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纵横谈 23 | “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考
“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考
“以问题为导向”这句话出现在很多领导人的讲话稿和工作方案当中,大概的意思是说“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事情”。假如以解决问题为动力去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本身发展的话,也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很快就发现:个人、家庭、单位、企业、国家乃至世界,问题是永远解决不完的。有千千万万的问题,此长彼消。问题的种类很多,什么历史问题、时代问题、个人问题、利益问题、观念问题,等等,如此看来,问题如何能解决得完呢?新的时代自然会有新的问题。明白辩证法的领导人当然会知道,要抓住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因为解决问题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念很重要,因为观念一错事事皆错。“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路本身没有问题,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兴一利必生一弊”的情况,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以问题为导向”是西医思维。
不能说西医思维就是错误的,例如有些急症就需要西医方式来处理,所谓人命关天。西医的思维是怎样的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西医思维,治病不治人是西医思维,顾眼前不考虑未来是西医思维,等等。有些问题,现在看来是问题但把目光放宽一些则不是问题,尽管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式。例如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叛逆是问题吗?对于大多数家长和老师来说,孩子的叛逆是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喜欢和大人对着干?孩子所谓的叛逆不过是个人不想有太多约束,渴望突破一些条条框框。对于家长来说,只要把握大原则和方向、加以引导即可。如果是西医思维,看到孩子的问题,第一想法就是要解决问题,只有把孩子身上的问题统统去掉了才感到顺心。问题即是矛盾,既然是矛盾就有两面性,并不能说解决了问题就解决了矛盾;也有人把问题作为道场,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我便是修的过程,但道是一不是二更不是多,当一个人的内心落在问题上,内心便时时处于追逐的状态,哪里还有道场呢?
一个人活着,当然要面对和解决一系列问题,例如生老病死。大部分问题有共同性,每个人的开头和结束从本质上说是差不多的,不一样的地方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生老病死等一系列的问题。与中医思维相比,西医思维显得不够全面甚至不够科学。例如在处理孩子发烧的问题上,西医思维的处理方式就是要退烧,无论是用哪种方法,不分青红皂白,首先任务就是要退烧。但在中医看来,孩子发烧不完全是坏事,人身如同一个火炉,温度太低或者太高都不是好事。总的来说,现代人的正常体温在整体上是下降的,这反映现代人的体质总体上在变差。无论是哪种机缘,能够稍微提高人体的温度便是好事,这是增强体质的机会,当然要是一个人的体温长时间偏低或者过高都不正常。在西医看来,孩子发烧就是有病,就是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退烧,至于退烧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暂时不考虑;但在中医看来,发烧并不是病、也不是问题,而是症状,有些或许需要用药,但有些只需要补充水和营养即可,因为发烧本身需要消耗体能,通过补充水分和能量,人体便能保持对抗的状态。这么一来,所谓问题就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不过每个人先天和后天的情况不一样,引起发烧的原因以及症状也不尽相同,所以不能随意马虎对待孩子发烧的事情。
“以问题为导向”如同了凡讲的“从事上改”,结果是“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相对比之下,中医的思维是“从心上改”,从根本出发,不为“问题”所迷惑;“过有千端,惟心所造;过由心造,亦由心改”;中医思维的处理方式是“如斩毒树,直断其根”,西医的方式是“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孰高孰低,自然分晓。
如果一个人只看到问题,说明考虑事情还不够全面;如果一个人只看到病,没有看到病背后的人,说明不够科学。西医思维有其独特的地方,但我们更应该倡导中医思维。问题要解决,但不能停留在问题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