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篇:游什刹海
游什刹海
我们坐车来到了什刹海的东南方,一下车,就看到了一片水域,那是什刹海的前海部分,只见水面上许多的游船,人们自由自在地在水面上游着,最显眼的是那些黄色的。往里走,还看到有的游人乘坐老木船在游玩,有专人给划桨。在前海里面的那是湖心岛,上面有一些建筑,许多的垂柳树披着长长的绿枝条,在微风中飘荡,很美。
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刹”就是寺庙的意思,海则是老北京对湖泊的简称。
我们随着人流往里走,看到一辆辆的人力三轮车拉着游客过去了,不时还听见车夫给游人讲一些有关的故事。人力三轮车是特许在什刹海地区从事拉客的,目的是让游人感受老北京的风味。现如今,北京的现代都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俗民风的地方少了,可什刹海地区完整地保留了老北京的风貌,游人可以很好地观看一下老北京的样子,感受体验老北京的风味。
走了一会,来到了一座小桥前。由于它像一个倒置的银锭,所以叫银锭桥,它是前海和后海的分界线。始建于明朝,以后经过多次改建,桥面、栏板和望柱均采用汉白玉,现白色的桥身上镌刻有著名历史学家章士元先生书写的“银锭桥”三个字;在桥旁边还立有一石,上面刻有“银锭观山”四个大字,呈绿色,而落款部分却看不清晰了,仔细看,原来叫杨萱庭。查阅网上才知道杨萱庭先生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馆员,生于1917年,是山东聊城人,1950年调北京工作。他的书法很有名气,1979年为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书写一部万言佛经,并向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赠送诗书。1991年赴日本,应日本全书艺杂志社之邀进行书法交流、讲学,并为日本唐招提寺书写“心经”。1994年应马来西亚、新加坡之邀为陈嘉庚纪念馆题匾。他最大的贡献是为革命先烈李大钊和瞿秋白书写碑文。他的佳作曾作为国宝赠送朝鲜金日成主席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还被人民大会堂和。他还为泰山、北京西山、四川乐山等许多古迹名刹题写匾额或刻石题字。
站在桥上,可以看到前面是保存完好的原来老北京的建筑,一片居民区。据了解,什刹海地区历史上曾建有王府、寺庙,有三十多处,现保存完好的有恭王府及花园、醇亲王府、广化寺等十多处。这里现仍然住着一万多户人家,少则十几年、几十年,多则数代居住于此,形成了老北京淳朴的邻里生活环境。过了桥,有许多典型的街巷,四合院,比如大石碑胡同、小石碑胡同、烟袋斜街、清秀巷等。我们随着人流走进了烟袋斜街。这条街全长232米,宽5至6米,形成于元代,叫鼓楼斜街,清末改为此名。为何叫这个名字?一说是因为此街上有卖旱烟和烟具的,另一说是街的形状像当年吸旱烟时用的烟袋。此胡同是北京著名的十大胡同之一。
街道两边尽是各种小店,吃的、穿的、用的、看的等等,真是琳琅满目,看得你眼花燎乱。吃的大多是各地有特色的地方小吃,当然北京的特产是主要的;穿的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的衣服,都比较鲜艳,红红绿绿的,还有好多那种蓝白条纹相间的海军衫,这使我想起了小的时候,很喜欢穿这种海军衫,那时能穿上这样一件衣服感到很得意的;用的主要是一些小物件,比较有特色的是画上了非常新鲜的图案的女人用的包;看的主要就是艺术品了,有各种小茶壶、瓷器、奇石等,最吸引人的是苏州刺绣,真是漂亮!一幅较大的富贵牡丹图,鲜艳美丽,栩栩如生,还有红叶,鲜红鲜红的,非常夺人眼光,哪一幅都是精品!
这里可真称得上是游人如织了,还有很多外国人也在参观,他们可能对这样的地方更感兴趣吧。
走着走着,我看到在一个小店前有一尊青铜雕塑:一个邮筒,旁边一个小孩正拿着一封信要往里投递。邮筒上粗下细,上面铸有“大清邮政”四字,下面柱上铸有盘龙,小孩一身清朝时的打扮。抬头看了一下门匾,上面写着:大清邮政信柜。此门店是2011年10月21日开业的,为老街增添了一抹老北京的文化色彩。走进去,看到墙上挂着许多介绍我国邮政历史的镜框,很多人在买题写了字的明信片,正面图案都是二十四孝图。我也买了一套四张写着“福禄寿禧”并加盖了邮戳的明信片作为纪念。
在胡同口上,我看到在北边有一座高高的塔楼,很想过去看看,可是看了好几条胡同都过不去。后来从导游图上看到那是鼓楼,从地安门外大街上能够过去,可惜了,我们到胡同头上又往回走了。
再次越过银锭桥,我们顺着后海边的路往西走 。朝前看,那一片水域相当大,尽头离得还相当远,得费好多功夫的。反正没事,就是游览,天黑还早,往前走吧。在路的南面就是一大片住宅,四个小朋友从我们后面滑着上来了。两个女孩稍大些,都穿着轮滑鞋,两个男孩小一些,有一个还很小,有三四岁吧,大点的男孩滑着手扶的踏板式的,那个小的男孩什么也没有。两个女孩滑得快,飕飕地飞快地过去了,两个男孩就在后面使劲地追,那个滑的男孩不停地用一只脚去踏地,以求获得更快的速度,那个最小的男孩只能拚命地跑。一会儿,他们就跑到前面去了。
游人多,人力三轮车夫的买卖还真是不错,接连不断地拉着游客过去了。突然来了一大队人马,拉的全是外国人,足有三十多人吧,看样子这是一个外国团队,车夫蹬得特别起劲,急急地往前赶路。
我们也不知道前面应该往哪里去,就随着人力车走吧,那么多的游人,他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吧。走到一个地方,看到所有的人力车都转向南走,我们也跟着朝南走。原来这是柳荫街,两边都是住宅区,今天是周日,路边全停满了轿车,人力车也经常停下来,我们就从窄窄的缝隙里穿过去。走了一阵,又折向东走,看到前面有很多人,原来是到了恭王府。它的前身是和珅的府邸。门票是每人四十元,我们没有进去游览,看到人力车还往前走,我们也往前走。走了一段,又转向南走,来到了前海西街,我们看到了“郭沫若故居”的牌匾。什刹海地区还有宋庆龄故居(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年)、梅兰芳故居(他生命的最后10年是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继续朝前走,我看到在一个小店前,有一群排着队的外国小朋友,有近二十个吧,都差不多高,有的在吃着什么,好多手里拿着一把小扇子,看来他们比较喜欢这个东西。许许多多的人力车停在路边,前面就是马路,原来我们已经出了什刹海的旅游区域了。回来后我看了一下导游图,我俩所游览的仅仅是什刹海的一点点,前面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游览呢,中间的后海才看了一小段,还有西海呢,等以后再游览吧。
2014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