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第三周复习篇目: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文言文《核舟记》《桃花源记》(小初高第一轮文言文复习开始)

核舟记
【题解】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人。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
【译】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把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不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都是各具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游赤壁(的情景)。
奇巧人: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以径寸之木:以:把。径:直径。
宫室:为,动词,做。这里指雕刻。
罔不因形:罔,不。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尝贻余核舟一:尝,曾经。贻,赠、赠送。
盖大苏泛赤壁:盖,句首发语词,不译。大苏,苏轼,后人习惯用称苏轼为“大苏”,称其弟苏辙为“小苏”。云,句末语气词。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舱,箬篷覆。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来,水波不”,石青之。
【译】核舟头尾长约八分有余,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部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旁边开有小窗户,左边和右边各有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户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显露出来)”,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慢慢地拂来,水面波澜不起)”,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长约八分有奇:奇(jī),零数、余数。有奇,有余、多一点儿。
高可二黍许:黍,去皮后叫黄米。许,表示约数,上下。这句话直译:高度可能二个黄米粒上下,意译: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箬篷覆:之,动词之后凑足音节,不译。
雕栏相望:焉,句末语气词,不译。
清风来,水波不:徐:慢慢地。兴,起。
石青之:糁,涂。
判断句:中轩敞者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译】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苏东坡的朋友)在右边,鲁直(苏东坡的朋友)在左边。苏东坡、鲁直共同阅读一轴书画卷子。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蔽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即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佛印)平放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板上,竖着他的左腿,左臂挂着佛珠靠在左膝上,佛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峨冠而者为东坡:峨,高。冠,帽子。而,表并列。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卷端:画幅的右端。
卷末:画幅的左端。
如有所:语,说话。
其两膝相:比,靠近。者,定语后置句的标志。
佛印绝类弥勒:绝,极、最、非常。类,像。
首昂视:矫,举。
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通假字:右臂支船(通“屈”,弯曲)
词类活用:峨冠(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判断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定语后置:其两膝相比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木,右手攀右趾,若。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听茶声
【译】船尾横放着一个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抓着右脚趾,好像呼喊的样子。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有茶壶,那个人眼睛正试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的样子。
舟子:撑船的人。
:啸,呼喊。状,样子。
听茶声:若……然:好像……的样子。
词类活用: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通假字:左手倚一木(通“横”)
                                           
其船背,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
【译】那船的顶部/底部较平,就有(作者)题名在那上面,文字说“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字叔远)刻”,(字迹)很细,像蚊子的脚,钩画清楚明白,字的颜色是黑色。又用一枚篆字图章,文字说“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朱红色。
其船背:其,代词,那。船背,船顶,一说指船底。夷,平。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王毅,字叔远。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钩画了了:了了,清楚明白。
其色:丹:朱红。
                                           
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四。寸。盖桃核修狭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总计这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箬竹叶做的船篷,刻了船桨,刻了茶炉,刻了茶壶,刻了手卷,刻了佛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总共有三十四个。但是算算核舟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计一舟:通,全部、整个。通计,总计。
寸:而,表转折,但是。其,代词,代指核舟。曾,竟然。盈,满。
桃核修狭为之:简,挑选。修狭,长而窄。者,定语后置的标志。为,动词,雕刻。之,动词之后凑足音节,不译。
技亦灵怪矣哉:“矣”“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通假字:为字共三十四(通“又”)
定语后置:盖简桃核修狭为之(修狭的核桃)
                                           
桃花源记
【题解】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人,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本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业。,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之,复行,欲其林。
【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郡人(把)捕鱼作为职业(即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好,落花纷纷/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再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武陵人捕鱼业:为,作为、当作。
:缘,沿着、顺着。行,行走,这里指划船。
落英缤纷:英,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新鲜美好)
词类活用:
渔人甚之(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行(名词作状语,向前、往前)
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②林(于)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紧接着)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渔人)就弃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子这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那田间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衣着,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很愉快,显得心满意足。
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若,好像。
通人:才,仅仅、只。
屋舍俨然:然,……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
桑竹之属:之,这。属,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闻,听闻。相闻,相互听到。
外人:悉,全、都。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并怡然自乐:并,一起、一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自乐,自我快乐,可以引申为“显得心满意足”。
词类活用:水源(形容词作动词,到了尽头)
古今异义: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③见渔人,大惊,问所从来。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于是/竟然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那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询问/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一一向(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自己)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桃花源中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大惊:乃,书下注释译为“于是、就”;教参译为“竟然”。两种解释都说得通。
答之:具,详细。
来问讯:咸,全、都。
不复出:焉,兼词,相当于“于此”,从这里。或者也可以作为句末的语气词,那这句话就是译为“不再出去了”。
与外人间隔: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同音讯。
不知有汉:乃,竟然。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对、向。具,详细地。
余人各复至其家:延,延请、邀请。
停数日,辞去:辞,告辞。去,离去、离开。
此中人语云:语,告诉。云,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不值得、不必。为,对、向。
通假字:便还家(同“邀”,邀请)
古今异义: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郡下,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迷,不复得路。
【译】(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到了郡城,拜访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路。
出:既,已经、……之后。
便扶向路: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
处处志之:志,做记号。之,动词之后凑足音节。
郡下,太守:及,到。诣,拜访。
迷:遂,竟。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往。未果,病终。后问津者
【译】南阳郡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访求的人了。
欣然往:规,打算、计划。
病终:寻,随即、不久。
问津者:遂,就。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有“访求、探求”的意思。者,……的人。
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