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春节杂谈“忙” 【征文】

春节杂谈“忙”
辞旧迎新,年去岁来,辛丑牛年春节又来临了。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家乡的乡民习惯叫过年,过大年。那么有大年就有小年,小年就是公历十二月一日,即阳历年,也叫元旦。一般乡民只管过年,很少有人去研讨春节的史实,也难怪,因为那些知识丝毫影响不了他们吃饺子。
春节在我国古代可不叫春节,叫什么呢?叫“元旦”,即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前一天晚上称“除夕”即大年夜,家乡黎城乡俗叫大年三十夜。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的“春节”实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春节”泛指整个春季。“春节”又分侠义和广义。侠义古指农历岁首正月初一,广义指腊日初八的腊祭,二十三送灶爷上天言好事,正月十五下界保平安这个时间段。
春节过大年,在我国东南西北各地食俗也不同。北方喜吃饺子,黎城革命老区犹甚。基本上家家户户初一清晨食饺子。其实食饺子亦有讲究,除夕子时食用取其“更岁交子”的意思。包饺子也有讲究,以不破、不烂为准。忌讳“烂”和“破”为讨个吉利。饺子馅也有异:
有的包馅放糖,取其来年生活甜美之意。
有的放花生碎片,取其健康长寿之意。
有的包饺包进钱,取其招财进宝之意。
有的吃肉臊拉面,取其岁享长寿之意。
有的面饺同锅脍,叫银线吊葫芦。
真是五花八门!据我记忆,黎城老区的乡民过年食饺可没有这么些道道。
昔年我在粉末冶金时,矿上就有好些南方江浙的员工,他们年关喜欢吃的就是鸡鸭鱼虾,元宵和年糕。
元宵古叫“团子、圆子”,取其团圆之意。年糕浙江矿友说,多用糯米制作,他们家乡意指生产生活年年高升之意。我放假过年时他们特意送了我好多块年糕,挺好吃的。
岁月沧桑,新旧交替。对于过年,我的感受结论就是一个字“忙”!为了这个“忙”:
一、外地生活打工的忙。忙买货,忙邮递;忙写信,忙约会;忙买车票四方奔走。
二、家里“忙”过了二十头,赶忙上蒸笼。又修灶,又铺锅;吹煤火,劈柴禾;先蒸黄,后蒸白,忙忙乱乱蒸馍馍。油火旺,煮炸盛。炸七炸八,多品种。院里街外大扫除,家内床上大换洗。撕窗纸,擦玻璃,炕厢年画张张新。
三、大人忙制儿孙衣,顽童嘻闹耍儿戏。肉蛋鲜菜富买办,香烛鞭炮买一堆。三十挂起红灯笼,大小门垛贴联对。忙里忙外腰腿酸,下午莫忘接神主。(黎城方言指先辈亡人)
忙完了?没有!初一到初五,磕头拜长辈。小孩沾沾喜,乐得挣压岁。一角贰角钱,买糖铅笔本。一年难得闲,亲朋杯盘勤。慌谎破了五,初六离家飞。
初六到初十头,这时间段各乡镇各村寨又换了另一番“忙”。排演乱热闹,为正月十五花灯社火筹备节目。正月十三就要串门户进城表演,一直到正月十七、八才结束。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当你读到我这篇春节琐语,你们所过的春节又是怎样呢?是否跳出了“忙”字圈?!
新春伊始,但愿万户欢歌,人人幸福。事业辉煌,国强民富。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王孝荣,微信昵称老骥伏枥,笔名深谷幽兰。山西省长治市人,爱好文学,喜欢写作。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