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跟我做好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分析!

在《财报分析没有那么难》系列文章中,我曾经提到过,对企业资产负债的阅读和分析,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看风险。

这里的“风险”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不良资产风险,二是企业的经营风险。

企业的经营风险中,“偿债能力”不足,又是重中之重。

传统的财报分析,主要看三大比率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总资产负债率。

腾腾爸更看重资本负债比率和动态资本负债比率,包括总资产负债比率,这些知识点,我们以前都详细地讲解过。

今天再聊聊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比较简单: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简单地说,流动资产是一年之内可以转化为货币的资产,流动负债是一年之内需要偿还的债务。

这两者在概念上就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流动资产是偿还流动负债的保证。

所以流动比率的基础逻辑就是:流动资产相对流动负债越多,说明偿还能力越充足;否则,就会出现极端情景下,偿债能力不足的问题。

那么流动比率多大才是及格的?

学界给出的答案是:流动比率高于2时,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才是充足的。

也就是说,流动比率小于2时,企业的短期偿债压力就会突显。

流动比率的计算,本身并不复杂。

因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都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上明码标价的账户内容——翻开报表,数据直接抄就行了。

关键是对流动比率的运用和理解,需要多强调一些“例外”因素。

第一,流动比率不是越大越好。

以贵州茅台为例——

过去五年,贵州茅台的流动比率始终大于2,经常大于3,最近年度,高近4。

这说明贵州茅台的短期偿债能力非常非常地充足。

但是如此充足的短期偿债能务,就真是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了吗?

我检索了贵州茅台流动资产的结构,发现贵州茅台流动资产的主体部分,是货币资金——

大家看,过去五年,贵州茅台的货币资金对流动资产的占比,越来越高。

已经从2015年底的56.61%上升到了2019年底的82.14%——也就是说,2019年底,贵州茅台八成以上的流动资产,是货币资金。

流动负债总共410亿,而账上的现金就高达1300亿——用这部分现金偿还完全部流动负债,还可以剩下近900亿现金。

偿债能力是充足了,可问题来了:茅台账上需要滞留这么多现金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过多的现金,降低了资本的使用效率。

从经营的角度看,账上冗余的现金,就是企业的不良资产。

茅台虽好,但账上多余的现金到底干什么去了,始终是这些年市场吐槽的焦点。

第二,计算和使用流动比率时,一定得考虑到企业存货和预收款项的对应关系,对流动比率的扭曲和异化。

还是以贵州茅台为例——在盘点贵州茅台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时,我还注意到存货和预收款项这两个账户上数字都不算小:

我为什么会注意这两个账户呢?

因为预收款项是企业对客户的占款,这种负债是一种良性的负债,理论上越多越好。

而企业对预收款项这种负债的偿还,不是靠现金,也不是靠其他什么流动资产,而就是靠企业主业本身所能生产的产品或所能提供的服务。

企业主业本身所能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在资产中就体现在“存货”账户中。

讲起来有点抽象,回归到茅台这个具体的例子上就好理解了:客户给茅台这家企业预付的款项是用来购买茅台酒的,茅台这家企业把企业内的存货生产出成品的茅台酒,交给客户就行了。

但存货是按成本法进行的计账,存货转化成产成品后,售价理论上会高于成本。

茅台的毛利率这些年一直维持在90%上下。

这意味着10块钱的存货,转化成产成品后,可以售价100元。

也就是说,存货对预收款项进行“还债”时,不是按成本价偿还的,而是按销售价(出厂价)进行的。

以贵州茅台2019年为例——2019年底,贵州茅台负债表中有137.40亿预收款项,在保持90%毛利率的情况下,茅台只要拿出13.74亿的存货,将之转化为产品,就能全部还清这部分预收款项的负债。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预收款项会夸大企业真实的流动负债,而高毛利率下,存货又会缩小企业的真实流动资产。

一个使分母变大,一个使分子变小。

整个比率都随之变小。

所以在计算和使用流动比率这个数据时,投资者一定得注意存货和预收款项对数据的扭曲和异化。

第三,流动比率小于2,也不一定是真的不好。

在投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优秀的企业,流动比率会长期低于2——按学术界的标准,这些企业应该是有流动性压力了。

而事实上恰恰相反。

比如著名的格力电器——

从数据上看,格力电器的流动比率长期低于2。

过去五年,甚至无限接近于1。

但格力电器的现实表现,一直在打那些老学究的脸。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跟格力的负债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格力的流动性负债中,金融性负债很少——

所谓的金融性负债,就是指企业从金融机构借的钱。

流动负债中,金融性负债主要指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两个账户项目。

格力的流动性负债中,主体部分还是经营性负债——

这里的经营性负债,主要是指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这三个账户。

因为这三个账户,代表着企业对上下游的占款——是负债,但是良性负债,基本上都是无息负债,所以多多益善。

去掉这三部分良性的无息性负债,重新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我称之为“真实的流动比率”——就好看得多了:

所以,看起来格力电器流动比率过低,实际上它一点儿还债的压力也没有。

从格力电器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如果一家企业,流动比率长期维持在低位,但企业还是能长期存在,并且流动负债中主要以经营性负债为主,那么这家企业极有可能具有某种显著的竞争优势。

说的再简单点:流动比率低,也不一定是坏事儿。

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四,流动比率还有一个失效的问题。

上市企业大多数都是集团化经营。

一个母公司下边,会控制若干子公司。

虽然在会计上,我们可以合并它们的报表,实际上各个子公司都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在法律上都是各自独立的经济实体。

这种情况下,合并报表的流动比率,是没有太大实际意义的。

比如一家上市企业,下边控股两家子公司A、B,A的经营状况良好,资产状态良好,短期偿债能力充足,B的经营状况较差,资产状态不好,短期偿债能力不足。

合并报表上看,上市企业的整体流动比率非常合理,但实际上,B公司有可能陷入短期偿债能力不足的困境。

因为A、B都是独立的法律实体,上市企业是无法调配A公司的资源来解决B公司的问题的。

当然,实行集中管理的上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发生在母公司体内,合并报表的流动比率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比如本文举例的茅台、格力,就是这样的企业。

而实行严格的分权管理的上市企业,则并表子公司各自独立,合并报表的流动比率则丧失参考意义。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美的集团,它下边的空调、小家电、人工智能等业务板块,都是相对独立的。

它的合并报表流动比率就没有什么意义。

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失效的数据,可以完全不用计算。

写到这里,忍不住给大家总结、提醒两点:

第一,分析流动比率,一定得学会分析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结构,一定得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第二,作为投资者,做企业财报分析,最忌按图索骥。

很多朋友,看过腾腾爸的财报科普文章,学会了一些比率分析和计算,就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子表格,简单地罗列几个比率数据,然后用其筛选和检测股票。

这种方式不能说完全错,但若没有具体的分析和检索过程,就很容易掉入线性思维的窠臼。

财报分析最重要的不是得出结论,而是探索结论的过程中,要知其然并且还得要知其所以然。

这样才能得出更客观、公正、包容的结论。

最后,再给大家聊几句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学界认为,存货需要在经营周期内转化为货币,所以是流动资产中兑现性比较差的资产。

用流动资产减掉这块兑现性差的资产后,余下的就是可以“迅速动用”的资产,故名“速动资产”。

用速动资产比对流动负债,可以反应企业最佳的短期偿债能力。

跟流动比率一样,学界也给了速动比率一个“合理的数据标准”——他们认为,速动比率为1时,就表明企业用速动资产偿还流动资产的能力充兄。

跟流动比率一样,良性的经营性负债会加大流动负债的规模,加大分母,缩小比率,同时被排除在外的存货,可能是非常优质的“偿债”资产。

所以实际应用中,速动比率的参考意义并不算大。

大家了解一下就行了,没必要对它纠结太多。

我个人几乎从来是不计算和使用速动比率的。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阅读企业财报分析文章时,是经常看到的两个比率数据。

希望通过今天的阅读,以后再见到这样的数据,你可以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检索,而不用再人云亦云。

很多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儿。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我是腾腾爸,畅销书《投资大白话》与《生活中的投资学》作者。

擅长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阐述最深刻复杂的道理。

擅长做市场判断、估值判断和企业分析。

擅长撒泼、打滚、灌水、吹牛、聊天——喜欢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中思考人生和投资中的大事。

并且喜欢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操作,让时间和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投资成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