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5

一患者,为便秘所苦,三四天一次大便,用了很多通便药灌肠效果也不理想,疲劳,乏力,舌淡苔白脉弱,气虚便秘,常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益气通便,必须重用白术,60~150g,润肠通便,又能健脾益气,同时加用枳壳30g,炒莱菔子50g,宽肠理气消食,而没有大黄蕃泻叶之破气,同补兼备。

下午一患者走进来。

我问:怎么了,你有什么不舒服的吗?

她答:失眠,一点睡不好,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焦虑,担心自己的身体疾病,一到下午的时候就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觉得有东西压在自己的胸口,喘不过气来。

我问:之前有什么原因吗?

她答: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原因,就是一听到死人啊,这些消息就会胸闷心悸,导致现在我都不想与人聊天。

怕别人说到这些事,这些话。

我问:你想想之前还有什么原因吗?

她答:还有2年前一件事吧,我爸爸突然走了,不到1周,我奶奶承受不住,也离开了,当时自己也没有什么,现在也已经想开了。

我大概明白了疾病的原因。

我就说,我帮你做次针灸吧,留针的时候我就边与之聊天,慢慢的她紧锁眉头打开了一点,感同身受,特别能够理解她的无奈及无助。

我从中医五脏功能讲起,到悲伤思恐惊,怨恨恼怒烦,对自己身体的影响,及疾病的隐喻,及希望,聊了一个小时,出针,有了笑容。

心烦,失眠,焦虑,口干口苦,胸闷心烦,头晕头痛,时有坐立不安,恶风怕冷,夜尿次数多,大便干,舌红胖大,脉沉细无力,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20g,桂枝12g,干姜10g,天花粉15g,黄芩15g,牡蛎45g,龙骨45g,磁石30g(焗服),半夏30g,茯苓20g,生白术30,3剂,水七碗,煮水4碗,去渣,再煮成3碗,分三次服用。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在冯胡理论体系里,柴胡桂枝干姜汤属于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两,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二两,甘草(炙)二两。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本方是小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的变剂。黄芩苦寒,伍干姜之辛温以理微结。瓜蒌根之润得牡蛎之收,更能止渴。桂枝、甘草治气冲并兼和外。人参补中、大枣壅满均非微结所宜,故去之。故此治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证,气上冲有微结或外不和者。本方虽由小柴胡汤变化而来,但因去了人参、生姜,加入了干姜、桂枝,使整个方剂重于祛寒逐饮,故能治心下满微结。因此小柴胡汤治疗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病,而本方治疗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其主要变化在干姜。

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半表半里虚寒证而见四肢厥冷、口干或苦,心下微结者。从以上两条(加第148条应是三条)可看出,本方与小柴胡汤都用于半表半里病,但小柴胡汤治疗阳热证,而本方用于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证,也就是半表半里阴证。

春宏老师每日中医讲堂:

01

温脾阳与温胃阳,用药相同吗?

不同,为什么?因脾是脏,宜藏;胃是腑,宜通。脾主升,胃主降。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有如此之多不同,用药能一样吗?不可能。虽然脾虚寒与胃虚寒都形寒肢冷,喜喝热水,但是脾与胃特点有上述之不同,当然还会不同之症状,这才是辨证关健所在。脾主升,脾阳虚则升举不足而下泻。胃主降,胃阳虚则下降不足,下降不足就是逆,而呕酸,或吐清水。

温脾阳可用干姜,附子。而温胃阳一概不用,用良姜,草果,乌药。

人体非有趣,脾虚,主升的功能还会正常吗?不可能的。症状在反方向表现出来,轻了大便很快结束,重了下泻。胃气虚,胃主降的功能还能正常吗?也不可能的。症状也在反方向表现出来,轻了呕,重了吐。

因此,脾以升为补,胃以降为补。

有形寒肢冷与喜喝热水症状,这只能定性,说明阳虚。但是确定不了哪个脏腑阳虚。

还继续辨,去定位。如有呕酸则是胃阳虚。如有腹泻是脾阳虚。如有心悸是心阳虚。如有尿频是肾阳虚。

如果这些定位症状都没有呢?

一定有,我只是列举一个代表症状。

轻证不明显,一定细问,有蛛丝马迹就算。

比如大便,你一问如何?他说正常。再问多长时间,他说很快,还自豪说干净利爽。视为腹泻,只不过脾阳虚的轻。

我治的那个90岁老人痔疮,他去大便,与小便差不多,很快从洗手间出来了,正巧让我遇见了。按中气不足治。好使!

用补中益气丸一提中气,再用龙胆泻肝丸一泻湿热,两天明显见效。

虚,有程度不同,轻重不一,只要有症状就是,管他明显不明显干嘛!

心悸,只有心会出现,因此心悸可以定位。有人说了,肾病也会出现心悸,这是中医逻辑思维混乱了,是肾病导致心病而出现心悸,还会有肾的定位症状存在,可辨为心肾同病。

肾无任何症状,怎么能说肾有病。有诸内必形于外,一定有症状。

肾阳是全身阳气之根,肾阳一虚,全身阳皆虚。否则肾阳不能称之为根。肾阳一虚,虽然全身阳气皆虚,但是会导致某一个脏腑阳虚突出明显,不会全都一样虚。这就有了正确中医逻辑思维了。

父与子,大王与小王,要分清。

不是中医乱,是自己把自己弄乱了。

因此,无论哪个脏腑阳虛,补的时候要兼顾补肾阳,根据程度不同,确定用量,或选择用药。重了用附子,轻了用巴戟等。补阳药也分级的。

今天见“六经茶馆”有个人说;“怕喝冷水,喝干姜粉”,这不妥。所以我聊脾阳虚与胃阳虚。

如果脾阳虚,会有效。如果是胃阳虚,效果不好。

每天背诵三条伤寒论

02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那些数十年如一日阅读的人,数十年如一日锻炼的人,他们每天做的事都很普通,人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因为其坚持,时间让他们变得伟大。

林佳明,一名来自钦州的小医师,2019年04月28日拜东莞塘厦医院阮永队为师,参加冯世伦老师经方医学传承班第十二期,每年看到老师,都会被其精神而感动。

蜗居小城,只会治疗一些小病,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喜欢《伤寒论》,喜欢分享。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辩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