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遇见?央视《真假老师》小品到底说了什么?

《真假老师》是由贾玲、张小斐、许君聪、何欢等演员联袂演出的小品,在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首播。小品《真假老师》中,贾玲扮演了一个家政服务员,因为中学生雇主的父母常年出国不在家,被请求假扮成“妈妈”来迎接老师的家访。虽然有身份错位而产生的误会算是一个常见的喜剧主题,但贾玲以她特有的观众缘将这个“妈妈”演绎得亲切可爱又喜感十足。

小品演译得还是很成功的:

1、剧情的呼应很强烈

如房号,门把,老师的问题,球衣等的环节设置都有很紧密的呼应,开始小斐翘腿的时候让人感觉奇怪:怎么那么复杂,那么神奇,再看贾玲的更夸张!

2、笑点不俗套,笑后有思考的余地

3、贴近生活反应现实

未成年学生的各种撒谎是无奇不有的,这个小品的切入点在生活中应该较为常见。但演生动了才会在激发笑点的同时,引起我们的思考!

小品的演译也反应一定现实的问题!这从某种角度反应出了对中学生教育的一些问题:

1、对留守儿童的关注问题

关注、关爱留守儿童不应局限于儿童,应关注、关爱留守学生。在人成长的过程中童年时需要关爱,少年时期也不能缺少关爱!这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与配合!

2、学校教育的落实问题

正如小品真假老师产生的背景,如果家校共育的开展得以很好的落实,就不至于老师(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毫无了解,家长对孩子在校情况也毫无了解!

3、成长中的未成年学生自我成长的问题

成长是自身的成长,别人是无法替代的。老师、家长也不例外,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自省、完善自我,老师能给予的是引导!家长能给予的是陪伴!

这一小品给予我们笑料的同时,带给我们的是思考,留给我们的是责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