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证券:等波动率降低 不急于“抄底”
本周(20210726-20210730)A股主要指数在经历较大幅度调整后有所企稳,但各类投资者之间分歧仍较大。从波动率视角看,当前市场仍处于结构性风险之中:波动率并未收敛,历史经验指示此时观望的机会成本不大,投资者不用着急拥抱本已拥挤的热门赛道,或选择“抄底”部分类核心资产。另外,部分板块失速风险值得警惕,历史经验指示部分公募底仓资产有被退出风险,但这一过程反复时间较长,投资者同样不应过度悲观。当下全市场“好与贵”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此时关注交易结构会为短期指明方向:在一个长期资金(机构型ETF和北上配置为代理变量)仍在整体流出的市场与部分板块,筹码越来越多流向了需要留在市场中的公募基金,如果因为政治局会议基于长期的“鼓励性产业政策”在下周推动了相关板块上涨,投资者应该意识到结构性的风险是在积聚,而不是消除。
短期需求强化,供给更加稳定且长期更明确,周期股跑赢商品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引发了市场热议,我们对碎片化的重要信息作出整理:周五(7月30日)夜盘的商品也对此作出了明显的反应:以动力煤、螺纹钢、热轧卷板等品种跌幅居前,与之相匹配的是,发改委在同一天发布了一系列针对煤炭、化肥等品种采取的保供措施。资产价格指示上述会议结果对于市场而言是超预期的,商品价格由于短期矛盾的弱化而呈现了调整;但由于增量“两高”被约束以及全国统筹“减碳”,供给上实际上更加稳定,长期更明确。需求侧看,按照《经济日报》评论 “过猛关停煤电机组不可取”,要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政治局会议中提到“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加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这意味着未来财政可能对部分周期品形成需求上的提振。对于上述政策我们结合一组基本面数据进行理解:二季度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过去5年中的最高值,且仍在上行趋势,二季度以来观察到的需求走弱更可能受到了供应侧的限制,传统行业已经经历了长期的出清。这就不难理解当下政策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这其实是对于成本推升的“滞”和“胀”的双方面措施。对于周期股而言,即使短期波动,投资者会发现:供给短期弱化的同时需求效应在强化;而碳中和政策的长期稳定性让利润中枢上移趋势进一步确立。短期“量”的增加和长期利润率中枢抬升下,周期股比商品成为更好投资工具。
周期类价值股正在进入定价区间
从股息率视角看,当下金融地产,以及煤炭、钢铁、石油石化等周期类价值板块的股息率相较于1年期债券而言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同时,当前以煤炭、钢铁等为代表的周期行业的盈利能力及稳定性处在2016年以后明显提升的通道中,但估值水平却与2018年相当。考虑到2018年由于信用收缩,流动性被抽离造成了上述资产的回撤(但仍有相对收益),而当下并不存在对于金融市场主动紧缩的政策倾向。当下地产融资受限后,上述资产在结构性昂贵且拥挤的市场中,为过去追求“固定收益”的资金提供了出路,这是从资金层面看价值重估的基础。
“隐藏主线”与必然的回归
能源转型带来的变革并不只存在于新能源单一行业中,传统世界里也正在孕育着新花,这是市场尚未真正定价的“隐藏主线”。周期股已在逐步接替商品成为这一关系的更好投资工具,政治局会议确立了这一趋势。当下我们认为占优组合是:有色(铝、铜)、化工(化纤、纯碱)、钢铁、煤炭、券商、军工。我们继续推荐三条长期主线未有变化(见正文),我们一如既往相信价值回归的必然。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