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亲家登门,不值半文”,为何不值半文?道出怎样的人情观念
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古人似乎比我们更有经验。因为古人将很多时间都花在和别人打交道上,而现在这些时间很多都被电子产品分走大半。
在世代流传的俗语中,有很多关于人情世故方面的语句,其中关于亲家的也不占少数。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和亲家关系,都是人际交往的一大难题,那么对此古人有什么看法呢?
“亲家”这个词源自于唐朝时期,根据《新唐书》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曾将自己的爱女“新昌公主”,嫁给当朝宰相萧嵩的儿子萧衡为妻。两人成婚之后,萧衡一直在宫中居住,并将其母贺氏也接入宫中。
同在皇宫之中,唐玄宗和贺氏经常打照面,久而久之,唐玄宗便以“亲家”称呼贺氏,且“亲家”这个称呼一直流传至今。
通过和周围亲朋好友的接触,想必大家也都能感受到,亲家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微妙。这种感觉很难用言语形容,处得好就是很好的朋友,处得不好那便是两相生厌的仇人。
古时候人们常说“亲家登门,不值半分”,它的字面意思便是亲家如果登门拜访,不值得主人盛情款待。
这句话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看似无情,其实道理很深刻。那为何不值半文呢?道出怎样的人情观念?
按照笔者的理解,这句话主要有两层含义,其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不尽相同。
一、正确把握亲家来往的尺度
亲家也算是亲戚的一种,两个人结为夫妇,自然就和对方的家人有了姻亲关系,双方父母之间也有了往来的理由。
按理说这种由两个人作为桥梁搭建起来的关系,应该会相对亲密。而事实却是双方父母之间其实少有来往,甚至有可能存在很多年都见不到一面的情况。
尤其是对于远嫁的女性而言,两家人聚在一起更是难上加难。正因为平时见面的时间少,所以双方见面之后必定是恭恭敬敬,显得十分客气甚至是疏离,完全没有和其他亲戚交谈的轻松氛围。
久而久之,双方似乎默契地达成了协定,没有婚丧嫁娶等重要的人生大事,两家父母几乎不会往来。
这也是很多年轻夫妇对于过年回家的烦恼,或许不少人都在因为和谁的父母一起过年而争吵。但若是来往过于频繁,双方可能会因为意见不一致而有分歧。
对于交朋友,人们可以自行选择,但是对于亲家,很大程度上都是儿女无意中为父母做出了选择。
故而很难保证双方父母性格相合,若是都看不惯对方,很有可能儿女的婚姻也会受到影响,还不如少来往的好。
现在年轻人结婚的要求都很多,女方可能会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有存款,而男方有可能要求女方温柔体贴有嫁妆。
但凡是牵扯到钱,关系再好也会渐生嫌隙。毕竟婚后要长期在一起生活,双方父母也有的是机会打照面,说不定就会因为当初结婚花钱的事儿,相互指责起来。与其这样,不如保持距离。
二、将亲家变为最亲的亲戚
这第二层含义相对而言境界较高,也少有人能够做到。除了一些认为“媳妇是和自己抢儿子”的婆婆之外,有一些婆婆或者岳母会加倍疼爱自己的儿媳和女婿,她们绝不容忍自己的孩子对另一半不好。
同时她们也认为对儿媳和女婿越好,反过来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就会越好。
毕竟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绝大多数父母看见亲家对待自己的孩子比亲骨肉还亲,他们也会发自内心地想要和亲家处好关系。
这种双向的付出收获的必定会是一段好的关系,长此以往,关系自然而然地就会变得亲密起来。
若是关系非常好,来家里做客也就不必拘束了,主人家也没有必要拿出对待客人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亲家,都把对方的家当作自己家,也就没必要客套了。
结语
或许这句俗语古人想要表达的是其字面含义或者是第一层含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想必日后越来越多的亲家都能够对对方坦诚相待。
如果这样的家庭多了,婆媳关系和亲家之间的隔阂自然而然就能得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便是真诚,若是真心付出,必然会得到回报,亲朋好友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