的时期,而这之后,自然是有伟人横空出世,将这些国家逐一消灭。他们是战无不胜的刘裕,还有北魏三代雄主,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当然,还有极少部分割据政权死于内耗。

首先灭亡的是南燕,409年,刘裕率领大军北上,讨伐南燕,在临朐重创南燕大军,随后围攻广固城,410年攻破广固,南燕率先灭亡,慕容鲜卑退出了大历史的舞台。

接下来是谁呢?412年,刘裕派朱龄石西征,轻而易举灭掉了谯蜀。

而两年之后,被四面围殴的南凉,不得不靠劫掠为生,公元414年,秃发傉檀率军西掠时,西秦偷袭乐都,一举灭亡了南凉。

而刘裕在灭掉南燕后,兵强马壮,北魏不敢南下牧马,后秦自然也战战兢兢,随后刘裕率领大军沿黄河西进,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攻入关中,417年,在沈田子和王镇恶的钳杀下,轻而易举就灭亡了后秦。

刘裕

而西凉国扼守着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自然不能被兵强马壮的北凉所容,421年,西凉没能顶住北凉的进攻,败亡,遗民迁往西域。

而刘裕攻下关中之后,赫连勃勃和北魏战战兢兢,惊恐刘裕再度北伐。而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影响中国数百年历史的大事,那就是刘穆之死了。刘裕不得不撇下北伐大业,回去稳固自家后院。

而刘裕的南归,却显得特别仓促,不信你看他留在关中的两位超级战将,一个王镇恶,一个沈田子,两人都是刘裕帐下的超级名将,但是两人不合。这也就造成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沈田子杀了王镇恶,王修杀了沈田子,刘义真再杀王修。本来将星云集的关中顷刻间没有了任何能打的人,而且士兵烧杀掳掠,关中顷刻间大乱,赫连勃勃做梦都笑醒了,于是南下,不费吹灰之力就赶走了刘裕的军队,占据了长安。

而刘裕回江南称帝后没两年,422年,便去世了。而两年后,北魏这边,骑兵之王拓跋焘即位了。北方自此开始了统一的步伐。

426年,北魏围攻统万,并且攻取了长安。427年,北魏攻破统万城,胡夏政权西迁,公元431年,走投无路的匈奴人灭掉了西秦。同年,被北魏逼得走投无路的赫连定西迁,被吐谷浑灭。

‍拓跋焘

拓跋焘在剿灭胡夏政权之后,并没有急于西进,而是北上抵御柔然,转手攻打盘踞东北的北燕,436年,在经过数年进攻之后,北魏灭掉了北燕,基本统一了北方。

在拓跋焘经营东北之时,沮渠蒙逊于433年去世了,北凉无豪杰了。在灭掉北燕之后,拓跋焘西征,于439年,围攻姑臧,沮渠牧犍投降,北凉灭亡,遗民西迁至西域,被柔然所灭。

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后仇池国,倒是在北魏和刘宋之间撑了近20年,于442年,出兵袭扰刘宋,被宋文帝派军所灭,遗民投奔了北魏。自此,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再不复存在,近一百年乱世终结,华夏自此呈现南北朝对峙,虽然摩擦不断,但是再也没有大动乱,南北双方都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出现了相对意义上的和平时期,这一时期,华夏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人口恢复,社会逐步繁荣,生产力开始提高,建康和洛阳及邺城都是举世闻名的超级大城,开始为隋唐盛世奠定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