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浙江长兴孔庙:改建公园,御制三碑

关于长兴孔庙的沿革历史,同治版《长兴县志》有详细记载,该志卷四《学校》篇中写道:“宋庆历四年(按《通鉴》宋庆历四年三月)下诏,(《旧志》作宝元二年误)诏郡邑建庙学,县令林概始建学于邑东。建炎中,金人入寇焚毁。绍兴十年,县令黄伟始迁于太平桥。十四年,县令赵子卓建十斋,后改为诚身、尙志、存心、克己四斋。湻熙二年,县令赵师复重修。其后,县令林大中、赵彦洸、李枢相继增创。嘉定十四年,县令应与摄尉史岩之重建棂星门。有芝草生邑人陈璧为记。(详碑碣)绍定五年,县令赵汝譢重修东西斋,创杏坛、藂桧堂、御书阁。”

由此可知,该孔庙创建于宋庆历四年三月,乃是根据皇帝下诏所建。但此《志》中又转引了旧方志中的创建时间,乃为宝元二年,同治版《长兴县志》明称这个年号不正确。

南宋建炎年间,金人入侵,占领了长兴县,该孔庙被焚毁。到了绍兴十年,当时的县令又将该孔庙兴建于太平桥,此后又几经变革,在宋代时,规制已然完备。

关于孔庙在元代的情况,该《志》中写道:“元至元二十四年,县令梁琮重修。至治三年,达鲁花赤撒都鲁丁重建大成殿。至正十一年,达鲁花赤火鲁忽达增建左右翼屋两厦六斋及创光霁亭。(详杨维祯《重修学宫记》)元末残毁。”

元代至元年间,长兴孔庙予以重修,此后的一些年又予以增建,可以该孔庙又毁于元末战争。到明初时,该孔庙再次予以了重建:“明洪武八年,知县萧洵重建大成殿、两庑、棂星门,饰先圣四配十哲从祀诸像。”

关于其重建的原因,此《志》中称:“洪武六年春,予来宰兹邑,首谒庙貌,仅存像设,而堂庑不支,斋馆倾压。欲求藏书丛桧之遗,则皆侵夺于军民久矣。”

可见,地方官的重视,是孔庙得以修复的关键原因。比如到了明代中期:“嘉靖二年,知县齐之鸾以科第人少,据堪舆家说,迁于县西若溪之北。升任未果,嘉靖九年,湖州府推官王濓署县事,适有诏考正祀典并颁降御制敬一箴,及御注范浚心箴,程子视听言动四箴。先是,嘉靖二年,邑士钟朝用竭力其呈请迁未果,至是朝用子经纶又力呈请迁,遂移大成殿改为先师庙,撤去塑像。张志云斥去公伯寮、秦冉、颜何、荀况、戴圣、刘向、贾逵、马融、何休、王肃、王弼、杜预、吴澄一十三人。林放、蘧瑗、郑众、卢植、郑元、服虔、范宁七人各祀于乡。以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从祀,止用木主。东西为两庑,前为庙门,门之南为泮池,又南为棂星门。门之左为儒学门,折而入东,为教谕、训导居第者三。从东而入,正当庙之后,正中为明伦,堂左为居仁斋,右为由义斋、为号房者,左右各十间。明伦堂后为敬一亭,《韩志》云有碑七座,《谭志》云今废亭后为尊经阁。《韩志》云有碑一座,《谭志》云今废。”

明嘉靖二年,有风水先生说当地孔庙屡次被毁,其原因之一乃是所处方位不佳,当时的知县齐之鸾也觉得长兴一地难出科举人才,恐怕跟孔庙所处的方位不佳有关联,于是他听从风水先生的建议,把孔庙迁建在县城之西若溪的北侧。但那时正赶上朝中大礼议之争,皇帝命令把大成殿改为先师庙,并且将里面的塑像改为牌位。于是长兴县的一些人将两庑内的塑像一并改为了牌位,并且对立牌之人进行了调整,同时修建了泮池和棂星门,并且把县学建筑也完善了起来。

进入清代,几乎每朝都对该孔庙予以修缮,比较大的工程有:“乾隆九年,知县谭肇基重建大成殿、尊经阁、崇圣宫。又重修明伦堂,规制较前更加壮丽。”

此后的乾隆十二年,知县谭肇基予以重修,嘉庆九年,知县邢澍又予以重修,可惜这座完备的孔庙毁于咸丰十年的兵燹。同治四年,知县袁惠畴又予以重建。对此,沈鸿钧在《长兴大成殿浅介》一文中有如下描述:

乾隆五十年(1786),知县龙度昭移学宫照墙于箬溪南岸,规模又加拓宽。学宫以东西戟门为大门,临箬溪筑甲秀阁。二门为棂星门,后有泮池,池上筑拱桥,过桥至大成门,再进为大成殿。殿内供“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牌位,右列颜回、曾子、子思、孟子等“四配十哲”。殿后为明伦堂,再后为敬一亭、尊经阁。殿前东西两庑附祀孔子弟子及历代名儒。明伦堂侧有东西廊,东为名宦祠,又东为崇圣宫、号房;西为乡贤祠,又西为射圃、号房。棂星门折东设儒学门,内教谕署、训导署与学宫通连。清咸丰十年(1860),学宫毁于兵。经光绪年间修复大成殿、明伦堂、甲秀阁,已远非前貌。

正因为历代管理者对于文化的重视,使得长兴县学从唐代到清末,总计培养于301名进士。可惜长兴庙学在民国初年被改为了中山公园,到1937年,又被日军毁坏。抗战胜利后,县立初中以此处为校舍,在此期间,对大成殿和东西两庑、明伦堂都进行了改建。到了1983年,东西两庑被拆除了,幸有大成殿及明伦堂留存至今。

长兴孔庙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雉城街道金陵路与县前街交叉口北,2020年8月9日,我从湖州开车前往此地。孔庙所在之地无法停车,而其周围又找不到停车场,只好冒险把车停在一个商铺的门口。

看到了三百千千

步行穿过大街,走到对面的窄巷之内,今日天气炎热,天气预报称39度,但车内的温度计却显示为42度。虽然从停车处走到孔庙附近不足500米,但车内空调的凉气瞬间散发干净,这样的天气恐怕让南方人也受不了,致使街面上看不到一个行人,以致无法找人确认我前行之路是否正确。而此时在一面仿古墙上看到了“三百千千”的介绍文,直觉告诉我前行方向没错。

豁然开朗

明伦堂外观

再往前走五十米,景致豁然开朗,感觉这里已经修成了现代化的公园,在公园的空地上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古建,我看到右侧挂着明伦堂的匾额,想来左侧就是大成殿的背面。此时在花园内看到介绍牌,上面的题目是“长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平面图”。但孔庙毕竟是传统劫余,更何况该孔庙虽然几毁几建,追溯其源头也有了近千年的历史,似乎与新字有一定的距离。

明代银杏

此匾挂在了明伦堂内

我先去参观明伦堂,此堂前左右各两棵大银杏树,从粗壮程度看,至少能够到明代,回来后查资料,果然如我的判断。明伦堂上着锁,隔着玻璃向内探看,里面正中悬挂着光绪皇帝所书“斯文在兹”匾额。这应当是挂在大成殿内之物,当地人将其悬挂在明伦堂内,不知有何另外的讲法。而匾额之下则有“新时代文明讲堂”字样,大堂内摆放着一些仿古桌椅,小凳子都反放在了桌面上,瞬间让我忆起上小学时每天放学前的打扫卫生就与此种状况完全相同。

大成殿背影

沙孟海题匾

接着到前面去看大成殿,该殿新匾出自沙孟海之手,此殿高大敞阔。关于此殿的建筑规制,沈鸿钧在文中给出如下数据:“大成殿是学宫内的主要单体建筑,用于祭祀孔子,所以又称孔圣殿。它通面宽3间共18.64米,通进深5间,共18米。抬梁式梁架,屋顶为歇山顶,双层重檐式。整个建筑略呈正方形,面积256平方米。柱梁系粗大的楠木。大成殿台基高1.5米,屋高18米。周以长廊。殿前有台阶,阶级五出。屋面为泥脊瓦当,屋脊阴暗面书有‘峻极于天’,背面为‘文光射斗’8个大字。飞檐翅角,斗拱交错。建制高大,巍峨宏伟,可称浙北第一大殿。”

大成殿内景

布衣孔子像

大成殿的正中乃是孔子像,此像乃是铜雕,其形象为布衣孔子。铜雕像背后的背景画乃是选择性绘制了孔子生平图,此图亦是现代手法。大殿内没有四配与十二哲像,也没有牌位,左右两侧的山墙上有放大复制的彩色圣迹图,同时有长兴孔庙简介。上面亦谈到明嘉靖九年迁建到箬溪之北,但括号中注明“即今址”,这一年为公元1530年,可见近五百年前,长兴孔庙就建在了此处。同时简介中称大成殿原为长兴中学图书馆,2010年再次修缮。眼前所见乃是这次修缮后的情况。

高敞大殿

圣迹图

高考状元

圣迹图下方还列有长兴县历届文理科高考状元,始自恢复高考,最后的时间为2019年,但这一年的名称是后来贴上去的。姓名前的年份已排到了2017年,想来这也是一种金榜题名,不知有多少学子,更准确的说应当是学子的家长们希望自己孩子的大名列在此榜中。

后墙的古碑

铜像所本

转到影壁的后方,这里没有通往明伦堂的后门,墙上嵌着几块古碑,碑面都用玻璃保护了起来,其中一块的碑匾刻着“万世师表”,图案则是线描孔子像,我感觉供奉在前面的那尊孔子铜雕像就是以此碑为蓝本制作的。

乐器很少

门前无泮池

总体来看,长兴孔庙仅是把大成殿的建筑予以了重修,里面的配置未能恢复原状。站在门口向前张望,只看到月台下立着几块古碑,未曾看到泮池、棂星门和万仞宫墙等。我看到大成殿内在一张办公桌旁坐着两位工作人员,我向那位年长者请教,以上这些规制是否还有痕迹。老人抬眼望着我:“你怎么知道还有这些建筑?”我只好笑称自己是猜测,于是他向我讲述了牌坊被拆、泮池被填的经过。听来让我唏嘘不已。

泮池改成了盆景

走下月台,泮池所处的位置,而今建起了盆景式的假山。费这么大力气制作这样的假古董,倒不如把地面挖开恢复原有的泮池和状元桥。大成门所处的位置仅余两个抱鼓墩,其前方乃是新建的码头墙,而墙外已经是现代化的玻璃幕大厦了。

大成门的位置

码头墙上也嵌着一些古碑,一眼望过去,竟有二十块之多。走近仔细端详,每块碑的玻璃门上贴着此碑的介绍文字,透过玻璃仔细端详碑面,大多的文字已经磨泐不清,可见当地的文保工作者对这些碑文进行了认真的辨识。我在墙角还看到了一口古井,想来这是当年县学师生所用之井。

月台前的御碑

玻璃罩保护

相比较而言,月台左侧立着的三块御制碑价值更大,长兴县博物馆毛波先生所撰《长兴孔庙中的明<御制正孔子祀典说碑><御制正孔子祀典申记碑>及<圣谕碑>》一文予以了详细介绍。此三块御制之碑关涉到了明嘉靖九年孔庙改制的重大事件,其背景就是明世宗礼制改革问题,这就是俗称的大礼议。

墙上的古碑

明正德十六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经过商议,以遗诏遣官迎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承皇位。之前杨廷和替明武宗起草遗诏,遗诏中有如下字句:“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

古碑嵌墙方式

正是因为此遗诏中的所言,故朱厚熜对右长史袁宗皋称:“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但是杨廷和与礼部尚书毛澄等商议的结果原本是给朱厚熜举办皇太子继位仪式,但朱厚熜不认可这种方式,他认为自己来京就是继承皇位。

古井

朱厚熜就是世宗嘉靖皇帝,世宗继位后不久,就为其生父兴献王争正统,也就是说朱厚熜认为他继承的是皇统而非皇嗣。然而朱厚熜实为明武宗的堂弟,为了说明朱厚熜继统的合法性,杨廷和将两人的党兄弟关系改为亲兄弟关系,但即使如此,朱厚熜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一定要以生父兴献王为皇考,但朝臣大多反对。为此,朱厚熜令锦衣卫逮捕了一百多人下狱拷讯,还有四品以上86人停职待罪,五品以下官员当场杖责,杖毙者达16人,持续三年的大礼议之争以朱厚熜获胜而告终。嘉靖三年四月,改称其父兴献王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其母为圣母章圣皇太后,从而确定了朱厚熜继承皇位的正统性。

赑屃残件

当时的大礼议有一项重要的礼制改革,那就是世宗将张璁提案交礼部诸臣商议:“人以圣人为至,圣人以孔子为至。宋真宗称孔子为至圣,其意已备。今宜于孔子神位题至圣先师孔子,去其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改大成殿为先师庙,大成门为庙门。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十哲以下凡及门弟子,皆称先贤某子。左丘明以下,皆称先儒某子,不复称公侯伯。遵圣祖首定南京国子监规制,制木为神主。仍拟大小尺寸,著为定式。其塑像即令屏撤。春秋祭祀,遵国初旧制,十笾十豆。天下各学,八笾八豆。乐舞止六佾。”(《明史·至圣先师孔子庙祀》)

三块御制碑

这个议案迅速得到了世宗的批准,从嘉靖九年开始,孔子祀典去掉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只称“至圣先师孔子”,同时毁掉塑像改用木主,也减少祭器的数量,并把大成殿改称孔子庙,另外建启圣祠来祭祀孔子父亲叔梁纥及其先人。

这么大的变化,同样受到了朝官的激烈反对,《明史》中载:“编修徐阶疏陈易号毁像之不可。帝怒,谪阶官,乃御制《正孔子祀典说》,大略谓孔子以鲁僭王为非,宁肯自僭天下之礼。复为《正孔子祀典申记》,俱付史馆。”

徐阶上书反对这种改变,皇帝很生气,立即将其谪官,此后御史黎贯与多位御史联名上奏反对,世宗更为生气,将黎贯等人“悉下法司按治”。礼科都给事中王汝梅同样上奏表示抗议,《明世宗实录》载:“帝览奏,斥其违旨,以《祀典说》示之。”此后还有群臣对此表示反对,故世宗又撰写了《圣谕》碑,以此说明他坚决要执行孔子去王号设木主等理念。

造型奇特

嘉靖皇帝为什么要连下三篇谕旨来逆转自唐初之后历代对于孔子的尊崇呢?赵克生在《明朝嘉靖时期国家祭祀改制》一书中认为:“杨廷和、毛澄、杨慎等批评世宗的礼制改革,常常援引先贤先儒之言,贬黜、流徙之际士气高涨。《明史》谓‘主威愈震,而士气不衰,批鳞碎首者接踵而不可遏’。这使世宗看到儒臣‘列道而议’背后的底气所在,即千百年来儒士们用心力构筑的孔孟、程朱相传之道统提供了他们不竭的勇气。”

古井

嘉靖皇帝认为要取得大礼议的胜利,就要打击朝臣们们的引经据典,降低孔子的礼制,就使得反对派的朝臣无法再拿儒家礼制来压制他。因此这三块碑在孔庙史上极其重要,虽然当年很多孔庙都要刊刻此碑,然该碑大多没有保留下来,而今长兴孔庙前的这三块碑保护得基本完好,其默默地诉说着文庙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虽然这种改变影响深远,但进入清代之后,孔子的地位得以恢复,不知道当年的嘉靖皇帝是否料到了有这样一个他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0)

相关推荐

  • 山东成武县文庙,从这里走出过一位北宋宰相和一位明代状元

    在成武县博物馆内有一件国宝级的古碑,因古碑上刻有唐代书法家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记>而被称为"孔子庙堂碑",这件孔子庙堂碑是全国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块孔子庙堂碑之一,另一块 ...

  • 北京孔庙,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京城中最大的皇家祭孔场所

    原创xiaoyao游天下2020-11-18 07:43:59 在古代留下来的建筑中,文庙似乎是最有中国特色的古建筑,它是历代官方纪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先圣先贤的场所,有的地方叫文庙,有的地方叫孔庙, ...

  • 北京篇:探访孔庙

    探访孔庙 雍和宫西边有一条东西向的街道,路口有一座二柱单间彩绘冲天式牌坊,上书"成贤街".其实这条街道又叫国子监街,因为国子监就在这条街上,另外还有孔庙.这条街在元朝时就已经形成. ...

  • 老街旧巷/泰兴古城十景之五——五城门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我们知道,古城池无论大小,多为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偏 ...

  • 北京孔庙

    北京孔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为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 先师门 孔庙正门,门前立有琉璃牌坊及下 ...

  • 再谈丹霞山明代博罗县令题诗

    丹霞山"丹霞"石刻 昨日发了一篇<丹霞山偶遇明代博罗县令的题诗>,主要是记录一下我们在丹霞山看到一块刻有明代嘉靖年间博罗县令题诗石碑的经过.有朋友看了后留言说:&quo ...

  • 孔庙“著名三碑”之一《史晨碑》的奥妙之处

    孔庙著名三碑<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我将其称为东汉时期的"标准隶书".三碑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差异之点.其相同处,是差不多为同一时期立 ...

  • 【孔庙】江苏长洲文庙:三宫之一,新建碑廊(上)

    苏郡文风之盛甲于天下,明徐有贞在<苏郡儒学兴修记>中说:"吾苏也,郡甲天下之郡,学甲天下之学,人才甲天下之人才,伟哉!"这种自豪令人欣羡,然苏州一城竟然有三处县学,的确 ...

  • 【孔庙】江苏长洲文庙:三宫之一,新建碑廊(下)

    对于长洲庙学在明代之前的变迁,文征明在<长洲县学重修儒学记>中简述说:"兹学之建,昉自宋季,即浮屠氏藏殿为之,陕隘弗称.历元及国朝,数有建置,而踵其庳陋,无所展拓.正德丁丑,提学 ...

  • 包世臣得意弟子吴熙载,演绎自身特色的孔庙三碑、石门颂和张迁碑

    吴熙载作为清代承前启后的一代名家,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在汲取邓石如书法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依托经典汉碑,推陈出新,走出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清代是碑学兴起的重要时期,碑学的兴起打破了帖学长久以来 ...

  • “孔庙三碑”的庙堂之气  图1 《乙瑛碑...

    图1 <乙瑛碑>拓片(局部) "孔庙三碑"是指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内的三块古碑,分别为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它们是享誉中外的历史人文遗迹,为历代金石家.书法家奉 ...

  • “孔庙三碑”之《乙瑛碑》

    赛大家集字书法字典 非常好用的集字书法字典,汇集历代书法名家超过五十万枚书法图片,可按草.行.楷.隶.篆.魏碑六体通篇查询.查询结果可选字排版,可整体生成图片--乃集字"神器",帮 ...

  • ”孔庙三碑“属于同时代作品,哪一块都是精品,是学习汉隶之首选

    中华书法自甲骨文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三千年来,中国书法一脉相承,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化,形成了篆.隶.楷.草四大书体,而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又演化出了行书.行草和行楷等衍生书体. 在上述所有书体中 ...

  • 【孔庙】浙江秀水孔庙:曾起纷争,现为书馆(上)

    嘉兴原有三座孔庙,分属于嘉兴府.嘉兴县及秀水县.到如今,仅有秀水县孔庙存有明伦堂一座. 将车停在了低矮的地下 关于秀水孔庙的创建时间,康熙版<秀水县志>中的"学校"篇中 ...

  • 行走浙江 | 琐园古村有三奇,哪三奇?

    ●琐园古村有三奇 作者:陈荣高 琐园古村位于金华金东区澧浦镇,至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许多传奇式故事,被称为"奇村". 奇村,奇在一个"七星拱月"的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