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句年度最强纪录片,不过分吧

在中国,“平凡之人不平凡”的故事俯拾皆是。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一名年轻的村支书——常开勇的人生。
01
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他是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小干溪村的村支书,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居住在大山里的村民们搬到卯家湾。
那是当地易地搬迁的安置点,在卯家湾,一座座新楼房拔地而起,不远处有村民活动广场,学校和医院也在附近。
衣食住行都非常便利,也能更好地改善村民们的生活。
而从小干溪村沿着河道驱车3个多小时,就能到昭通市的卯家湾。
这也是常开勇最熟悉也最喜欢的一段路程,因为这段路能带着他们奔向新的生活。
可对很多村民而言,亲手建造的房子是他们毕生的心血,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舍弃的。
“我不搬!”
村民罗文凤穿着鲜艳的红衣,站在房顶这样喊着。
常开勇则是站在房屋下面紧张地喊:
“小心!别掉下来!”
罗文凤不予理睬,固执地站在房顶与他们对峙。
她冲着下面喊到:“这里的烂房子都是我辛苦建起来的!”
此时常开勇的内心有些着急,因为这里是滑坡点,很危险,不能在这里盖房子。
可无论如何劝说,罗文凤都一言不发地坐在房顶上,用一种“我与房子共存亡”的姿态守护她的房子。
这样的事情,时常会上演。
除了村民们对房子的誓死守护,村里的老人也是易地搬迁的难点之一。
老人家在农村生活得久了、习惯了,不想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王永洋是村里的贫困户,他和老伴儿已经在这幢破败的木板房里住了70年,房内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他们仍旧不肯搬离自己的家。
王永洋老人躺在屋里的木板凳上,态度坚决。
“1952年我就在这个房子里住,是烂房子我也要在这里,死也要死在这里,我不搬!”
面对这样的情况,常开勇也无可奈何。
王永洋老人的子女,也陷入两难。
儿媳妇陶银秀说:“搬过去对孩子好,但为不了老人好。留在这儿对老人好,为不了娃娃好。”
常开勇建议他们去新房子看一看,路上产生的一切费用由村委会负责。
陶银秀和孩子们同意了。
常开勇开车带他们出发了,一路上经过小干溪村散落在道路旁边的破败简陋的土房。
路上风景的变换仿佛是对常开勇扶贫工作的折射,他奔驰在泥泞的山路上,期望带领村民们告别过去,去往一个崭新的未来。
陶银秀的新家在3层。
等电梯时,陶银秀小心地用手指不停去戳电梯楼层的显示屏,没有回应,一旁的常开勇赶忙按下电梯按钮。
陶银秀有些局促,她不好意思地解释:“没按过。”
进入家门之后,孩子们激动地叫着:“这个客厅好大呀!”
五岁的孙子已经忍不住在客厅里跑了起来。
陶银秀感慨:“我们苦了几十年也没苦到一个房子。现在(有了房子)我都不闹心了。”
看着陶银秀一家人,常开勇很开心。
02
我们不去付出,不去做,只有落后
小干溪村共有100多栋房子要修建,再加上易地搬迁,共200多户。
常开勇希望村民们都能住上安全的住房,任务艰巨!
一年到头,只有大年二十九才能放假,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妻子曹家艳身上。
为了多赚点钱,曹家艳常去高速公路的修建工地上打零工,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有时实在太累了,曹家艳就忍不住想,如果我是他的贫困户就好了。
谈到妻子的付出,常开勇愧疚得流泪。
他说:
“其实我思想上还是有很多波动的。工资2000块一个月,要养家还要糊口,一个月下来还要1000块左右油费。但是在我看来,对家乡来说,你如果没有奉献精神创造自己的家乡肯定是不行的。”
这时,常开勇眼里有一种光,那是真正从心底里散发出来的对家乡的热爱。
每次成功安排一户村民搬迁,他都会高兴一整天。
这是他人生的功勋章,他在努力地将它们凑齐200块,拼凑成他眼中村子通往小康的梦想之路。
这就是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第一集的故事。
节目中,陶银秀和孩子们最后在卯家湾安了家,孩子们进了城里的学校读书,陶银秀在扶贫车间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
那个一言不发坐在房顶和常开勇吵架的女人罗文凤,她家的危房按政策拆除后,全家搬进政府出钱修建的新房。
纪录片里常开勇的小康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希望从不会停止,相信他们还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常开勇还回忆说,他父亲是2008年去世的,走得很突然,一下就晕过去了,(大山里)根本来不及送医院。
如果放到现在,从他家到医院也就是40分钟时间,当时是几个小时。
因为小时候受过那种苦、那种累,真的不想看到有人再像他们小时候那么辛苦。
“假如我们不去付出,不去做的话,我们只有落后。”
03
而说到这部纪录片,不得不提一下他的导演——柯文思
他首来中国是1981年。
那年,他刚从英国搬到纽约,离开BBC到美国广播公司工作。
美国广播公司对新中国成立后30多年来的发展非常好奇,想拍部纪录片,柯文思被选作导演来华调研。
柯文思回忆,刚到中国他就被安排住在北京饭店,大清早听到长安街上传来清脆的自行车铃声,街上几乎看不到一辆轿车,成千上万的人骑着自行车去上班。
那一年,他去了中国很多地方,目之所及到处都不富裕。
在四川和云南的偏远山村,在长江和黄河沿岸,柯文思被中国人民勤劳、坚韧和乐观的天性深深打动。
9个月里,柯文思踏足大半个中国,曾睡在招待所里、睡在农民和小商贩的家里、睡在长江驳船的甲板上……
这是一次难忘的东方旅程。
柯文思说:
“ 我得以窥见了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非凡文明,也对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民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我想有一天我会再回来,专门为伟大的中国人民拍摄一部记录他们故事的纪录片。”
这一等就是38年。
直到2019年,受解读中国工作室邀请,已获两次奥斯卡奖、十六次艾美奖的柯文思才开始着手创作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
“拍摄一部记录中国人民故事的纪录片。”
和1981年相比,中国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国度。
柯文思说,如今在中国看到的一切超乎他的想象。
很多破败的房屋消失不见,人烟稀少的田地上现代建筑拔地而起,到处车水马龙,自行车铃声已经被汽车喇叭声取代。
“ 我不知道这几十年间中国发生了什么,我眼前的这个国家已经完全变了,但是有一点我知道,西方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变化原因何在,似乎中国什么都没有做就悄悄强大了。”
柯文思当然不认为中国什么都没有做,他试图寻找一些答案并用镜头记录下来。
于是,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首集,他就选择了记录这位名叫常开勇的村支书。

那他到底是为什么选择了,拍摄这位再普通不过的村支书呢?

△第一集《开勇》柯文思导演手记

柯文思说:

“常开勇情感很充沛,对自己所在的地方感情很深;他非常善良,很令人敬佩,虽然薪水不高,大部分收入都花在山区里跑上跑下的汽油费上。
他对自己在做的事很有信念,愿意让自己和妻子——一位同样非凡的女性——他宁可自己和家人受苦。”
并且他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于他而言,像常开勇这样的人很难得。
柯文思也希望能通过常开勇的故事,让更多西方观众了解中国以及有关信仰的故事。
就像他此前说过的,中国有很多理由感到骄傲,但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正在加深。
他非常希望西方观众在故事里,能主动地体会中国和中国人的好。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这部纪录片已经在腾讯视频播出啦,从7月15日起,每周四12点腾讯视频独家更新哦,感兴趣的小伙伴,赶紧去观看吧!

*本文来源解读中国工作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