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的生命是可以随意摧毁的——日剧《告白》

【全程剧透,慎入】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表达得很小清新的故事。

由日本著名导演中岛哲也参与编剧并执导的致郁系惊悚青春伤痛片——《告白》。

该片根据凑佳苗推理小说《告白》改编而成,电影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

一所平凡的中学,一间吵闹的教室,一个即将辞职的女老师,用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课给这群这个学期最后一课的学生们,上了一场关于如何敬畏生命、杀人诛心的生动的一课。

影片于2010年6月5日在日本上映,并成为2010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第3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作品、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和最佳剪辑4项大奖。

故事的开始,一群长相平凡的学生在喝牛奶,又青春又校园,就是教室里闹腾得慌。如果我是老师,怕不是要站在讲台上破口大骂了。结果,故事里的森口老师一身黑衣,冷漠疏离、不动如山,眼看这群学生要闹翻天了,她依然从容不迫、侃侃而谈。

她要讲的不是考试的重点,也不是必背的课目,而是她女儿的死亡。

几个月前,森口老师年仅四岁的独生女儿被发现死在学校的游泳池里,警方认定是意外事故,而她却清楚真凶其实是自己班上的两个学生。她没有说出他们的名字,把这两个学生分别称为A跟B。

因为受到少年法保护,就算是她翻案成功,两个未成年学生也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现在就算去报警,少年法庭顶多将他们保护管束,实际上以无罪处分,我认为这不足以为戒,教师有责任将学生导入正途,我希望他们认清自己的罪过,认识生命的宝贵,了解自己犯下重罪,然后背负罪恶活下去。”

接着,森口老师淡定表示,她在那两个凶手喝的牛奶里注入了她患有艾滋病的丈夫的血液。

别的不说,这老师是个狼人。

作为老师,课堂上我教不会你;做个社会人,我还摆不平你吗?

随即,森口老师辞去了工作。学生们的春假也开始了。

假期结束后,犯人A和往常一样来学校,犯人B却不再上学了。

新来的班主任是个叫寺田良辉的热血青年。

一般这种人设,在治愈系的片子里必然是让人觉得很有希望的人物;

当然,在致郁系里就是好心办坏事,被人利用的垫脚石了。

他发现班上有着欺凌同学的现象,而大家欺负的对象正是学习成绩拔尖的犯人A。寺田严厉地谴责了这种行为,认为有人出于嫉妒,挑起了事端。

因为杀人事件犯人A这个学期一直被同学们欺凌,甚至有人制作了一个以欺凌他来积分的积分游戏。

班长美月是唯一一个没有欺凌过他的,自然被认为是叛徒,被学生们强行摁在一起亲吻了。

过后,犯人A给美月看了自己并没有患上艾滋的体检报告。emmm……十三岁的少男少女愉快的谈起了恋爱。

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犯人A谈恋爱是为了打发时间,而美月一直都是个罪犯崇拜者。

她崇拜杀了自己全家的露娜希,自己却不敢杀人也不敢自杀,只好崇拜犯人A。当然,最后她也真的爱上了他。

美月是了解犯人A的,了解他的恋母,他的寂寞。

她只是不了解自己在他心里的位置。

美月的结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千万不要以为你对于恶魔是特别的,一点也不。你自以为美好而伟大的爱情,就像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炸的炸弹,早晚炸得你粉身碎骨。

有时候你以为他是想拥抱你,其实他只是想把你拉起来,然后打死你。

对于犯人B,寺田老师决定进行家访,劝说他回到学校。

自从被森口老师的宣告吓住后,犯人B一直窝在房间里,悬在头顶的死亡让他恐慌而错乱,他不仅不出门,甚至不理发、不洗澡。

溺爱儿子的母亲看到他变成这样非常伤心。她对老师很不满,坚信在班主任女儿死亡事件中,儿子毫无责任,他只是被坏朋友骗了,帮了点忙而已。

同为母亲,将心比心啊。

犯人B的母亲向前来家访的寺田老师喋喋不休地抱怨森田,进一步引发了儿子的癫狂。

她哪里知道,天真的寺田老师带来的慰问信,无一不在诅咒自己的儿子早点去死。

等到她发现的时候,儿子已经差不多疯了。

疯了的儿子划开自己的手,把自以为感染了艾滋的自己的血涂在了超市的货物上。

她终于知道她的儿子是蓄意杀人。

本着养坏了就的家长思维,她写了遗书,准备杀了儿子并且自杀。结果,被癫狂错乱的儿子反杀……

相对于犯人B的懦弱胆小,犯人A显然牛逼得多。

疑似喝下了有艾滋病毒的血液,他跑到卫生间里狂笑,在得知并没有感染艾滋病毒之后,他居然是沮丧的。

他有了爱情,然后他又亲手摧毁了他的爱情。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是不可摧毁的。

“老师,生命……太微不足道了。”

他变态得毫无弱点,仿佛没有什么可以将他击倒。

直到美月把犯人A对母亲的依恋讲给森口听。

美月不过是想为他辩解,森口却放声大笑——堕入永夜的路西法也曾经是神的儿子。无论光明还是黑暗,终归有个信仰。

杀了美月并分尸的犯人A终于接到了在他童年时就抛弃了他的母亲的留言(好绕口),兴冲冲的跑到母亲的实验室,却止步于门口,他决定要让母亲拥抱他的精神。

于是他自己制作了炸弹,安装在学校礼堂的发言台下面,准备在自己朗诵完作文之后引爆它。简而言之,他想死了,并且准备拉着大家一起去死。

他从头到尾都想搞个大新闻,希望占据新闻的头版头条。

一切都顺利进行,直到他点开手机里的引爆开关,预料中可以摧毁一切的巨响并没有如期而至,他才发现炸弹不知何时已经被拆除了。

他还来不及失望,就接到了森口老师的电话。

电话里,森口老师告诉他,那所谓的母亲的留言是森口留的,他去见母亲的时候并没有见到,还得知了母亲与别人奉子成婚,正在蜜月中的消息。他绝望自杀,还要拉着无辜的人。所以,她把他制作的炸弹送给他母亲了……

这才是王者吊打青铜。

最强大的报复,诛人先诛心。

你不是喜欢破坏吗?我就把你最珍视的东西放到你手里,由你亲自砸碎它。

从今天起,你活着,却恨不得死去。

从今天起,你活着,却感不到活着的乐趣。

对于最后的结尾,有人认为森口老师不会真的让犯人A炸死自己的母亲,也有人认为她真的这么做了。

我个人赞同后者。

这个故事,看似讲的是校园暴力,少年犯,其实也提到了家庭问题。两个少年犯的性格形成来源于他们的母亲。犯人B的母亲对他太过溺爱,而犯人A的母亲对他非打即骂,最后还抛弃了他……

这两个孩子丝毫不觉得自己杀人有什么不对,犯人B的母亲一直坚信他只是帮朋友的忙,他太可怜了。而犯人A的母亲,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情。

最后这个故事里遭受反噬的也是两位母亲。

当然,这场复仇从一开始就没有赢家。

森口老师就算成功复仇又怎么样,她的孩子再也不能回来。

她的复仇计划里,牺牲了太多的人,最后死的还不是这两个孩子而是他们无辜的母亲。

我一直觉得《刑法》第十七条是小恶魔们的温床,这个《未成年人保护法》真的不背锅。

这两天的大连女童遇害案,杀人者被收容教养三年,因为不满十四周岁。

我没有能力或者足够高瞻远瞩的水准来置喙法律的正确与否,但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越来越多,犯罪的手段也越来越残忍,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

年幼是否真的能够成为毫无人性、穷凶极恶的保护伞?有一些人真的生来就是魔鬼,他们漠视生命,对一切充满好奇,所以任意毁坏,并且不觉得 这有什么问题。甚至有一部分还觉得可以趁着年纪小,肆无忌惮地毁坏也可以逃过法律的追究……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何况还是一个恶人。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去原谅他?

就算生命生而不平等,也没有那一条生命是微不足道的。

恶意摧毁了别人的生命的人,就该用生命来偿还。没有什么理由,能让人原谅。

不要说什么:“一个家庭已经破碎了,难道还要打碎另外一个家庭吗?”

废话,一个犯人,随心所欲的砸碎了别人家的幸福,然后还要求被摧毁的人家为了这个犯人家庭的幸福而原谅他……

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

【原创声明:本文为微信公众号“今天娱乐调查局”(ID:We_Today) 独家原创,欢迎转发到朋友圈,但严禁任何形式无授权转载到其他平台,发现必追责到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