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快点吐一吐我向你灌下去的 “毒鸡汤”
读博,旅行,读书你向往哪个?
真的适合你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关于读博
Claire你好,我今年应该和你差不多大。也是国外的硕士,已经在国内工作好几年了。
因为专业和工作环境的原因,天天加班太累。看到你读博的生活很是向往。想申请博士出国,但考虑到毕业回国后年龄要35+,还要买房买车。
目前单身,可以说走就走。但父母年迈,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以后肯定要回国。但不知道如果自费的话以后再就业的性价比如何。
最近很是纠结,所以想听听你的意见。
我经常会鼓励大家好好学习,读研读博不管年纪,只要有决心就应该去争取。
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我在英国读博时展现给大家的基本是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周末打扮整齐和朋友逛街,喝咖啡。
趁着出国开学术会议时来个长途旅行。
就连做实验时也能美美的自拍两张。
可是这些就是读博生活的全部吗?
有人说读博是个奢侈品,“挥霍”的是金钱和青春。
读博,的确是人生最奢侈的一次“消费”。海外自费读博,不准备100万根本就不敢想。就算全额奖学金,多年的时间,仿佛就在读paper的抬头低头间瞬间而过。
所以这里,我想先聊聊哪些人不适合读博。
高估博士学位价值的人不适合读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那天我和我先生聊天,我说希望咱们努力赚钱,以后给孩子留下一份丰厚的家业。
我先生挺不理解,为啥你突然这么想?
我说,希望他以后有机会读博的话,能够不为物质生活所诱惑,安心的做一名学者。
买车买房是每个人无法逃避的现实。但遗憾的是,博士学位不能让你一步登天,摇身一变成白富美或高富帅。
国内来说,博士毕业后很大部分在大学或者科研所任教。薪水呢?在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很难突破1万。不要听说谁谁谁安家费就给了几百万的话,在现在国内外博士生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个别情况不能代表大众。更何况那安家费可是要分n多年付的。
你说可以去科技公司,可实际上有R&D能力的就那么几家外企。每次招聘相关工作只能放出来一两个。
02
抗压能力差的人不适合读博士
我化工系的朋友给我讲过个故事。隔壁的生化工程有个男生的实验对象是几只黑脸苏格兰样。
本来已经延期毕业了。不知什么原因,到第五年年底的时候这几只羊全死了。
我心头一紧,那咋办?
抑郁了,退学了。我朋友轻描淡写的说。
关于博士生硕士生抑郁的新闻太多,就连“今年跳一个,去年跳两个”这类的消息也已经麻木了。
大家除了愤慨的转发下新闻,还能做什么?
我刚开始读博的时候,有次收到老板修改过的报告,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红色的批注。自信满满交上的去,拿到报告后看到被改的“体无完肤”,心情瞬间down到了谷底。望着窗外,真的很茫然。真的对什么都无所谓了。
尤其遇到过于严苛的博导,能不能顺利的生活都是未知数,更别提发表论文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关于旅行
“女孩子一定要经常旅行,不能做宅女。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见识最重要,你见的多了,自然就会视野宽广,心胸豁达,女性所特有的一些弱点便会淡化,优点便会突出了。”
这是我2014年发在我微博上的一段话,现在想想很当时脑子应该很进水,也误导了很多关注我的朋友。
尤其是随着“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的深入人心,很多学生开始简单的认为,读书和旅行是一样重要的。
这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当然是读书重要了!!!
尤其是很多学生,包括我自己,开始觉得我上了这么多年学,读了这么多书,但是我还没有走出房门啊,我需要开阔的视野啊,不然怎么算得上一个有见识的女性?
好了,寒暑假啊,假期啊,见缝插针的去旅行吧。然后你发现,旅行果然能让自己心胸豁达,神清气爽。没有见过的异域风情,青山碧水。和小伙伴们品尝特色美食,顺便shopping。尤其是拍了美美的照片后修修修,发到网上还能引来一片羡慕与赞美之声。
你说你能不能获得极高的满足感?还有花钱带来的爽,剁手带来的兴奋,还用我多说吗?反过来,哪本书能给你带来如此的愉悦感,能让你多巴胺如此飙升?
根本没有!
而且读书枯燥,学习费力,工作有瓶颈,你自然而然就会选择逃避。再说旅行也可以让我增长见识,突出优点啊?
那我还是出去玩吧!
对,我曾经就这样。越玩越想玩,可是旅行回来后,要面对的问题一个没解决。银行卡上的数字还嗖嗖的往下掉。
所以什么样的人适合旅行?
工作学习压力大,需要适当的放松
旅行不是没有意义的,它具有极高的感官享受。尤其在你大脑超负荷运转,情绪压抑的时候。
旅行能让你看到想象之外的世界,然后不再困囿于眼前的喜怒哀乐。
02
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后,有恰当的空闲时间
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你玩的时间多了,休息和学习的时间就少了。增长见识的方式很多,旅行只是其中的一个。如果你指望旅行回来,那些恼人的问题都解决掉了,除非你从海边带回来个田螺姑娘。
我不想批评“及时行乐”和“活在当下”这种观点,但一个人的价值观不应该如此单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关于读书
前几天一个粉丝给我留言,她说姐姐你推荐的好多书我都看。你推荐的逻辑思维我也听,可是我为什么还是很迷茫呢?目前坐标在一个三级城市,考公务员又失败了。
然后我顺便翻了翻她微博,各种读书打卡,爱好众多,涉猎广泛。
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个段子“你用小米手机,穿凡客T恤,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在家看耶鲁大学公开课,知乎果壳关注无数,36氪每日必读,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肉夹馍只吃西少爷,约朋友得去雕爷牛腩,喜欢Kindle胜过iPad,手机里没游戏全是GTD的APP。如果上述条件都符合,那你在北京应该还在每天乘地铁。”
当然这个段子是在嘲讽那些浮躁的人群。但很多人遇到读书之后依然迷茫焦虑没有收获的原因在于“学习的幻像”蒙蔽了你真正的学习目的。
你要考公务员吗?考研吗?出国吗?那就应该对自己有个清晰的定位,然后专攻需要的书籍。
不管是我推荐的还是网上热门的书籍,都是零碎的,不系统的,专业性也不够强的。看了再多,也不过是浮云掠过,皮毛而已。对提升专业技能没有决定性的帮助。
尤其是这些书会分散你的精力,让你思维更加分散。这对目前要通过考试的朋友来说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