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逝世|少数派的坚持,即使对手是全世界

今日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许先生身上有联大知识分子的精神,视自由为天经地义,为热爱愿倾其所有。在翻译领域,他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这些年一向喜欢独行,坚持自己的真理,即使对手是全世界。
《鲁豫有约》曾在2017年采访过许渊冲先生,今日分享一篇关于他的旧文,我们或许可以从这篇文章中更多地了解这位老人。先生一路走好。
文|一毛


成为少数派,即使少到只有一个人,也不意味着你是疯子。世界上有真理也有谬误,如果你坚持真理,即使你的对手是全世界,你也不是疯子。(乔治·奥威尔)

在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许渊冲”一直都是另类的存在。

他因羡慕表叔熊式一的翻译成就而学习外语,走上翻译之路,从最初对名利的幻想一步步走向对翻译自身的热爱与痴迷,成为译界后人几乎难以逾越的高峰。

他专注翻译七十余年,至今已出版译著150余种,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在古典诗词和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专家。

他将《毛泽东诗词》以及《诗经》《楚辞》《李白诗选》直至宋词、元曲等我国古典名著译成英语和法语,并将《包法利夫人》《红与黑》《约翰·克里斯朵夫》等英法名著译成汉语,成就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让中国人遇见了包法利夫人和李尔王,也让外国人遇见了李白和杜丽娘。

1996年,许渊冲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其译作《中国古诗词三百首》被诺贝尔文学奖评论为“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样本”。
2014年,他又获得翻译最高奖项:国际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这是该奖项首次将目光投向亚洲。获奖之后,越来越多媒体开始报道许渊冲,国内也开始将各大奖项授予他。
但在此前,这个名字并未被大众所熟知。
上一次占据微博热搜榜是因为央视一档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他在节目中提起自己翻译的第一首诗是林徽因的《别丢掉》。这首诗是徐志摩飞机事故去世后,林徽因经过徐志摩故乡,见景生情写下的。
当时译这首诗是因为他喜欢上一个女同学,感动于林徽因情感的真挚美好,于是将诗译成英文,送给女同学。

别丢掉

Don’t Cast Away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  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Don’t cast away

This handful passion of the bygone day,

Which flows like running water soft and light

Beneath the cool and tranquil fountain,

At dead of night,

In pine-clad mountain,

As vague as sighs, but you

Should e’er be true.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The moon is still so bright;

Beyond the hills the lamp sheds the same light.

The sky besprinkled with star upon star,

But I do not know where you are.

It seems

You hang above like dreams.

You ask the dark night to give back your word,

But its echo is heard

And buried though unseen

Deep, deep in the ravine.

(许渊冲 译)

说到动情之处,他眼含热泪,声音哽咽,至情至性的状态打动了无数网友。节目播出第二天,许渊冲的译著就直接冲上了当当网热搜,他家的电话也成了24小时热线,媒体蜂拥而至要采访他,一夜之间,他从学界泰斗变成了网红。

鲁豫登门拜访当天,96岁的许渊冲刚刚吃过早饭,在家中等待媒体到访。他所住的小区就在北大西门附近,始建于80年代,刚建好时他就来了,在这破旧的六层筒子楼里一住就是30多年。
他在家中给鲁豫翻看打印好的译稿和老照片,“这杨振宁知道吧?这个王希季,我们三个是大学同班,我是文科,他(杨振宁)是理科,他(王希季)是工科。全国第一个人造卫星上天的是他(王希季),杨振宁是第一个拿诺贝尔奖的,我是第一个拿翻译奖的,1938年同进联大,1938年,不得了。”
1938年,17岁的许渊冲考入西南联大,这所诞生于抗战岁月,坐落于云南昆明,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合开办,只存在了8年零11个月的战时特殊学校,不仅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还培养了一大批为中国以至世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
许渊冲正是在这里,成为钱钟书、闻一多、冯友兰、柳无忌、吴宓等一批学术大家的学生,并与日后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相识,成为一生挚友。
他在西南联大度过了一段自由民主的岁月。1941年美国空军“飞虎队”来华对日作战,许渊冲应征服役给“飞虎队”做了一年翻译。1948年,他登上出国留学的邮轮,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继续求学深造,1950年底毕业后回国执教,此后从事教学和文学翻译达六十余年,他的学生俞敏洪、王强等人都已成为社会各界精英。
他的名片上写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他点评自己“遗欧赠美千首诗,不是院士胜院士”;他还将毛泽东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改成“自豪使人进步,自卑使人落后”。
许多人认为许渊冲过于傲慢和狂妄。
“孔子说了,狂而不妄。我狂,但是我站得住脚。”中国人通常习惯将姿态摆得很低,谦虚做人,但许渊冲不同,他笃定、自信、底气十足,反复强调自己为什么翻得比别人好。
许渊冲自小学英语,法语是去了西南联大之后才开始接触。
“那时候我没有学过法语,我到处跟人借书,因为我在中学时候读到林语堂说的,说《牛津字典》非常好,他一生就得益于《牛津字典》,于是我也就去图书馆借《牛津字典》,那馆员拿错了,拿一本法文的给我,那时候我没学法文,但是我一看基本可以猜得懂,因为它(和英语)有90%相同。”
他称自己学法语是“得来全不费功夫”,毫不掩饰自己的语言天分,让同是语言专业出身的鲁豫直言想“拉黑”他。
其实许渊冲的语言天分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显现。高二那年,老师让全班同学背30篇英语短文,全班都叫难,许渊冲却轻轻松松地全部背完。其中就包括林肯演说词,林肯在演讲提到什么叫做民主?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民有,民治,民享)他记住了。
几年以后,陈纳德上校率美国志愿空军来华支援,由于缺乏翻译,西南联大外文系所有男生被集体征调到了“飞虎队”。在欢迎会上,“三民主义”这个词难倒了双方翻译,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就在这时,许渊冲站起来,引用当年背诵林肯的话“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来解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机智化解了尴尬。
上世纪四十年代,正在读大二的许渊冲在英国报纸上看到一段话,大意是讲二战期间,尽管这么轰炸,我们英国的妇女们还是一样涂脂抹粉(Powder the face),因为我们的士兵在前线面对硝烟(Face the powder)。
他又记住了。近三十年后,他把这两个词用来翻译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诗中那句“不爱红装爱武装”,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成为经典永流传。
翻译带给许渊冲无穷乐趣的同时,也不断给他惹来争议。
在翻译界,许渊冲一直属于少数派。多数派主张字对字的直译,强调译文要尽量在形式和内容上忠实于原文,但他却主张三美:意美、音美、形美。就是既要求译文体现出原作的内容美,同时也要押韵,诗行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在不违反“求真”的条件下尽量“求美”,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译者的二次创作。
在他看来,西方的翻译讲究对等,是因为他们的语言文字中有90%的词汇本就对等。但中文不同,中文与其它外文之间对等的词汇只有50%。所以就要发挥翻译的优势,在不歪曲作者原意之下,将一个民族文化的味道、精髓、灵魂体现出来。
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他用了对仗手法翻成“You can enjoy the grand sight,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
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翻译成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Oh can it be 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苏联人不像中国人,不理解月亮代表团圆,他们没这观念。如果照字面翻,那确实是看不出美来。”所以许渊冲把它翻成“床曾经在如水的月光中,于是我也沉浸在乡愁中。”
再比如《道德经》中那句“道可道,非常道”,他翻译成Truth can’be known,but it may not be the well-known truth.道理是可以知道的,但不一定是大家都知道那个道理。
钱钟书称许渊冲的译文是“不忠实的美人”,称赞他“戴着音韵和节奏的镣铐跳舞,跳得灵活自如,令人惊奇。”但同时,他这种翻译方法也让许多人无法接受,斥他为“乱译”,陆谷孙、王佐良、冯亦代、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
有一次,他和大学校友王佐良因为翻译法国诗人瓦雷里的诗《风灵》产生分歧。那首诗描述灵感的稍纵即逝,王佐良的翻译是:“无影也无踪,换内衣露胸,两件一刹那。”许渊冲不懂,什么叫“两件一刹那”?他改成“无影也无踪,更衣一刹那,隐约见酥胸。”

“王佐良说我这个不行,他说我这个是鸳鸯蝴蝶派,我就说他那个是外科派。什么叫外科派呢?就是打仗时候,一个伤兵中了毒箭去找外科医生,那个外科医生把箭杆子切断了就完了,我呢就是把那个箭头取出来,把伤口消毒。”

当时两人观点交锋的文章分别刊登在两本杂志上,《中国翻译》和《世界文学》。但当许渊冲用“外科派”反驳完王佐良的“鸳鸯蝴蝶派”一说后,王佐良不许《中国翻译》再登许渊冲任何文章。

“他是《中国翻译》的顾问,从此在他死以前《中国翻译》不登我的文章,只登反对我的文章。”

“那个争论之前(他)到我们家吃饭还都很满意,写信写得很好的,但就是因为争论变了。”

“我觉得你王佐良可以坚持,但是不要约束评论嘛,你这个两件一刹那谁懂嘛……反正我们就这样争了,一直也没有人给我说话。”

许渊冲心里清楚,自己在翻译这块领域里一直都很孤独,但他不在乎,“你想它干嘛,我自由翻译,有几个人能阻止到我。”

凭借语言天赋和对文字的敏感,许渊冲在翻译里乐此不疲地探索着。70平米的房子里,堆满了他的译作和书稿。
“你看这个盒子里头,都装着他的宝贝。”他的夫人照君指着堆在墙角的牛奶盒告诉记者,这里面装着许渊冲的大量书稿。“我不敢给他找乱了,他找不到他要抱怨我的。”
这些年,照君一直在全心全意守护着许渊冲对于学术的纯真与执着。
他们相识于微时,并于1959年结成伉俪。在许渊冲获得学界认可前的那段漫长的蛰伏期里,照君一直对他爱意不减,照顾有加。在他们近60年的婚姻中,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爱人遭遇何种境遇,她从未动摇,始终为许渊冲营造一个壁垒,让他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专注自在地翻译。
照君喜欢许渊冲的才华,更热爱他的纯真。

“你刚才讲的,你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有什么特点,基本上他们身上都具备这个,就是他们的灵魂里头,很少有像现在我们社会上有些人追求的这个东西,很少沾染,觉得这个很庸俗……他们的血液里头是热爱人类美好的东西,可以抵抗一些生活当中的不正常的现象。”

“他(许渊冲)在人际关系上没有一个两岁的孩子懂事,非常的直,所以纯真,我偏偏就喜欢这个。”

照君带鲁豫参观许渊冲的工作卧室,“这边,打坏了一台电脑了已经,现在打这一台电脑。他自己先手写,然后上电脑打。自己打,都是自己。”照君知道,先生最爱的是翻译世界,而她能做的,就是小心呵护他的世界。
这段日子,许渊冲一直都在通宵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翻译莎翁剧作是其多年来的一桩夙愿,他曾经说,“能出一本是一本,不敢吹牛,活一天是一天,我如果能活到一百岁,我计划把莎士比亚翻完。”
新译本分为上下两卷,分别收录了莎翁两部悲剧《哈姆雷特》和《麦克白》,以及两部爱情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出版社还专门加入许渊冲的手稿与排印相对照,希望可以让新译本更具有文献和收藏价值。
在外人眼中,翻译是个寂寞行当,人人只知道作者,极少会注意到译者。可是许渊冲却说,翻译让他快乐。
这些年,他远离世事,始终避在这间70平米的旧屋里做他的翻译,他说这是最能让自己感觉到幸福的事。“翻译不是翻译,这是转变,梦转变为现实,我这一辈子就是把梦转变为现实,我的梦就是要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使世界文化更加光辉灿烂。”
这些年,他和他的房子一同老去。从前打桥牌就能带给他的快乐,如今也慢慢消失了;从前令他骄傲的记忆力,如今也渐渐消退,很多人的名字已经记不得了。他最害怕的事,就是有一天老到不能动,眼睛看不见,无法再做翻译。
所以他一直坚持锻炼,90多岁依然活得如年轻人一样热烈:每天都要工作至深夜,每天都会骑车锻炼,上下楼时从不让人扶,甚至早上几年还会经常游泳。
有时夫人照君担心许渊冲的安全,想陪他一起骑车,结果却被拒绝。
“他这个人一辈子特长就是自己不要依靠人。”照君语气平静,相伴60年,先生是什么个性,她心如明镜。
许渊冲一向喜欢独行。
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学术道路上,他就像乔治·奥威尔口中的“少数派”一样,坚持自己的真理,即使对手是全世界。
他骑着车子缓缓穿过丛林。多年后在某个地方回望来路,那条路上荒草萋萋,人迹罕至,不远处一个少年正骑车向自己奔来,神采飞扬。
少年后来在日记里写道:“我过去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现在也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将来还要一个人走自己的路。”

附:许渊冲先生经典诗句翻译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柳宗元《江雪》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Most Chinese daughters have a desire strong,

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powder the face.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Oh can it be 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李白《静夜思》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李清照《声声慢》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At sunrise riverside flowers more red than fire,

In spring green river waves grow as blue as sapphire.

——白居易《忆江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Grieved o'er the years, flowers make us shed tears;

Hating to part, hearing birds breaks our heart.

——杜甫《春望》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At her first glance, soldiers would lose their town;

At her second, a monarch would his crown.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If one does not make good use of his youth,

In vain will he pass his old age in ruth.

——汉乐府《长歌行》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Where brimful, brimful waves appear,

They gaze but can't lay bare their heart.

——《迢迢牵牛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The setting sun seems so sublime,

O but 'tis near its dying time!

——李商隐《登乐游原》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Long long the pathway to Cold Hill;

Drear, drear the waterside so chill.

Chirp, chirp, I often hear the bird;

Gust by gust winds caress my face;

Flake on flake snow covers all trace.

From day to day the sun won’t swing;

From year to year I know spring.

——寒山《杳杳寒山道》

(0)

相关推荐

  • 关于翻译的答记者问<br>(几

    关于翻译的答记者问 (几年前的,摘发一部分) 请问:如何看待早期国家学院和研究所里工作的翻译前辈们所取得的成就?他们所带来的影响,有关注过吗? 岂止是关注,简直就是我文学生涯里的灯塔.计划经济体制内运 ...

  • 诗歌的出版命运|诗歌|王佐良

    原标题:诗歌的出版命运 ◎楚尘(诗歌出版人)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经常有媒体采访或有朋友专门找我谈论诗歌的出版现状,他们的直觉判断是诗歌的时代又来了,尤其是出版,一片繁荣热闹.每逢有这样的机会,我总不厌 ...

  • 培根:《论读书》 王佐良译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吃力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 ...

  • 闲读偶记(1):培根也会文言文?

    假日有闲,信手翻阅九下语文教材,读到了英国作家培根写的<谈读书>. 读此文已久,教此文亦久.遥忆年少时,勤学好读,偶得<谈读书>一文,很是喜欢,于是,尝试通篇背诵.岁月如河,湮 ...

  • 东湖评论:“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坚守最可贵

    6月17日,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逝世.有人说,因为他,我们遇见了包法利夫人,遇见了于连,遇见了李尔王:因为他,西方世界遇见了李白.杜甫,遇见了崔莺莺.杜丽娘.当然,也因为他,我们遇到了"信 ...

  • 【小哈叙事】许渊冲,我心中的一座山

    "鲁迅把从事西方文化研究.翻译.介绍工作的人称为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者',对这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荣誉.许先生就是优秀的盗火者. 这套丛书的第一本就是许先生写的<山阴道上>.初读此 ...

  • 不为繁华易匠心!送别许渊冲先生

    6月17日上午 我国翻译界泰斗.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许渊冲先生 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书销中外上百本 诗译英法唯一人 许渊冲早年毕业于 西南联大外文系 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 外国 ...

  • 与何先生的诗书画缘

    世界上人与人的缘分说不清,与"大和尚"老顽童何新先生的缘却是我最开心与幸运的福缘. 当了多年的何粉让我心明眼亮,对这个世界真的有了新的认知.中国与世界在智者的眼中是那么的清晰可辩, ...

  • “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世界的美”——追忆翻译家、北大教授许渊冲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6-18 04:09 [追思] 光明日报记者 晋浩天 在北大,有一位可爱的老人,喜欢吃汉堡.喝可乐,喜欢从夜里"偷时间",深夜是他 ...

  • 他挥洒着诗意,走完百岁人生

    6月17日 我国翻译界泰斗.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许渊冲先生 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书销中外上百本 诗译英法唯一人 许渊冲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 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 外国文学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