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蕴含的哲学观
一、自然观
《易经》不是迷信,《易经》是崇尚自然的。“易”由“日”、“月”两字组成。日为阳,月为阴,象征宇宙的阴阳二元论。
《易经》系辞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气候、四季变化是因为“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易是什么?
易是“设卦观象”,是圣人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大地,感悟人生、明断吉凶的结果,是对天、地、人观察后的感悟。
《易经》系辞说,伏羲是在观天、察地、观鸟兽之文而作的八卦。孔子也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系辞》说:“与天地相似,故不违。”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继承了《易经》这个思想而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倡导自然、无为。
朱伯崑在《易学哲学史》中说:“就筮法说,以取象和取义解说卦象和卦辞;就义理说,重视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和道德修养以及事物变易的法则,不以吉凶为鬼神之所赐。”所以,有的人据此认为,《易经》是主张无神论的。
二、德修观
德是《易经》非常重要的基点,也是他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易经》乾卦第二爻辞有“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孔子在《文言》中说乾有四德,“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坤卦》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倡导人应该效法大地,要像大地一样“厚德载物”。大地之德为“厚”。世界上没有比大地之德厚的了。天上落下的任何东西她都能够敞开博大、宽广的胸怀,容纳所有;人类在大地上吃、喝、拉、撒,而她没有怨言。
所以孔子赞叹道:“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易经 · 坤卦》)
《易经》64 卦都是围绕“德”这个主题、主旨在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大地,感悟人生的。
所以,《易经 · 系辞》说:“是故
《履》,德之基也,
《谦》,德之柄也,
《复》,德之本也,
《恒》,德之固也,
《损》,德之修也,
《益》,德之裕也,
《困》,德之辨也,
《井》,德之地也,
《巽》,德之制也。”
这里讲到德,实际上是要求做人做事必须把德放在首位。可以说,德是做人做事的根本。这也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继承和坚守的根本,所以才有儒家把德的修养作为其重要的价值取向。
三、仁修观
《易经》的仁修观实际上是其“德”的继承与发挥。
《易经》系辞说:“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安士敦乎仁,故能爱。”其中“道济天下”、“敦乎仁,故能爱”就是主张仁修。
《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孔子感叹道:“乾始能以美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乾》卦的卦辞:元、亨,是讲天具有生成之功,和谐之美。乾为天,只有天才能把美满的利益施予天下,而且从不提起它的恩德。六个阳爻,意为驾御着六条飞龙在空中飞行,分布着云彩,降洒着雨露,普天之下同享和平。
世间万物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哪一样不是“天”所赐的?所以才有“天恩浩荡”之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继承了《易经》的仁的宗旨,而且把他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并且提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刘备教育他的儿子:“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
四、谦修观
孔子在《易经 · 文言》中解释乾卦九三爻时说,“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上位而不骄就是谦。
《易经》第二卦《坤卦》六四爻“括囊,无咎无誉。”认为,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这样虽得不到称赞,但也免遭祸患。《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说明小心谨慎从事,不锋芒毕露是不会有害的。
《易经》第十五卦是地山谦卦,更形象地道出了《易经》的真谛。谦卦主卦是艮卦,卦象是山;客卦是坤卦,卦象是地,山处地下,谦。
《易经》告诉人们,要像山一样谦虚、谦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就在这里。传统文化是要人低调,不要太露。有钱不露富,有才也不露。
古人穿衣服,好的一定是在里面,外面要有次一点的遮住。如穿貂皮大衣,皮毛一定是在里面,而不是露在外面。今天的人穿貂皮把皮毛露在外面是西方文化,不是中国传统文化。
五、诚信观
孔子在解释乾卦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时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易经》没有诚信二字,经常出现的是“孚”,约 60 余处。“孚”者,也是信用,为人所信服的意思。如深孚众望。
第五卦:《需卦》“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第六卦《讼卦》“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这里的“有孚”都是指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
所有这些都是《易经》倡导人们做诚实守信的人。儒家继承了《易经》的观点,主张仁义礼智信,其中信所以成为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六、补过观
《易经》是预测未来的。
《易经 · 系辞》说:“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易经》预测的目的是预测可能出现元、亨、利、贞;或者惕、厉、悔、吝、咎、凶等。
元者,始也;亨者,通也;利者,和也;贞者,正也;惕,警惕;厉,危险;悔,悔恨;吝者,吝啬;咎,灾难;凶,凶险。
《易经》占卜的目的不是消极对待结果,而是为了积极、主动地应对结果。
如果出现元、亨、利、贞,就要坚持、发扬光大;如果出现惕、厉、悔、吝、咎、凶就要补过,把可能出现的过错补回来。
如《乾 · 九三》:“君子终日幹幹,夕惕若,厉无咎。”《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象辞》的意思是:君子整天进取不息,夜晚警惕,可以转危爲安。这就是补过观。
《易经》64 卦都有这同样的观点。可以说,《易经》是积极的应世态度。
北冥木木,专注易经、风水、命理原理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