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别
每日一字——别
【离别的别】小朋友说,今天讲一个“别”字。不用说理由,彼此都懂的。
凯慧同学今天要回马来,预计班上会有个仪式。早饭时和爸爸商量,我要对她讲些什么呢?爸爸说,讲你心里想说的呗。聊起来忘了时间,上学差点迟到。
放学回家问,离别有没有很伤感?答说:没有啊,很欢乐!凯慧在全校的晨会上讲了话,回到班级,李老师问你们有什么要对凯慧说的?大家都说,没有。于是很欢乐地照大合影,一拥而上地留电话和微信。九点钟,凯慧同学就走了。小朋友的意思是,反正说不定很快就可以再见面的,有啥好伤感?
原来是这样。相见不难,别亦不难。只有古人和你们这些想太多的大人,才会伤别离 。爸爸说,换在古代啊,凯慧这趟回家,海上怎么也得走个十天半个月的,路途遥远,风云叵测,这一去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所以古代人离别时就特别难过。所谓长亭更短亭,送了一程又一程。你看这个“别”字,右边是一把刀……
“所以分别时,就拿刀割一块肉下来,让他带走吗?”这是最近和妈妈一起,恐怖片看多了的症状。
严肃点,言归正传。古字甲骨文“别”的构形,刀在左,右边是连接着的棒子骨,两字根会意,表示用刀将骨头撬开,引申为分解、分离。此即“别”的本义。(这么说,“把锁别开”、“腰里别个家伙”的“别”,倒更接近原义了。)
有的字书作者认为,“别”的本义是“从骨头上剔肉”,引申为分离。(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
这样,离别就不是言情剧,而是恐怖片了。骨肉分离啊啊啊!你看你看,“骨”字地下本来是有肉(月)的,被刀一刮,就只剩“咼”了。(“另”字,没有“口”的“咼”打不出来。)
还是不要这么狠吧。骨头上剔肉,现在有一个字:剐(读guǎ)。“剮”和“别”,甲骨文金文字形,都是一样的。后来才分的家,各管各的,读音也不同了。狡猾的“猾”,是个形声字,“骨”是声旁,大概取的就是“剮”的音。
“ 滑”字也一定是这样!不然,本来好好的在讲欢乐的离“别”,怎么就歪楼歪到割肉刮骨上来了。脚底打滑,回不去了!
今天挑这个字出来,是有原因的。昨天惊闻一位朋友的先生英年早逝,感慨良多。人到中年,这样的生死离别便要逐渐面对,说说容易,谁又真正能够看透呢?
本文中小朋友们当初约好的再相见,也成了遥遥无期,大人们当然理解其中的种种无奈,现实的禁锢。又想起凤凰卫视看过的一部台湾老兵的纪录片,一位老人家1949年从大陆被抓兵去台湾,走之前,老母来送别,他急着啃手上拿着的一棒玉米,想咬一口再跟母亲说话,一抬头人群已经淹没了母亲的身影。他想着,回来再说吧,未料这一走,再也没能回来见母亲,竟成永别。从此,他再也不吃玉米。
多情自古伤离别,且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