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感动我的那些台词
文/陈婉如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高一学生
看电影以前,很难想象书怎么拍成电影,我不是很喜欢看科幻片,但流浪地球没让我失望,拍的还挺不错的,我属于泪点很低的人,一点感动就开始哭不停,看流浪地球哭完一包手纸。跑题了,最想夸的,是细节处理好。
“我好想吃碗白米饭,要是有味噌汤就更好了”
“喂,我想回家,回去看看妈妈”
“地球毁了,我们哪里还有家?”
“七天之内,我们不可能回到家!”
“那我们为何要回去?往回开!”
“日本救援队佐藤少佐前来报道!”
“俄罗斯救援队伊凡一等兵前来报道!”
“英国救援队布莱恩列兵!”
撞车的司机用枪自杀前用日语说想喝一碗味噌汤,俄国人牺牲自己把刘培强推向控制舱,运输车里盖着一张美国国旗。日本人员的运输车里挂着风铃,韩子昂的运输车里挂着佛珠和弥勒佛像,俄罗斯人挂念着自己的伏特加,在远离家园的地方,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回家。直到最后,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调转车头,驶向背离家园的方向。
这部电影没有真正的主人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于是,人类又被拯救了,不是因为一两个人的小宇宙爆发,而是无数人做出的牺牲。
电影中主要展现了CN171-11救援队,事实上许多线索表现出全世界的救援队都在前赴后继地向前冲。
“大阪发射器已恢复!”
“新加坡发射器已恢复!”
“都灵发射器已恢复!”
“苏拉威西发射器已恢复!”
“饱和式救援”这个词我非常喜欢,赤道转向发动机的修复也正体现了饱和式救援的重要意义,电影没有把所有的荣光都给主人公的救援队,太难得了。希望永远不是无中生有的,不是一两个主角光环可以概括的。
除去主线,副线中联合政府刻画的也特别好,政府在知道人类自救成功几率几乎为零的时候选择执行“火种”计划,但是,联合政府自己,也在地球上。他们都做好了为文明延续而牺牲自己的准备,他们并不贪生怕死。包括人工智能moss,像它自己说的,它并不是叛逃,它的目的就是保证人类种群和文明延续,并不是所谓“反派”,最多说是角度不同。刘培强代表感性的一面,即便成功概率极小,也愿意付出生命。而moss就是绝对理性的,太空站是人类最后的火种,moss也计算过太空站撞木星的方案,但是因为这需要牺牲太空站,所以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只要有1%的失败可能性,它就不会这样选。
从电影本身角度讲,弱化主角光环,弱化反派,突出每个角色的价值,但又不让观众觉得尴尬无趣,是非常棒的做法。从科幻片的角度讲,注重细节描写,比如地球停转之后,一半永远白昼,一半永是极夜。在长椭圆型轨道的远端,白昼的那一半对着太阳,布置了很多行星发动机用以摆脱太阳引力。而极夜的那一半才是地球前进的方向。所以刘启看不见父亲的星星,因为这么多年,北京都是白天。
结局我很喜欢,没有单纯因为主角几个人做的事改变整个世界,人类仍然要为流浪地球计划奋斗,但却给了希望。
太阳看似永恒,但任何事物恐怕都有寿命所限,或许有一天,我们要辞别这个家乡,踏上流浪之旅,在新的地方建立家园。
最后…
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