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以后,中医教你怎么护好自己的“小心肝”【一点资讯】

中医理论认为:肝在五行中属木,与春季相应,通于春气。与春天树木生长伸展和生机勃发的特性相似,肝也具有条达疏畅、升发生长的特性。

肝气疏通、畅达则全身气机条达,进而推动人体全身血液、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脏器,促进消化系统正常工作、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调节人的情志等。

春季万物复苏、阳气始发,人的肝气亦变得旺盛。若肝气不顺,与春天的生化之气不相符,就会导致肝气升发太过,进而肝气上逆、气郁化火、肝阳偏亢、肝风内动,出现烦躁、易怒、面赤、眩晕,甚至中风昏厥等症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诸多肝脏疾病容易在春天加重和复发。另一方面,利用人体机能的生发特性,正是保持肝气升举、调畅体内气机的最佳时节。

中医的“火”是人体保持气血平衡的一种状态,如果“火候”掌握不好,有所偏盛或亏虚,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有云:“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少火”是指人体的正常生理之火,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供给人体所必需;而超过人体生理需求的火便为“壮火”,会消耗人体正气,导致疾病发生。

肝为阴脏,其性质是喜润喜柔,用阳喜温升、喜条达。

“体阴而用阳”,养肝一方面要适量选用温和补养之品,维护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另一方面需注意少用助火之品,以免“壮火”食气,形成阴虚阳亢。

“壮火食气”多见于嗜美食厚味、醇酒辛辣之人,因此春季养肝提倡多食谷、菽、菜、果等素食,用口味清淡的天然食品养肝滋阴。

对于本身存在“壮火”情况的人,如有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头昏脑涨等表现,可适当清火,但要避免使用大寒之品,不妨试试桑菊饮,既可以清肝明目,又可以疏肝解郁,是普遍适宜的清肝降火茶饮方。

情志状态是肝疏泄功能正常与否的关键因素。

中医认为怒伤肝,发怒、生闷气都易使肝气郁结,导致气郁化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肝火”,引发血压升高、头痛、头晕、中风、神志不清等肝火上扬的症状。

多食行气的食物可改善肝气郁结的症状,如佛手、橙子、柑皮、玫瑰花、荞麦、茴香菜、香橼等。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小编有话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