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写给一位留言的家长
我们开创儿童心理健康这个平台,已有一段时间了,初衷是希望能真正帮助到有需求的孩子和家庭。后来,经常有一些家长留言,想要了解孩子的某个想法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心理。
前几日,一条留言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幼儿丧父后心理”,看到这则消息后,我们希望能用自身的资源和专业做些什么,可以说这也应了我们的初衷。脑仁儿君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因为一个是我们的专家真的很忙,日常的心理咨询已经让他们超负荷工作了;另外一个,是心理咨询的特殊性,咨询师只知道孩子目前的一个想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儿童的生长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很多因素,可以说,真正的咨询一定是专门针对个人的。
看到这条留言后,我们迅速了解了基本情况,也火速联系了我们的权威专家安忠国老师,整理了咨询师的分析和建议,希望早点让这位家长看到并起到帮助作用,也希望有类似情况的家庭,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某家长:
男孩6岁,丧父1年,也知道父亲去世,不提起父亲,一切正常。突然一天夜里哭,说想爸爸,然后把父亲去世当天和其他细节都记忆清晰的说出来。睡醒后一切又与平常无异。
安忠国老师心理分析: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这其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丧失,如亲人朋友的亡故、父母离异、搬迁、父母失业、转学、弟弟,妹妹出生、自然灾害等。另外还会有一些无形的丧失,如信任、安全、控制、稳定和支持的丧失。由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应对丧失的能力薄弱。如果没有得到科学的帮助,这些丧失会更容易给儿童带来现在和未来的问题。它对于重建心理平衡,恢复自我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谈到“丧失”,我们还应该关注到“哀伤”。哀伤是对丧失的心理反应,哀伤不仅是一种悲伤的情绪,而是设计思想、情绪、行为和躯体感觉的整体过程。哀伤是对丧失的正常,自然反应,而非心理疾病,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多数人会将哀伤看作为不好的反应,对当事人有害。所以出于善意,劝慰“别哭了”,“节哀吧”等等,来阻断哀伤的表达。这种对哀伤功能的忽视不利于当事人心理健康的恢复和调整。对于儿童更是如此,家长一般认为孩子太小尚不懂事,或者孩子心理承受不了,而常常回避儿童的哀伤反应。无意之中剥夺和阻断了哀伤的过程,这种善意的想当然的难免令人遗憾。当然,如果儿童的情绪、行为反应过度,超过6个月,损害了儿童成长的功能,应该受到家长的关注和及早专业机构求助。
丧失事件当事人一般心理反应特征需要经历四个时期:
1、麻木期
最初心理特征迷茫、情感麻木和呆滞行为持续几小时至几天。类型:①行为呆僵,表情淡漠②意识障碍, 思维混乱;③性格改变,敏感、暴躁抑郁;④缺乏自制力;⑤行为混乱。
2、抑郁期
从麻木期清醒后,意识到巨大损失时,出现抑郁、悲伤、孤独无助及绝望感。这一时期持续几天或几个月。
3、愤怒期
持续数月至数年,受难者接受所谓“天灾”后果。甚至可能产生自责、自悔,此影响受难者今后生活,成为其心理痛苦或性格改变的潜在原因。
4、心理恢复期
时间流逝,多数对于灾难性的记忆淡漠,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现实问题上,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但某些人也可能发生性格的改变,或对生活的看法的改变。
在面对丧失的时候,儿童有自己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要能够识别这些情感,并帮助他们表达出来。
那么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一些什么呢:
一、与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引导孩子宣泄
很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触景生情,会尽量回避亲人的离世这件事情,从短时间看,不去提这个伤心事,好像是对孩子的一种情绪保护,但是从长期看来,就相当于把悲伤慢性化了,一旦遇到熟悉的事,格外容易触景生情,把亲人离世所受到的情感打击重新激活。
让孩子学会宣泄,哭泣是疏通,减轻悲痛的好方法。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不要总是用坚强、自信之类的要求来勉强自己,事实上,宣泄是人的正常生理需要。尽量找机会说出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内心的忧伤、恐惧、无助等,比如:拿出亲人的照片,把悲伤、愤怒、委屈、无助、恐惧、内疚都说出来,这种象征性的表达和宣泄是有益的,是与故去的亲人做个彻底的心理分离,是自我心理治疗的一种。
二、亲友陪伴
心理学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使人们免疫或者较少受到生活应激事件的影响,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在遇到亲人丧失时候,孩子需要身边亲友的关怀照顾和多交流沟通。虽然孩子可能暂时仍然无法彻底摆脱痛苦的心情,但是亲人和朋友多互相沟通、体贴,从亲友那里获取肯定、支持和鼓励,这样可以帮助乐乐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共同度过心理难关。
家长需要做的:
① 倾听孩子的情绪,能用话语把情绪说出来是最好的复原良药,尊重他复原的步伐。不要急着给建议。
② 无言陪伴。对于一些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情绪的孩子,无言陪伴是最重要的药方,很多人觉得说一些话来安慰他以使他觉得好一点。但其实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对他们而言,无言的陪伴能够产生极大的安抚作用。
③ 对孩子说“那不是你的错”,“如此痛苦是正常的,你会痛苦表示你还有能力应付这种考验。”“当你体会到自己的感觉之后,更重要的是去表达它们,但不要因此去伤害自己与他人”等等。
④ 在每年的创伤事件的那一天,可以采取健康的行动纪念逝去的亲人。纪念是为了忘却,只有与王者充分的道别,让情感流动起来,才是对王者最大的告慰。生者也会在告别中找到生活的力量。
家长不该做的:
① 不要刻意避免和孩子讨论死亡或当作事情没有发生。不要避免告知他事实,甚至扭曲真相。例如:转移话题
② 不要立即将孩子送走,或强迫他进入新的环境。如果孩子没有机会处理心中的伤痛,就被抛进新的生活中,将会在他的心中留下极大的阴影。
③ 不要强迫孩子勇敢、坚强。不要以“要坚强起来”来绑架孩子的认知和行为,接纳孩子的不坚强。
④ 对于年龄较低的孩子,不要对死亡做不适当的解释。如:人死了就会变成鬼魂之类的描述。
三、 自我心理调适
① 多留意自己的身心状况,适时让自己休息;
② 每天坚持运动,每天最好坚持20分钟的运动和3分钟的伸展活动。可以快步走,骑自行车,做操,练瑜伽或太极拳等等。
③ 换一个角度看看不幸,有人说:“若上天拿走我们宝贵的东西,那是因为他要给我们更宝贵的”。即使灾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是改变和分离都是生命必经的体验。
④ 做些可以放松和快乐的事,将喜欢做的事列一个单子,一件一件去做。
⑤ 尝试创造一种内心的平衡感。心理学家认为,保持平静是防止心理失控的最佳方法。
承蒙信任,不负嘱托,我们尽力服务于支持我们的家长们,最后也感谢我们的专家——心理咨询师安忠国在专业上的鼎力相助。希望有需要的家庭,也可以适当去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愿孩子们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