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雨水”开始,降雨会逐渐增多
雨水是紧接着立春,一年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节气的到来往往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雨水节气虽然名为雨水,并不代表着在这期间一定会下雨,但是从雨水节气开始,降雨会逐渐增多。
饮食养生
1、饮食“甘淡”以养脾祛湿
雨水节气,肝气旺盛,易克脾土。饮食上要“省酸增甘,以养脾”,同时多喝花茶、多吃清淡的食物,以舒肝祛湿。
省酸增甘,以养脾
日常饮食中应当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量,以健运脾胃。
如红枣、豆芽、豆苗、芡实、山药、胡萝卜、茼蒿、芹菜、丝瓜、柚子、甘蔗等,同时可适当选用一些具有辛香气味的蔬菜、调料。
一方面通过与食材合理搭配增加食品的美味,另一方面通过辛香之味醒脾助运化、疏畅助升发,如韭菜、葱、香菜、小茴香、陈皮等。
甘淡清香,以祛湿
对于湿气重的人,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生冷、肥腻和过甜的食物。
同时可以适当进食一些能够健脾和胃、温中化湿的食材、调料等,如猴头菇、莲子、淮山、五指毛桃、生姜、小茴香、草果、桂皮、陈皮等。
春天还应注意舒肝。对于肝气不舒,平时容易生气、发火或常感郁闷的人,可以选用玫瑰花、合欢花、茉莉花等泡水当茶饮,以芳香理气、舒缓肝郁。
2、多食粥以养脾胃
雨水节气还应适当多喝粥以养脾胃。粥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消化吸收,而且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
“春时宜食粥,有三方:
一曰地黄粥,以补虚。取地黄捣汁,待粥半熟,以下汁。复用棉包花椒50粒,生姜一片同煮,粥熟,去棉包,再下熟羊肾一具,碎切成条,如韭叶大,加少许食盐食之。
二曰防风粥,以去四肢风。取防风一大份,煎汤煮粥。
三曰紫苏粥,取紫苏炒微黄香,煎汤汁作粥。”
除以上三款粥以外,还可常食扁豆红枣粥、山药粥、栗子桂圆粥等。另外,雨水时大气逐渐转暖,早晚温差较大,风邪渐增,风多物燥,人体易出现皮肤脱皮、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此时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水分。
3、砂仁肉豆蔻排骨汤
主要功效:温中散寒,化湿开胃。
推荐理由:雨水节气汤水
材料:砂仁8粒、肉豆蔻2个、云苓20g、排骨300g、生姜适量(3~4人量)。
烹调方法:药材冲洗。排骨洗净、斩件、飞水。汤煲内加水2000ml,加入排骨、生姜、云苓,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半小时,加入砂仁、肉豆蔻,再煲15~20分钟。食盐调味,即可。
汤品点评
今天是雨水节气,从雨水至惊蛰的十五天时间,空气湿度升高,降雨增加,还时有“倒春寒”。故雨水时分,适合祛寒除湿。
砂仁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用于寒湿困脾者,而且砂仁能改善消化,促进食欲。
肉豆蔻,一种香料,常研磨后与其他香料同用,有很好的去腥效果,同样性味辛温,入脾、胃、大肠经,具有温中散寒,涩肠止泻的作用。
砂仁和肉豆蔻均为芳香药材,芳香化湿醒脾,性温温中散寒,两者同用加强温中暖胃散寒化湿的作用,但因为芳香类药材,为避免失去挥发性物质而功效下降,不建议久煎。这两味食材均温燥,平日体热者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