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特刊】与爱“童”行 亲情养育伴成长——县“三八”红旗集体澧县儿童福利中心工作纪实

与爱“童”行   亲情养育伴成长

——县“三八”红旗集体澧县儿童福利中心工作纪实

◎文/图   刘  超  郑丽英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孤残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历来关心和重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心与支持。近几年来,澧县儿童福利中心通过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显着提高,社会弃婴、弃儿和孤儿的养育、教育、治疗、康复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这支9人组成的“娘子军”用人性化的服务、规范化的管理、完善的服务设施,为全县60多名集中供养的弃婴、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特殊困境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今年这里6名孩子参加中考,1名考上澧县一中、1名考上免费师范学校。在奉献中闪光,“娘子军”充分发挥女性细致、坚韧、怀柔的天性,演绎着现代职业女性的风采,被评为澧县“三八”红旗集体。

无微不至,她们都是最称职的妈妈

幸福的童年会疗愈人的一生,而不幸的童年一生都在被疗愈。据县儿童福利中心主任郑丽英介绍,现集中供养的60多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着特殊的身世,有些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抛弃,生命垂危;有些是遗腹子,母亲远走他乡;有些父母是精神病患者;有些父母在高墙之内;有些父母不尽抚养义务,丢下孩子一走了之……儿童福利中心妈妈们的使命,就是承担起父母之责,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温暖的家,给他们归宿感和安全感。

去年国庆节,正是举国欢庆的日子。县长热线来电,说澧西派出所接到一个生命垂危的婴儿,马上要送到儿童福利中心。这个小生命呼吸微弱、奄奄一息,腿上有多处溃烂,浑身发红。“与时间赛跑,我们要从死神手里把她夺回来!”郑丽英毫不犹豫,迅速组成急救队伍,兵分两路,一路筹措现金,另一路送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急救。当天晚上,主治医生电话中说:“今夜是危险期,要不断输血浆,不知能否有明天!”“医生,一定要全力抢救,必要的话转省儿童医院!”在大家的奔波与努力下,一周后小生命终于转危为安!

小可有着特殊的家境,成长环境非常恶劣,引起了村镇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经民政局党组商议,决定让小可来到儿童福利中心生活。小可才五岁,皮肤黝黑,不善言谈,是典型的智残儿童,饮食起居都需要专人照料。照料小可的重担落在了生活老师曹丽君身上,为小可喂饭、帮小可洗衣、陪小可睡觉,每天接送上幼儿园,风雨无阻;手把手教生活常识、练习写简单的汉字……在她的悉心陪伴下,小可一年来的进步有目共睹,变得开朗活泼,慢慢会自己洗短裤、吃饭以及与人打招呼。

小凤还未满4岁,母亲早早过世,父亲患有精神疾病,特殊生活环境造就了她随地大小便、任性霸道的不良习惯,这些日夜陪伴她的妈妈们,视如己出,团结协作,每天要给她换洗几身衣服,每天半夜准点为她把尿,每天按时接送幼儿园,小凤俨然成了大家悉心守护的“宝贝女”。

2019年的夏天因炎热而显得格外漫长,儿童福利院的空调系统出现故障,孩子们心烦意躁、寝食难安。为安置好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郑丽英、徐泽元、宋菊香等人主动与单位签署安全责任书,分别带两个孩子回家居住,以家长的身份全方位照顾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她们上班下乡都带着他们,负重前行也乐在其中,只为这“甜蜜的负担”。

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黄金时期,荤素搭配、均衡营养、健康饮食是根本,后勤保障是关键。食堂工作人员李元菊、陈华美不辞辛劳,一日三餐,翻着花样给孩子们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哪个孩子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她们都了如指掌,每逢高中生月假,就会给回院的孩子特地制作几道喜欢吃的菜,让孩子们感受回家的温暖和妈妈的味道。逢年过节,她们会自制甜酒、汤圆、南瓜饼等点心,让孩子们感受节日的气氛与喜悦。

孩子病了,徐泽元、曹丽君等人就会自告奋勇地送往医院;要买课外资料,文化老师任纪英、陈章群等便义无反顾地带着去书店;头发长了,开心妈妈徐泽元则亲自给孩子们理发……每天的琐碎,连成妈妈们一串串忙碌的音符。

悉心辅导,她们是最敬业的老师

福利院里新修的一栋最漂亮的楼,那是福利院里孩子们的梦想和天堂。因为那里有爱他们的“爸爸妈妈”,有他们的“家”。

孩子们每天迎着朝阳出门,踏着夕阳回家,家庭作业是每天的必修功课。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是家长一对一的辅导陪伴,而儿童福利中心的三十多名初中生和小学生,就读的层次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不等,同年级的孩子也会分在不同的班,各班的学习进度不一样,因此布置的作业也有差别,文化老师任纪英和陈章群就是这群孩子的大家长,从孩子们回来的那一刻起,打印资料、解疑答惑、个别辅导……快节奏高负荷的运转由此开启,直到夜深人静,孩子们安然入睡。

小涛父母是精神残疾,爷爷奶奶均已去世,小涛因无人照料而进入儿童福利中心,一开始非常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在他奶奶去世后的一段时间,他时而低沉时而狂躁,做家庭作业时心不在焉,对周围的声响特别在意,和同学们经常发生冲突,成绩直线下降。两位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们特别理解也特别心疼小涛,亲人的相继离世带给他伤痛和迷惘,于是制定了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同时动员他的亲属经常来看望小涛。近半年的努力,小涛终于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重点矫正,她们是最严厉的家长

有时候一句简单的“康复了”,只是陈述一个孩子病情好转的事实,但从医生断定“这个孩子站不起来”到这个孩子“不仅可以站立,还能迈步”的漫长过程中,看护阿姨无数次简单动作的不断重复,个中艰辛不是几句话可以言尽的。

孩子们家庭环境各异,有些孩子沾染了小偷小摸、计较、耍赖、骂人等恶习,特别是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打架、骂人、逃学,着实让这群妈妈如履薄冰、伤透脑筋。为了矫正孩子们的诸多不良行为,儿童福利中心的妈妈们群策群力,分工合作,恩威并重,以“先成人、后成才”为基本宗旨,用“及时惩罚、延迟满足”的育儿理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的放矢,重点跟进,用心矫正孩子们的不良行为习惯。

小杰曾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与奶奶同住敬老院的日子,也曾有爱心人士满腔热情关注过他,但小杰的赖床、逃学、不思进取,让他们在“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的叹息声逐渐远离。小杰进入儿童福利中心后,慢八拍的节奏、碎碎念念的言语、自私自利的行为暴露无疑,自然被其他孩子们嫌弃。社会是现实而残酷的,如果放任小杰不管,他长大以后将很难与人相处、自食其力。妈妈们想尽办法,从不言弃,轮流扮演严父慈母的角色,发现错误及时惩罚,有了进步花样奖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年下来,小杰的语言表达、行为举止有了进步:每天走一里路倒垃圾,打乒乓球从零基础到抽球,与志愿者主动交流……他知道了妈妈们的良苦用心,想到自己会长大,开始考虑着自己的未来。

初中阶段的孩子逃学、叛逆,情绪忽好忽坏,上学途中玩失踪,这是让所有工作人员最害怕最无解的难题。孩子犯错只是表象,必须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找到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小芳、小雨、小娜等孩子均有过逃跑、抑郁甚至轻生的念头,家庭亲情缺失、心理营养不足是根本原因。妈妈们会声色俱厉地告诉她们生命无价、远离危险,一次次为她们找寻失落的亲情,更给她们温暖的拥抱,陪她们渡过青春的迷茫。

社会鼎力,她们是最美志愿者

儿童福利中心9名工作人员,有7名是劳务派遣工,她们薪水微薄,却无怨无悔,每天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以螺丝钉的精神感染着孩子们。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春天的节奏,部分孩子滞留在亲戚或邻居家,担心他们缺衣少食受委屈,妈妈们主动向领导汇报,并组成了专门的探访队伍,起早贪黑当起了志愿者,带着生活费、学习用品、点心零食行走在澧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的惊喜、不舍和拥抱,总能洗去妈妈们奔波的疲倦。

因为专项经费有限,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她们各尽所能,热心对接各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向外界争取最大支援。今年六一儿童节,澧县索菲亚全屋定制的老板和员工们走进澧县儿童福利中心,除给每个孩子带来个性化礼物外,公司出资给孩子们购买了两套新衣;红云公益的志愿者们为孩子们购置了冷暖拖鞋、生日蛋糕;农发行的领导和员工送来了水果、现金;消防大队官兵多次来到儿童福利中心慰问……她们没有动人的壮举,却有着最细腻的情怀;没有惊天的业绩,却有着最朴实的爱心。她们以博大无比的人间真爱,为孩子架起了一座通向幸福的桥梁。

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在坠入凡间之前,都会趴在云朵上,认真地挑选妈妈。但这些孩子的宿命,总与愿望背道而驰。是这群让组织放心、让孩子暖心的妈妈,重新点亮了一盏盏心灯,托举起孩子们的希望和远方。孩子们得到的,也许早已超出了妈妈给的。这些孩子是不幸的,却也是最幸运的。那为每个孩子成长创造一切可能的初衷,不仅仅是爱,是耐心,更有永不放弃的责任!◆

主编/易宗明| 编辑/刘 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