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故里: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命运是否早已被宣判?


导读: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命运是否早已被宣判?



作者:迪迪埃·埃里蓬(Didier Eribon,1953— )

简介: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史家,法国亚眠大学哲学人文科学学院教授,美国伯克利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客座教授,在哲学、文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已出版十几种著作,很多作品被认可为经典,

如《米歇尔·福柯传》《回归故里》《少数派道德》《逃脱精神分析》《亦近,亦远——列维-斯特劳斯谈话录》等,被国际公认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此书精彩内容:

1.当我和母亲进行每个季度一到两次(时常次数更少)的通话时,她总是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闪烁其词,以太忙为借口,并保证过一段时间就去探望。其实我无意履约。从家里逃出来之后,我没想再回去。

2.那些我曾经试图逃离的东西,仍然作为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延续着。

即使我们成年之后所处的生活环境相较童年时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即使我们极力排斥过去,童年的生活轨迹以及社会化的方式依然会持续地发挥作用,

因此,回到过去的生活环境,总是一种指向内心的回归,一种重新找回自我的过程,包括我们主动保留的那部分自我以及我们否定的那部分自我。

3.这身份一直在我体内存活着,它就是我身体的组成部分。

那些我曾经试图逃离的东西,仍然作为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延续着。

4.因为当时我相信人可以脱离自己的家庭,摆脱自己的过去,切断与父母的联系,从而自己创造一个新的自己。

5.通过选择而结成的关系之所以牢靠、有力,原因在于关系中的主角强烈渴望保持这段关系,所以一旦关系断裂,就会引起崩塌之感;

而我与父亲的联系,对我来说只有生理和法律上的意义:他生了我,我继承他的姓氏,再无其他。

推荐理由:

一部引发强烈共鸣的自我剖析之作

一部探讨底层民众成长困境的社会批判之作

这是一本让我数度哽咽的书,几乎每一行字都能引起我的共鸣,不仅是社会生存状态的不平等,还有如何处理逃离与回归故里的矛盾,如何把对过去的疏远与恨意慢慢放下。这是一本探索“我是谁”的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