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200多本中国原创绘本之后,这些是我的最爱,它们大多不是爆款(第一辑) | 私荐
我有个朋友,从来不给孩子买中国人写的童书,他认为“中国人写的儿童书没法看,因为首先,价值观很多都有问题”。这个观点当然很偏激。但每次看他在朋友圈发表类似言论,我都没有评论过。我觉得这个问题,讲道理没什么意义,还是得摆出实例。
而且,虽然像他这样持绝对判断的人不多,但如果我们诚实一点就会发现,很多绘本读者、爱好者,对国产原创童书尤其是绘本的总体印象,是挺一般、不够好的。包括我自己也觉得,市面上实在充斥了太多粗制滥造或者言过其实的东西,以至于一些真正优质的原创也被淹没了——这实在有点可惜。
所以我想来写一篇文章,列一个单子,说说那些我读过的、非常喜欢的中国原创绘本。
这个单子肯定不全面,也很主观,因为它基于我个人的阅读。但它不包含任何“水分”,我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我喜欢,我觉得它文、图俱佳,而且文字和图画之间形成了奇妙的默契与张力,让我眼睛一亮,心头一震,抚掌大笑,或是湿了眼眶。
至于其它参照系,比如作者有多有名,书有多畅销,是不是得过奖,有没有上过头条……这些都与这份书单无关——哦,也不能说完全无关啦,毕竟这些信息影响到了我买书时的选择,使我更有可能读到它们,但读过之后,我觉得书还真不一定是越有名越好、越畅销越好的。比如有一套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图画书,常年挂在当当童书畅销榜上,但我买后颇感失望,觉得就像小学时最不爱读的“说明文”,图画也潦草。
当然啦,我希望我爱的这些书都能变得更有名、更畅销^_^
1.《大蝌蚪》
萧袤 著,唐筠 绘,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是第一本让我惊艳的国内原创绘本。当我在插画家唐筠(朋友们都叫她Pigao)的小书店“鼹书”读到它时,简直是心花怒放——是它给了我一颗定心丸,让我相信《故事飞船》要加入原创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原创已经可以做得这么棒了!
《大蝌蚪》是浙少出版的萧袤·筠系列原创绘本精品中的一本,这个系列我全部读过,有好几本觉得不错,但《大蝌蚪》是最爱,是我逢人就会推荐的书。
故事是讲一只不愿意变成青蛙的蝌蚪,它一直在长大,但一直保持着蝌蚪的模样。越长大,它越不愿意变成青蛙,它想:一只脸盆那么大的青蛙,小朋友见了会不会哭?一辆汽车那么大的青蛙,人们见了会不会吓疯?它宁愿一辈子生活在流动的水里,于是从小溪游进江河,从江河游入大海,变成了一只像鲸鱼那么大的蝌蚪。它有点孤独,又很自由。
我很喜欢萧袤老师狂放的想象力,更喜欢这本书里的幽默和童真。很多句子读起来完全是小孩子的口吻,但它们都来自天真不做作的大人。Pigao的画也很赞,铅笔、透明水彩、不透明水彩、很有中国味道的晕染……交织出一种亦真亦幻的氛围。线条和造型都很质朴,有童稚的趣味,所谓大巧若拙就是这样吧。
2.《野孩子·童戏·看不见的马》
熊亮 绘著,三联童书馆
熊亮老师的《兔儿爷》、《小年兽》、《和风一起散步》等中国绘本系列我都挺喜欢,其中又尤其喜欢“京剧猫”的几本,《长坂坡》、《武松打虎》、《什么猫都有用》……最最喜欢的是,《看不见的马》。
这本书我没有找到单行本,只找到三联童书馆的这个版本。
一翻开,书页上写着:
小朋友:
这本书里有一匹马,可一开始啊,你好像看不见它。在京剧的舞台上,演员拿起一根马鞭,做出各种动作,就能表示奔驰、战斗、爬山、过河等各种情景。
说起来简单,演起来可不容易。你看,京剧猫的戏班子又开演了。别看舞台很简陋,行头也不全,他们演得还挺认真呐!
来呀,带——马!
然后红脸的关公猫、白脸的马夫猫就上场了。关公猫骑着马,马夫猫牵着马,而他们之间的那一大块,是空的!马,就存在于那一团空白里。
这其实是京剧甚或中国戏曲里最有趣的地方:虚拟性。演员拿根竹竿比划,就是划船,船并不需要真的存在。舞台上也绝不需要一匹看得见摸得着的马,观众对于马的感知程度,完全取决于演员精湛的表演,骑马人、牵马人一举手一投足都在说——看嘛,马就在那里呀。
从这本大量留白的绘本,能看出画家熊亮对于动作的精妙捕捉、高超的戏剧表现力。和孩子一边读一边照着演,肯定会是一场乐翻天的家庭游戏。
所谓敏感,我想不只是对情绪的敏感,对身体语言、神态动作的敏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和表达自己。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练习。
3.《夏天》
曹文轩 著,郁蓉 绘,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国际安徒生奖折桂的曹文轩老师,也出版了很多绘本作品,合作的插画家许多都有国际背景,图画的品质和形式感也有国际水准。不过这些书打动我的不多。可能是个人的阅读喜好,我不太适应有的书传递的主题,比如《羽毛》,在高空翱翔之后,落到地面,感觉脚踏实地、安于平凡也很好——不是不同意,只是觉得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感悟还太早了点,先尽情地飞吧。
《夏天》却很喜欢。图画与设计上,这真是一本大气磅礴的书,像太阳一样耀眼夺目。英籍华裔的插画家郁蓉,用剪纸、拼贴加上铅笔线描,呈现出很有立体感、层次分明的画面,大荒原上扬起的尘土仿佛铺面而来,盯着书看几秒,都能感觉到干燥的热风。
曹老师的故事写法也很有技巧。起初是一片喧嚣,突然间,一点一点静下来。句子越来越短,像一首变奏曲。
4.《漏》
改编自民间故事,梁川 绘,明天出版社
讲真,看这本书就像看了一出锣鼓喧天的大戏一样,简直能听见鼓点如密集的雨般落下来,因为图画的节奏控制、氛围渲染太好了,表现力也太强了。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讲一个贼和一只老虎都想偷一对老夫妻养的胖驴,夜里他们正要动手,听到老头老太在屋里聊天:我什么都不怕,不怕贼不怕虎,就怕漏!“漏是什么?”贼和老虎心里犯嘀咕。结果,阴差阳错的,贼和老虎被“漏”吓了个半死,老头老太被“漏”扰了清梦,只有胖驴安然无恙,吃着喝着。
画者梁川说,这个故事土得掉渣,但他读得入了迷。他用的绘画材料也是很传统的宣纸、毛笔。可是他把水墨画做出了很有现代感和幽默感的拼贴效果,还用泼墨制造出了一场真正疯狂的大雨。
因为这本书,我会期待梁川的其他作品,因为他向我展现了一种可能性:怎样把一个老旧的东西吃透、再创造、玩出花儿来。
5. 《这是谁的脚印?》
熊亮 编,崔莉 绘,何兵 口述、摄影,天天出版社
这是一本自然保护工作者和绘本作家的共同创作,也是很难得的自然知识类绘本。
何兵在鄂木措湖考察时,拍到了铺满薄雪的冰面上两排清晰的脚印。脚印一大一小,通往湖边,一会儿清晰可见一会儿乱糟糟,一会儿突然消失一会儿又再出现……它们是谁的脚印?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变化?脚印的主人遭遇了什么危险吗?
叙事带着悬疑,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画面却极简净,让人屏气凝神地观察。最后,科学家用有趣的足迹学原理为小读者揭开谜底,而谜底也是一个温情满满的小故事。
6.《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
魏捷 著,何耘之 绘,明天出版社
这个故事不能剧透,因为出其不意是它的最大魅力。读的过程里,我一点也想不到结尾是那样的,以至于读完后我马上从头又看了两遍。
它有点像朱自清的《背影》,带着父亲的温暖,又有一种重重的笨拙。图画与文字的气质也如此契合——油彩带来粗犷与滞重感。可是除了爸爸的黑衣服,画家又选用了非常绚烂、明亮的色彩来描绘其他,因为归根结底这是一篇有着梦的质地的童话。
先写这么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