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需正确使用退热方法
我的座右铭:儿童退热,安全第一
注意: 患儿进行退热剂治疗后体温下降与否不能用来鉴别疾病严重程度。
对待发热问题,中国的家长普遍过于关注,特别着急尽快把体温降到正常。其实,这种过度关注、急于使体温正常的理念是错误的。发热首先是人类抵御疾病的一种积极地保护性反应,它可以致病因素进入体内的病理反应,也是调动体内抗炎物资对抗病原微生物的积极因素,因此,如果在疾病的病因没有治好之前,急于把体温强行降到正常并不利于疾病的转归。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一般情况下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热的幼儿,即肛门温度达39℃或以上。美国儿科学会发表于2015年11月的儿童发热指南,对于6月龄以上的儿童,若发热症状不严重,能够正常饮食、睡眠或玩耍,可暂时不是用药物,并进一步观察。若使用药物,请在医嘱指导下进行。
物理方法:
不推荐温水擦拭的方法,不推荐过分暴露或所谓“捂汗”的做法。
酒精擦澡:会引起厉害的血管收缩,反而有碍散热,且酒精如不慎让小孩吸入会有中毒之虞,不应作为退烧法。
静脉注射点滴液或口服补充水分:
以注射或口服等方法增加体内水分,对于发炎反应引起的发烧并无退烧效果。发烧与其他急性病症常伴随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分泌增加的现象,给予过多水分可能有导致严重低钠血症(hyponatremia)之虞。
进食不良、严重呕吐、严重腹泻、反复发烧与退烧而导致大量流汗等情形引起脱水时,会使病人排汗与散热能力降低,可能影响退烧药的退烧效果,也可能因为严重脱水导致体温过高,此时应注意适度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激素类药物
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本身不是退热药,但能抑制致热源的释放,降低体温中枢的敏感性,因此可取得立竿见影的降温退热效果,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常被滥用。
盲目使用激素退热,可降低身体免疫功能。原国家卫生部制订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规定:“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退热药物:
若患儿自觉非常痛苦,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月龄以上的儿童,布洛芬适用于6月龄以上的儿童。建议选择单一退烧药,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得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
对乙酰氨基酚:起效快,平均控制时间为2个小时左右。对胃肠道无刺激,对凝血功能影响小,也无肾毒性,故安全性高,目前在全球广泛使用。过量使用容易产生肝衰竭,最低单一中毒剂量为120-150 mg/kg,儿童必须特别注意计算药量。
布洛芬:退热平稳且持久,对胃肠刺激和血小板影响不大。主要副作用:轻度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增高,偶可影响凝血功能等。它在脱水、血容量低和心输出量低的状态下偶见可逆的肾损伤。过量服用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癫痫发作等。
注意:
① 痛苦解除即可停药;
② 若仍不能缓解,则考虑更换其他药物;
③ 不要同时使用这两种药;
④ 若痛苦持续存在,或在给予下一剂量之前复发,可考虑交替用药。但必须考虑两种药物可能不同的半衰期。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每4小时可给予一次,布洛芬每6至8小时给予一次,可接受的轮流给法为两种退烧药均每6小时给一次,其间间隔3小时。
含有同样退烧药成分的口服制剂与肛门塞剂,其退烧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建议儿童应优先使用口服制剂。
请慎用那些逐渐被淘汰的退烧药
安乃近
服用安乃近的不良反有一串,每一项都很吓人:
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概率约为 1.1%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自身免疫性溶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泌尿系统损害;
......
在皮肤疾病方面,服用安乃近还有可能引发荨麻疹、渗出性红斑等过敏症状,严重的还会引发过敏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1977 年,美国 FDA 因为安乃近严重的副作用,撤掉了安乃近的全部剂型。随后,日本、澳大利亚、伊朗以及好几个欧盟成员国等 30 多个国家接连禁用了安乃近。
另一方面,安乃近在多数欧盟和拉丁美洲国家,仍然是一线的非阿片类镇痛药,并未受到严格的禁止。甚至在部分国家,安乃近被列为非处方药。
在我国,安乃近作为处方药广泛使用,大人小孩都在吃。一些乡镇医院、卫生所甚至是地级市的三甲医院仍将安乃近开给患者。「建议安乃近仅限于其他解热镇痛药无效的患者短期应用,必须连续一周以上应用时,务必加强血象监护。」
我看,还是学学美国禁止使用安乃近吧。
氨基比林
氨基比林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多,包括:胃肠道损害、肾损害和肝损害等。现行的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局方中也不再收载氨基比林。
目前国内仍在使用的氨基比林复方制剂有:
①去痛片(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咖啡因、苯巴比妥)
②酚氨咖敏颗粒(含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氯苯那敏)
③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巴比妥)
儿童也要尽可能慎用或不用。
尼美舒利
也叫做瑞芝清是意大利于1985年研制成功上市的新型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解热药。尼美舒利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相比解热镇痛作用起效更快。前几年在儿科应用挺广的,但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说应用尼美舒利有引起重度肝脏损害的病例。2011年5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并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因为有出现肝中毒的风险,尼美舒利在一些国家已经停止销售。
阿司匹林
价廉易得、疗效显著。但自美国 1984 年披露瑞氏综合征与阿司匹林有关后,已立法撤销阿司匹林作为儿科制剂。WHO 亦不主张给予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的儿童应用阿司匹林。 我国制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治疗方案中也告诫,对发热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但临床上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A.P.C片可用于缓解成年人的发热、头痛症状;还有头痛粉这一伴随了几代人记忆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的大众药物,至今基层临床还在儿童中使用。
注射类退热药物
适用于意识不清、进食差、不能配合口服用药的患者,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氨酚比林注射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安乃近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注射用赖氨匹林等…。各种药副作用如上所说。注射类退热药物作用快、体温下降迅速,患者出汗较多,使用时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一般情况下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