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鳌头村 郭进拴

郭进拴

我出生的鳌头村,很小,也很远,小得在地图上找不到。
    1977年夏季的一天,正在生产队的地里干活的我,突然听到大队的广播喇叭里通知我到县委招待所报到,参加全县农村文化工作会议。于是,我走了18里的山路,又从临汝镇坐客车进了临汝县城,那是我今生今世第一次进城,我在城里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新鲜事儿,见到了曾在我们村蹲点的县委宣传部高山部长,县文化馆屈江北老师,临汝镇公社文教助理刘天根老师等等。
    从此,我对城市充满了遐思,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乡村成为都市的一员。我发奋写作,最终的文学路让我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城市并且融入了都市生活。
    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当年即将迈入城市时的那份期待,也记得进入城市的喜悦与惊叹,更记得面对新生活自己曾许下的诺言。那时的自己总对城市的天空充满新奇。经历了那么多年,猛然回头才发现自己满身的伤痕,曾经的自己只能成为模糊的记忆。如今,我即将迈过60岁的门槛,面对城市的天空,我流泪了,我突然又对记忆中的我那遥远的鳌头村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记忆中的鳌头村的清晨是伴着鸡鸣鸟叫而来的,那一声又一声的天籁唤醒沉睡的人们去迎接另一个新的晨曦。乡村的清晨空气是清新的。走出家门扑面而来的是那清新的空气,吸入口中,融入血液,整个人就充满了新的力量。路边的鸡子挥舞着翅膀欢呼着新一天的到来。青青小草也挂着颗颗晶莹的露珠。走在大街上,清晨的问候让人们在新的一天感受到乡村的温暖。走在羊肠小道上,远远望去是辽阔无垠的黄土地,暮春的远方是麦浪随风一波一波荡漾,好似置身于浩瀚的大海;抬头望去,朝霞好似害羞的姑娘演绎着绝有的旖旎。漫步河边,那一层薄薄的雾笼罩在河面上,像是一条无尽的飘带,晨风一吹,薄雾似熙攘的人群你推我赶地去迎接全新的一天。

乡村的傍晚迎着落日的余晖姗姗而至,夕阳的光芒在丛间调皮地不愿回家,晚霞与阳光在天空中和二为一为人间留下一天最后的眷恋。落日里村民从田里归来,虽满身的疲惫却有付出后的甜美的笑,碰到知心的人便停下来谈笑风生,全然忘记一天的劳累;夕阳下孩子们是最快乐的,正如“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他们可以绕着大人们转来转去,偶尔不经意的呵斥,有的或是做一下鬼脸而后继续着自己的快乐,或是跑到父亲怀里依偎,像是一只受惊的小鸟无辜地看着周围。他们也可以模仿自己心中的神话偶像,可以假扮警察抓小偷……在那一阵阵欢声笑语中蕴藏着多少现在已逝的童趣。妇女做好饭后走出大门也参加到傍晚的乡村“聚会”,看着过往的人群,也会加入讨论的行列,进行着乡村的问候。偶然相遇许久不见的熟人又拉起了家常,在谈话中感叹生活的悲与欢。看着时间不早了,就尽快地结束谈论的话题呼喊贪玩的孩子和等待吃饭的丈夫,听到呼喊的孩子和丈夫也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游戏和谈话——尽管有些不舍得,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一天的生活。

我最喜欢乡村的夜晚。记忆中的乡村夜晚是漆黑而安静的,没有霓虹灯的闪烁,没有汽车的喧嚣,也没有那么多不回家的人。黑夜给乡村披上了一层黑纱。端上一杯茶,卸下满身的纷扰,抬头仰望璀璨的夜空,对着漫天的星斗让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飞翔无边无际的美好想象。你听,池塘蛙声一片,蛐蛐也在窃窃私语,最热闹的是稍微有些动静,一家犬吠,满村狗叫,所有的声音都在歌唱美好的夜晚;你看,月下的涓涓细流在哗哗作响,树随风发出噗噗的声音,真有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那时的心总是平静的,透明的,纯洁得像一张未曾作画的白纸,带着微笑进入甜美的梦想。
    难忘那年秋天, 接连几天都一直飘飘洒洒地在下着雨,全然没有往年一样在秋天里天高气爽的那种温情,同时还伴随着一些轻微的寒意。而那年的中秋和国庆两个节日又似乎是事先约定好了的,携手并肩相伴而来。但是这绵绵的秋雨好像有意要搅局,让这节日的热闹气氛冷却了不少,确实有些让人感到遗憾。

中秋那天,我本来打算要到临汝街上去凑凑热闹的。去的时候,心情还很舒畅,我扒上了一辆运煤车,沐浴着深山里怡人的柔风,心里边就在想象着大街上那些节日喜庆的场面了。下了车,刚到临汝街,天空中就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雨,因为天公的不作美,只得无功返回,心里对这偏偏不知趣的雨顿生一些恼恨!

秋天的雨恼人归恼人,但回到村里的我,也还是觉得有了一些侥幸,往窗外望了望,雨依然故我地斜斜地下着,听着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的沙沙声,外面的行人几乎没有,给我增添了几分宁静和闲适!我觉得有了一些懒洋洋的感觉,想去睡一觉,但转念一想,好像还有事情要做,干脆就读书吧,于是,又翻出已读了5遍的《艳阳天》重读。这样一想,我倒觉得这雨还来得真是时候,渐渐地打消了对它先前那种憎恶的想法,觉得这雨下得有些可爱起来了!

其实我对秋天的雨并不是很敏感的,更谈不上扯着有什么情思的浪漫,总觉得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虽然读过李清照《声声慢》里那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时,曾经也让我同情过一阵子,但远远没有达到与她同病相怜的境地。我也不想去纠缠梧桐和细雨是孪生的姊妹,还是生死相依的爱侣。由此而来,我的心里就不会产生那种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意念了!

只是中秋的月圆是象征着万家团圆的。可是这雨的到来还真不是时候,因为晚上的天空是被阴沉沉的云笼罩着的,月亮是有心出来让人观赏也变得不可能了,它是根本无法杀出乌云重重叠叠的包围的。可惜的是吴刚那陈酿甘美的桂花酒了,他无法捧出来与人间分享。但愿吴刚不要太忧伤,你可以与你美丽的天使嫦娥,还有你们的宝贝玉兔,是可以对饮成三人的。

菊花应该是秋天的宠儿,我想不仅仅是在于她那醉人的芳香吧。但是由于秋雨的不期而至,那满山遍野的菊花,是不是依然有许多人在观赏她们的姣好姿容?周敦颐说过: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我想这个也许是周老先生说得不免有些绝对。菊花尽管不是什么高贵的花,但秋天一到,我们这里的山上开得到处都是,极普通,也极平常,可能不被有些人在意,但如我辈一般喜欢菊花的人还是不在少数的。尤其是在我们的山乡,菊花的芬芳,也是给乡村带来了一份美丽的。想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秋雨中菊花的热情怒放和她们那楚楚动人的骄傲了!

秋雨还是下得淅淅沥沥的,没有歇停的意思,它不能让人们满天欢喜地将早已准备好的月饼摆到窗台上了,无法让人们享受月华的流泻、万家灯火的辉煌和月色下如醉如黛的绵延山野。但我们还是没有必要迁怒于这缠绵的秋雨的,我们只要心怀“但愿人长久”,就一定会“千里共婵娟”的!

今天是2018年的元月3号,我坐在平顶山市新城区市政大厦的414房间,隔窗遥望后山,我又想起了我的家乡——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鳌头村。
    提起家乡,不得不提家乡的炊烟。炊烟是属于乡村的,炊烟在乡村有着独特的含义。乡村人一代又一代,农家院里一次又一次冒出长长的炊烟,那是生活。炊烟里有什么,那里有乡村人的温馨生活,有母亲可口的饭菜和母亲的爱。炊烟代表什么,代表生命。出门的人在绝望时看到炊烟,那是家的牵挂;沙漠里看到炊烟,那是活下去的希望;孩子贪玩忘记了时间,看到炊烟就飞快地往家跑,那里有父母的担心,有父母的爱;打工的汉子迈着疲惫的步伐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炊烟,脚下就如滤清风,那里有家的温暖,有亲人的理解。每当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想起家乡那徐徐的炊烟,于是又有了迈步的勇气。

乡村是有色彩的,每一种色彩都代表着一个别样的乡村。春天的乡村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绿色,那是未来,是蓬勃的生命;乡村的夏季是五颜六色的,那是活力,是拼搏;秋天的乡村是一片金黄,是无尽的笑,那是收获,是收获后的喜悦;雪白的冬天让整个乡村都是洁净的,那是感悟的季节,是享受的季节。一年又一年的四季轮回在无声中推动着乡村的发展,我分明看到乡村母亲的微笑。

每当我漫步于都市的街头,看着那林立的高楼宽广的马路,穿行的车辆,拥挤的人群,我舍弃了心中的埋怨、浮躁,因为记忆中的乡村给了我心灵的慰藉,给心灵了一个归属。又一次拾起曾经丢弃的诺言,尽管以后风沙会改变我的容颜,干渴封住我婉转的歌喉,但我相信我走过的路不会背叛我,一定会赞赏我走过的价值。

我突然明白,城市就像是海洋,充满活力的弄潮儿带着梦想不知疲倦地拼搏,经历着海浪无情的拍打。乡村就是海港,让身心疲惫的弄潮儿有个远方的归属。哪天倦了,累了,我就离开这座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回到乡村,回到我的鳌头,看看鳌头的花开花落,看看鳌头的云卷云舒,让心回到记忆中的那个自己。
    乡村记忆,记忆乡村,承载着多少心的归属!

(0)

相关推荐

  • 【东方诗韵诗刊•初夏江村】‖ 江村百里飞鸥鹭,淮甸千畴栽稻秧【2021024总第334期】

    刊头题字  李海元 ❂ 特别鸣谢 编辑初审:廖金碧 盛顺康  王祖明 江菊萍 刊头题字:李海元 终审统编:艾瑞克 微刊制作:艾瑞克 收稿时段:2021/5/31-2021/6/2 ❂ 刊首语 初夏时节 ...

  • 诗人样本||葛宴君诗歌集

    作者简介: 葛宴君,男,笔名,清风明月,中学高级教师.诗文散见<星河><晨风><燕京诗刊><当代汉诗><中国诗><诗文杂志>&l ...

  • 华县高塘:家乡那棵柿子树与黄菊花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黄菊花开了 作者 洪荒之旅 9月1日晚上,我们几个初中同学在微信群里聊天.话题是由老同学 ...

  • 中国诗歌报陕西工作室第107期作品合集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中国诗歌报陕西工作室编辑部 总编:海底月 副总编: 英子 主编: 又芳 副主编 :五哥 揽月客 诗评:五哥 值班编辑: 晴续 水中月 小雅 晴儿清风穆竹 长 ...

  • 记忆洒落着那时的秋雨绵绵 而今天 这雨 还未尽

    打工的女人 泅渡者 2016-11-11 02:20:51 打工的女人 拎着包扛着不舍 迈向城市的脚步离家最近 挥起忙碌的手制造温馨 打工的女人 美丽 写上纯朴 打工的女人 善良 来自乡下 打工的女人 ...

  • 鳌头之歌 郭进拴

    就地理环境而言,我的家乡鳌头这一带既无黄山的云海,匡庐的劲松,又无泰山的雄浑.华山的惊险,更无漓江的烟雨.阳朔的秀峰,有的只是恬静.幽雅.闲适的田园风光:阳春三月,春风和煦,紫燕呢喃:夏日炎炎,红荷出 ...

  • 郭进拴|遥远的焦沟村

           在中国的地图上,还真找不到这个地名,因为它小,因为它偏,更因为他穷.我40年前随父母离开这里,那深踞伏牛山凹的小山村愈来愈陌生,愈来愈遥远了--        当年已半百,早生华发的我, ...

  • 【总第303期】《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鳌头村志》序

             乡情难忘,乡音难改.对于家乡,我一向是怀着眷眷深情的.最近收到了来自家乡的<鳌头村志>大样,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犹如看到了故乡的明月,喝到了家乡的泉水,<鳌头村志&g ...

  • 【河南】《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鳌头村志》序

    乡情难忘,乡音难改.对于家乡,我一向是怀着眷眷深情的.最近收到了来自家乡的<鳌头村志>大样,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犹如看到了故乡的明月,喝到了家乡的泉水,<鳌头村志>用无声的言语, ...

  • 郭进拴|难忘老家鳌头的端午节

    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难忘老家鳌头的端午节> [郭进拴原创]难忘老家鳌头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在我们老 ...

  • 郭进拴|在垌头村看《再现朝阳沟》

    [郭进拴原创]在垌头村看<再现朝阳沟>前几天,我应邀来到了河南省登封县的垌头村,看了一场精妙绝伦的<再现朝阳沟>.<再现朝阳沟>是垌头村长期以来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 ...

  • 郭进拴|从鳌头走出去的世界华文媒体大鳄——冯团彬

    冯团彬,1963年生于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鳌头村,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分配到河南日报社文艺处,主要负责河南日报文艺副刊的编辑.组稿工作.1990年赴澳大利亚求学,历经艰难 ...

  • 【郭进拴原创】回鳌头老家上坟记

    [郭进拴原创]回鳌头老家上坟记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l ...

  • 【智泉聊书】【中国作协会员】郭进拴丨读李迪《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想到的

    读李迪<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想到的   作者/郭进拴     "这里是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一个古老的苗族村寨.青山环抱,绿水流翠.木楼相依,万瓦如鳞."著名作家李迪在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