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军:我的父亲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我的父亲
唐亚军
经常从报刊杂志上读到许多写父亲的文章,那些情真意切的文字让人分外感动,也一直萌发出写父亲的欲望,然而每每提笔,常感文思枯竭,觉得对父亲的感觉和爱,很难用文字来表达。
生平最喜爱的歌就是歌手崔京浩唱的那首耳熟能详的《父亲》:“那是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这首歌曲唱出了父亲的无私、伟大与艰辛,深深地引起了我情感上的共鸣。每每唱起来,我不止一次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一直是一个作风严谨、吃苦耐劳的人,深受人们好评和赞颂。他拼搏上进、爱岗敬业,把毕业的精力都献给了钟爱的“煤矿事业”,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
父亲的工作经历可圈可点。他是1970年招工入矿的,从小苦惯了的父亲在矿山工作,只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在生产一线,因为井下劳动力不足,任务繁重,生产任务常常不能及时完成。为此,父亲主动请缨,每班一个人硬是干下了五六个人的活,丝毫不觉得苦和累,并且,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苦,他总是第一个抢着去 ,工友们亲切地给他起了个绰号:“煤老虎”,意思是他像老虎一样,力大无穷,英勇无畏。父亲也因为成绩卓著,年年被牛马司煤矿评为生产标兵、劳动模范。1976年,在井下一线摸爬滚打6年的父亲,被单位有关部门保送到“七二一”工大学习采矿技术,两年后,学成归来的父亲被分配到单位生产部门从事煤质管理工作,身份变了,但父亲吃苦耐劳的性格没有变,到矿井检查指导工作时,他经常深入井下一线,用自己所学知识,现场为施工连队指导、处理生产难题,成了矿工心目中的“专家教授”。在父亲的主抓下,牛马司煤矿的煤炭灰分由原来的20%降低到10%以下,煤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每年为单位增加经济效益达300万元以上,《湖南日报》记者为此对他进行了专门采访,并做了专题报道。父亲就这样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直到2001年,已过退休年龄的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工作了30多年的矿山。
父亲以他的言行举止深深地感染着我。他始终如一地热爱着矿山这片热土,也把这份激情和爱恋传递给了我。18岁那年,刚刚技校毕业的我,在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的关爱声中,义无反顾地走进了矿山,从此就在矿山扎下根来。我生平爱好写作,却由于性格内向的原因,羞于投稿写稿。为了让我的写作才华不埋没,父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鼓励和支持我从事写作。在父亲的淳淳教导下,我拿起了手中的笔,向着梦想和事业而努力。在文字写作的艰辛道路上,我充分发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精神,每天写稿到深夜,牺牲了无数个节假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篇篇有分量的稿件先后见报,一篇篇有力度的材料广受好评,一本本有内涵的证书纷至沓来,这一切见证了我成长的足迹,也让我不断收获着成功的快乐和幸福!而今,我成为单位小有名气的“矿工作家”和能够独当一面的党务工作者,平时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从事着喜爱的文字工作,既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出彩的机会,同时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在我看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好父亲。刚开始投稿时,由于文笔稚嫩、水平低下,屡投不中,曾一度想放弃心爱的写作事业。是父亲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地宽慰着我、教导着我,千万不能灰心丧气,要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始终做到不放弃、不气馁!在父亲苦口婆心的劝解下,我端正了心态,明白了万事开头难的道理,更加刻苦、更加勤奋、更加努力,终于在写作这条道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远……
岁月不饶人,如今,年满七十的父亲不但白了头发添了皱纹,而且身体也没有以前那样硬朗了。他却不服老,在乡下开垦了十几块土地,当上了幸福快乐的农夫。一块块菜地在父亲的精心管理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年四季,菜地永远是一片令人赏心悦目的绿色。各种各样的时令蔬菜天天供应不断,丰富了我们的餐桌。春天有笋子、芹菜、香菜,夏天有丝瓜、南瓜、冬瓜、苦瓜、茄子,秋天有秋葵、扁豆、花生,冬天有白菜、萝卜、青菜……真的是品种丰富、应有尽有。父亲种的菜,不但卖相好,吃起来也是香甜可口,比起菜市场售卖的蔬菜口感强多了,即使是挑嘴的儿子也是一个劲儿地朝爷爷直竖大拇指。
如今,让我最感到安慰的事就是还可以每天给父亲打个电话,聊上一两句家常,每次回家还可以握一下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