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壽縣古城、鳳陽明中都皇故城(中)

【明中都】

很多人知道明朝前期首都是南京,后来迁都北京。但是在南京之前还有一个凤阳中都,这段历史知道的人甚少。
朱元璋称帝后,对家乡临濠(今凤阳)充满了感情,决定把首都建立在凤阳。要求是超规格超豪华,反正有点暴发户的腔调。

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正式开工,除了在全国调集工匠以外,还从江南移民了许多有钱人家。参加中都建设的还有大量犯人、士兵等等。据史料记载:工匠近9万人、士兵7万人、移民近20万人、犯人几万人以上(其中犯罪的官员就上万),中都所属11州23县民夫45万人,以上加起来已经有上百万人。还不包括南方几省烧造城砖的夫匠、外地部队营地烧造的军士、各地采木、采石以及运木运石的役夫等等,因此说建造中都每年都不少于百万之众。
同时开工的还有朱元璋父母兄弟的陵墓,现在称之为明皇陵、还有许多配套建筑,诸如钟楼、鼓楼、天坛、日坛、观星台……

工程建设了六年,由于工艺要求太高,导致完工的日子遥遥无期,加上繁重的工作量使得工人们意见越来越大,最后甚至在朱元璋来工地视察时发生暴乱。

事实上凤阳并无天险,没有做都城的任何有利条件,当年下令修建中都可以说是朱元璋头脑一时冲动的结果。大臣们表示反对的不在少数。随着时间推移,朱元璋已经萌生悔意,正好工人们大规模反抗给了朱元璋一个台阶。终于在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朱元璋从工地回来后宣布正式停工。

朱元璋作为封建帝王,难能可贵的是有错就改,中都其实已经大部分已经建设完毕,由于并不适合作为首都所在地,加上工匠们反抗,他居然立刻就停工。同时下令扩建原来的应天府(南京)王宫作为京师,并且立下祖训要求一切从简。后来北京建造紫禁城时也是遵照这个要求,仅用三年就建好了。由此可见中都当年的豪华程度~~

【明皇陵】

由于中都规模巨大,我们抵达凤阳时已经是中午,干脆先去皇陵看看。此皇陵埋葬着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兄弟,被称之为明皇陵。皇陵前面的石像生多达32对,是国内石像生最多的陵墓。

明皇陵共计:
麒麟两对=4件
狮子八对=16件
望柱两对=4件
控马人、马、马官两对=12件
老虎四对=8件
石羊四对=8件
文官两对=4件
武将两对=4件
内侍两对=4件
合计:28对=64件

话说明皇陵有石像生28对,合计64件。其中有少数完全被毁坏,例如1975年某石像被拖拉机撞坏之类~

这些石像生用的石料呈黑色,有红筋,质地极为坚硬,600多年过去了,进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淋,至今衣着花色扣带等极为纤细部分,仍然如新刻一样,极为清晰。

麒麟,2对,共4只。

狮子,8对,共16只。资料说有8雌8雄,可是当时看来看去愣是没看出区别

狮子面部特写

望柱,有的资料称之为华表。笔者认为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共2对,4件,上面有许多精美而且不同的花饰。

望柱局部

控马人,马官,马。此为一组,共2对,12件。其中人物有明显老幼之分。

有胡须的长者

没有胡须的小伙子

这一组没有牵马

虎,4对,共计8件。其中有两件是崭新的,面部更加像猫,难怪同伴误认为石猫

资料说石虎共8件,6件完好,2件灭失。

这是完好的旧物。

这是后来补上去的,面部表情憨态可鞠,更加像猫

,长长的眼睫毛不知用了什么品牌的睫毛膏

石羊,4对,8件。几乎都是完好的。记得曾经在某本书里说,跪着的羊代表着温顺的百姓,总之每个石像生都是有深刻意义的,并不是随便摆放的。这个有待以后补充。

文臣、武将、内侍(太监)各2对,共12件。他们的衣着打扮完全可以为研究明代的服装、军装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围着大臣转着转着,突然觉得他们忠心耿耿的为大明王朝的皇陵守护了600多年,而且将一直守护下去,有些感动。拍下了这张照片

这是一对大臣照片

背后的饰品

武将2对,4件。两人拿着剑,两人拿着锏。资料说4人,2人首级已经不见了,后来补齐。

这位老兄,明显长期的野外工作,导致鼻子严重冻伤

这位将军,肩部有兽头装饰,不知是否龙生九子其中之一?长袖打了个结,样子除了威武,还有就是酷!

内侍(太监),明显的奴才像。资料显示,4人中3人首级不存,为后来补齐的。

恶者如魏忠贤,当年可是只手遮天的风云人物啊

好者如郑和,七下西洋,流芳百世

穿过石像生,走过金水桥就是两座碑亭。一座有字碑,一座无字碑。有字碑是朱元璋亲自撰写,述说自己的身世以及建国的种种艰辛,要求子孙后代要牢记。无字碑则是效仿武则天,让后代来评价自己。

图为无字碑底下巨大的赑屃

这是有字碑全文,采用白话文,通俗易懂,开创了皇陵碑原来吹嘘难懂的新格局:

孝子皇帝元璋谨述:

  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命江阴侯吴良督工新建皇堂。予时秉鉴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日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其辞曰: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彷徨。俄尔天灾流行,属罹殃,皇孝终于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

  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史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器,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展品路,衣恸遥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予相送,备醴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

  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扬。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爷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倘佯。西见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一浮云乎三栽,年方二十而强。时乃长淮盗起,民生攘攘,于是思亲之心昭著,日遥眄兮家邦。已而既归,乃复业于於皇。

  住方三栽,而又雄者跳梁。初起汝、颖,次及凤阳之南厢。未几陷城,深高城隍,拒守不去,号令彰彰。友人寄书,云及趋降,既忧且惧,无可筹祥。傍有觉者,将欲声扬。当此之际,逼迫而无已,试与智者相商。乃告之曰:果束手以待非?亦奋臂而相戕!智者为我画计,且祷阴以默相。如其言往,卜去守之何祥。神乃阴阴乎有警,其气郁郁乎洋洋,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即起降而附城,几被无知而创。少顷获释,身体安康。

  从愚朝暮,日日戎行。元兵讨罪,将士汤汤。一攫不得,再攫再骧。移营易垒,旌旗相望。已而解去,弃戈与枪。予脱旅队,驭马控缰,出游南土,气舒而光。倡农夫以入伍,事业是匡。不逾月而众集,赤帜蔽野而盈冈。率渡清流戍守滁阳。

  思亲询旧,终日慨慷。知仲姐已逝,独存驸马与甥双。驸马引儿来我枉,外甥见舅如见娘。此时孟嫂亦有知,携儿挈女皆从傍。次兄已殁又数载,独遗寡妇野持筐。因兵南北,生计忙忙。一时会聚如再生,牵衣诉昔以难当。于是家有眷属,外练兵钢,群雄并驱,饮食不遑。

  暂戊和州,东渡大江。首抚姑孰,礼仪是尚。遂定建业,四守关防。砺兵秣马,静看颉颃。群雄自为乎声教,戈予天下铿锵。元纲不振乎彼世祖之法,豪杰何有乎仁良。予乃张皇六师,飞旗角亢。勇者效力,智者赞襄。亲征刑、楚,将平湖、湘。三苗尽服,广海入疆。命大将军东平乎吴越,齐鲁耀乎旌幢。西有乎、伊、洛,崤函地险河湟。入胡都而市不易肆,虎臣露锋刃而灿若星芒。已而长驱乎井陉,河山之内外,民庶咸仰。关中既定,市巷笙簧。元菟、乐浪以归版籍,南藩十有三国而来王。

  依金陵而定鼎,托虎踞而仪凤凰。天堑星高而月辉沧海,钟山镇岳而峦接乎银潢。欲厚陵以微葬,卜者乃曰“不可”,而地且臧。于是祀事之礼已定,每精洁乎蒸尝。惟劬劳罔极之恩难报,勒石铭于皇堂。世世承运而务德,必仿佛于殷商。泪笔以述难,渝嗣以抚昌。稽首再拜,愿时时而来飨。

  洪武十一年,岁次戊午,七月吉日建。

【皇陵】

内有朱元璋的:
父朱五四
母陈氏
长兄
长兄妻王氏
次兄
次兄妻唐氏
三兄
三兄妻刘氏
长兄子
次兄子

附近还有邻人旧墓多座。

这些家属在朱元璋发迹前穷困潦倒,更有死于瘟疫的。连下葬的地方也没有,还是邻人施舍了一块地才得以入土为安。朱元璋后来为了不破坏风水,仅仅在原来的坟墓上填土修建了巨大的皇陵。因此这种多人合葬的皇陵也是独一无二的。在中都西北还有朱元璋的伯伯叔叔的一个“十王四妃坟”,由于临近淮河,早就无迹可考了。

皇陵在明朝末年农民起义时被付之一炬,直到1976年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才陆续开始重新植树、修复等等。

朱元璋原来出家的寺庙叫皇觉寺,原名於皇寺,建于宋朝。遗址就在今天明皇陵隔壁。

1344年(元至正四年)九月,朱元璋17岁出家於皇寺。

十一月,由于粮食歉收,寺庙将朱元璋赶走。

三年后,重新入寺,并且待了四年。

1352年(至正十二年),寺庙因战乱被焚。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觉得遗址离皇陵太近,破土恐不太合适,因此选址15里外的盛家山南重建,并且赐名大龙兴寺。

1440年(明正统五年)毁于火

1459年(天顺三年)拆中都皇城内中书省等衙门五百余间重建。

1510年(正德五年)又毁于火

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重建完毕。

1635年(崇祯八年)农民军攻占凤阳,被焚。

康熙十二年重建

康熙五十四年重建

1853年(咸丰三年),被太平军焚毁

现在陆续在重建,但是规模根本无法与原来的相提并论。

图为新建的寺庙大门,上面的四个字看得出还是旧物

太祖殿,说明了寺庙与朱元璋的关系。内供奉朱元璋,边上对联写着: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都昔钟天子气。

简单的概括了朱元璋的身世与凤阳的关系

大悲亭,民国时用明代旧砖新建。怪不得看上去像旧的

原来是由朱元璋手书的“第一山”以及寺碑,现在按照原样重建的。

其中第一山就是指寺庙所在地盛家山

相關閱讀

文化中國-壽縣古城、鳳陽明中都皇故城(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