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乡村影像:“荆家㞭”,荆姓人在深山里建立的村落 2024-06-14 21:23:26 在胶东村庄名称中,有一个发音为“wang”的字,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不少县市区都能见到。按照方言的解释,这个“wang”的含义接近于“山的深处”或者“山坳”,但具体写作哪个字?不同县市区存在不同写法。有的地方写作“旺”,这种写法在读音上好理解,但含义就不太符合。有的地方写作“㞭”,这个字的含义与“wang”接近,但现在的字典只标注了一个发音(dai),并没有收录方言读法。因此,当不了解情况的外地人用普通话读的时候,就会出现偏差。栖霞地处胶东半岛腹地,辖区内丘陵山地较多,有不少村庄都带个“wang”字。当地普遍采用的是“㞭”的写法,本文要介绍的村庄就属于这一类,它的名字叫做“荆家㞭”。 这次之所以要介绍这里,主要是因为当地一位朋友的建议。荆家㞭村位于亭口镇的北部,它周边的一些村庄如洛土相、黄土壤、董家沟、骚志等,我们以前都介绍过。那位朋友看到邻村都已登场,而自己的村庄还没有介绍,就留言建议我们去看一看。盛情难却,于是前几天,在一个晴日的午后,我们就走进了荆家㞭。“荆家㞭”,顾名思义,就是荆姓人在深山里建立的村落。这种“大山深处”的地理位置,只要开车去一趟,就会有深刻的体会。从外界开车前往“荆家㞭”,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从邻村“京甲”向大山里走。根据《栖霞市地名图集》的记载,当年荆姓人迁来时,一开始落脚在“京甲”(当时取名荆家),后来才迁到了大山里面。由于姓氏结构的改变(京甲村姓氏种类较多),原来的荆家村根据谐音改写为“京甲”,而荆家㞭则始终为荆姓聚居地。 由于此前去洛土相村的时候曾经从荆家㞭路过,因此这次再去,我们还算是轻车熟路,直接来到了村庄北面的一处高坡,那里也是俯瞰远眺村貌的好位置。深山里的村庄规模一般不大,荆家㞭村看起来就是几十户的样子。不过,受地形影响,村里的房屋分散分布,乍眼一看,也给人一种并不小的感觉。荆是荆家㞭村的主要姓氏,巧合的是,在进村的水泥路两旁,也有许多盛开的“荆花”(学名似乎叫做牡荆,当地人就叫做荆子),很有意境。 沿着水泥路一直走到坡地,就来到了荆家㞭村中心的广场,那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如同村里的地标一般。我们这次前去,一方面是时间不赶巧(午后天热,不少人都在家里休息),另一方面是村庄规模的确比较小,只在村口处偶遇到了一位村民,简单了解了一下基本情况,而没有向老人专门请教历史。因此,下面就主要以图片为主,带大家感受一下这个胶东小山村的清新风光。 (隐在青山绿荫中的村庄) (村里广场上的白杨树) (村口盛开的荆花) 赞 (0) 相关推荐 招远东汉元年的古村落,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有招远小北京称号 在招远市辛庄镇,有一个建于西汉末年的千年古村,虽然地处胶东,但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称号:招远"小北京".虽然村名为高家庄子,但是几经迁徙,到清朝中叶,村内的高姓已经所剩无几,目前村里 ... 【长安村落】——太乙宫街道牛家村 献给即将消失的村落文化 地处于秦岭北麓的神禾原畔,是太峪河流域西岸的一个小村,与下寨村.上湾村相邻,东靠西太公路.包茂高速公路.西太公路.黄大公路都与本村擦肩而过.北有西安市第九人民医院,东有太乙中学 ... 胶东地名故事:没有鞠姓人的鞠家庄村 观水.王格庄和水道,是烟台市牟平区南部的三个乡镇.这三个乡镇之间有一条公路连接,公路之前的名字叫做"文三线",如今编号已经改为了206国道. 沿着这条国道自西向东行驶,在观水镇的地 ... 胶东乡村影像:福山开发区董家沟村的航拍风光 在中桥(福山开发区)南边的大山里,有个村庄叫做董家沟.这个地方,其实已经是第二次介绍. 上一次介绍的时候,它还是作为一个栖霞村落而登场.而这次再提及,它已经跟随原栖霞开发区一起划到了福山,现在是福山开 ... 胶东乡村影像:荣成“水门口”,传说中的倪萍姥姥家 倪萍,是一位当代胶东籍名人(主持人.演员).经常看她节目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她的姥姥家在荣成,具体来说,是荣成的水门口村. 笔者很早就听说过这一点,但真正去水门口村,只是最近的事情.前几天,我们从荣成市 ... 胶东乡村影像:杜家岛上的一口老水井 物以稀为贵.在陆地上,淡水.粮食和蔬菜或许都很普通,但在海岛上,它们却弥足珍贵,尤其是在以往科技和运输不发达的年代. 相对而言,粮食和蔬菜还好说一些.毕竟靠着大海,物产丰富,吃饭不太成问题.但淡水的情 ... 胶东乡村影像:甜瓜收获季,看马连庄镇的热闹场景 五一过后,胶东半岛的大棚甜瓜进入上市高峰期.提到胶东的甜瓜,有一个地方就不得不提,它就是青岛莱西市的马连庄镇.这里的甜瓜种植规模很大,其产品不仅供应胶东各地,还发送到北京.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是名副其 ... 胶东乡村影像:大沽河畔,山楂花开 胶东半岛是国内有名的温带水果产地,很多品种的果树都有规模化种植.这些果树不仅可以产出甜美的果实,在开花时节也会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三月(公历)是杏花,四月是樱桃花.桃花.梨花和苹果花,而到了五月份,山 ... 胶东乡村影像:五月上旬胶莱平原上的田园风光 胶东半岛的地形可以大体分为东西两大类型,东部以山地丘陵为主,称作"胶东丘陵",而西部以平原泊地居多,谓之"胶莱平原".以往给大家看的胶东乡村影像,主要是丘陵区域 ... 胶东乡村影像:五月楸树花开,海阳北部有赏花好去处 五月中旬的胶东半岛,正处在盛花期的刺槐和楸树,是一道相当美丽的风景. 这两者当中,刺槐(洋槐)虽然是近代舶来的树种,但就现在的规模来说,可能比本土的楸树还有更大一些.因此,刺槐花比较易见,楸树花相对难 ... 胶东乡村影像:雕龙嘴,一个诠释“依山傍海”的美丽村庄 笔者第一次听说"雕龙嘴"这个名字的时候,中间其实绕了好几道弯. 雕龙嘴,是一个胶东村庄的称呼,它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辖区内,崂山华严景区就在旁边.大凡去过华严寺的朋友,对&q ...
在胶东村庄名称中,有一个发音为“wang”的字,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不少县市区都能见到。按照方言的解释,这个“wang”的含义接近于“山的深处”或者“山坳”,但具体写作哪个字?不同县市区存在不同写法。有的地方写作“旺”,这种写法在读音上好理解,但含义就不太符合。有的地方写作“㞭”,这个字的含义与“wang”接近,但现在的字典只标注了一个发音(dai),并没有收录方言读法。因此,当不了解情况的外地人用普通话读的时候,就会出现偏差。栖霞地处胶东半岛腹地,辖区内丘陵山地较多,有不少村庄都带个“wang”字。当地普遍采用的是“㞭”的写法,本文要介绍的村庄就属于这一类,它的名字叫做“荆家㞭”。 这次之所以要介绍这里,主要是因为当地一位朋友的建议。荆家㞭村位于亭口镇的北部,它周边的一些村庄如洛土相、黄土壤、董家沟、骚志等,我们以前都介绍过。那位朋友看到邻村都已登场,而自己的村庄还没有介绍,就留言建议我们去看一看。盛情难却,于是前几天,在一个晴日的午后,我们就走进了荆家㞭。“荆家㞭”,顾名思义,就是荆姓人在深山里建立的村落。这种“大山深处”的地理位置,只要开车去一趟,就会有深刻的体会。从外界开车前往“荆家㞭”,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从邻村“京甲”向大山里走。根据《栖霞市地名图集》的记载,当年荆姓人迁来时,一开始落脚在“京甲”(当时取名荆家),后来才迁到了大山里面。由于姓氏结构的改变(京甲村姓氏种类较多),原来的荆家村根据谐音改写为“京甲”,而荆家㞭则始终为荆姓聚居地。 由于此前去洛土相村的时候曾经从荆家㞭路过,因此这次再去,我们还算是轻车熟路,直接来到了村庄北面的一处高坡,那里也是俯瞰远眺村貌的好位置。深山里的村庄规模一般不大,荆家㞭村看起来就是几十户的样子。不过,受地形影响,村里的房屋分散分布,乍眼一看,也给人一种并不小的感觉。荆是荆家㞭村的主要姓氏,巧合的是,在进村的水泥路两旁,也有许多盛开的“荆花”(学名似乎叫做牡荆,当地人就叫做荆子),很有意境。 沿着水泥路一直走到坡地,就来到了荆家㞭村中心的广场,那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如同村里的地标一般。我们这次前去,一方面是时间不赶巧(午后天热,不少人都在家里休息),另一方面是村庄规模的确比较小,只在村口处偶遇到了一位村民,简单了解了一下基本情况,而没有向老人专门请教历史。因此,下面就主要以图片为主,带大家感受一下这个胶东小山村的清新风光。 (隐在青山绿荫中的村庄) (村里广场上的白杨树) (村口盛开的荆花)
在胶东村庄名称中,有一个发音为“wang”的字,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不少县市区都能见到。按照方言的解释,这个“wang”的含义接近于“山的深处”或者“山坳”,但具体写作哪个字?不同县市区存在不同写法。有的地方写作“旺”,这种写法在读音上好理解,但含义就不太符合。有的地方写作“㞭”,这个字的含义与“wang”接近,但现在的字典只标注了一个发音(dai),并没有收录方言读法。因此,当不了解情况的外地人用普通话读的时候,就会出现偏差。栖霞地处胶东半岛腹地,辖区内丘陵山地较多,有不少村庄都带个“wang”字。当地普遍采用的是“㞭”的写法,本文要介绍的村庄就属于这一类,它的名字叫做“荆家㞭”。 这次之所以要介绍这里,主要是因为当地一位朋友的建议。荆家㞭村位于亭口镇的北部,它周边的一些村庄如洛土相、黄土壤、董家沟、骚志等,我们以前都介绍过。那位朋友看到邻村都已登场,而自己的村庄还没有介绍,就留言建议我们去看一看。盛情难却,于是前几天,在一个晴日的午后,我们就走进了荆家㞭。“荆家㞭”,顾名思义,就是荆姓人在深山里建立的村落。这种“大山深处”的地理位置,只要开车去一趟,就会有深刻的体会。从外界开车前往“荆家㞭”,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从邻村“京甲”向大山里走。根据《栖霞市地名图集》的记载,当年荆姓人迁来时,一开始落脚在“京甲”(当时取名荆家),后来才迁到了大山里面。由于姓氏结构的改变(京甲村姓氏种类较多),原来的荆家村根据谐音改写为“京甲”,而荆家㞭则始终为荆姓聚居地。 由于此前去洛土相村的时候曾经从荆家㞭路过,因此这次再去,我们还算是轻车熟路,直接来到了村庄北面的一处高坡,那里也是俯瞰远眺村貌的好位置。深山里的村庄规模一般不大,荆家㞭村看起来就是几十户的样子。不过,受地形影响,村里的房屋分散分布,乍眼一看,也给人一种并不小的感觉。荆是荆家㞭村的主要姓氏,巧合的是,在进村的水泥路两旁,也有许多盛开的“荆花”(学名似乎叫做牡荆,当地人就叫做荆子),很有意境。 沿着水泥路一直走到坡地,就来到了荆家㞭村中心的广场,那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如同村里的地标一般。我们这次前去,一方面是时间不赶巧(午后天热,不少人都在家里休息),另一方面是村庄规模的确比较小,只在村口处偶遇到了一位村民,简单了解了一下基本情况,而没有向老人专门请教历史。因此,下面就主要以图片为主,带大家感受一下这个胶东小山村的清新风光。 (隐在青山绿荫中的村庄) (村里广场上的白杨树) (村口盛开的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