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乌骚风,既可治风湿痛,又可治风湿麻木,还可治跌打肿痛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兼寒湿暑燥热诸邪,合而伤人,无孔不入,表里内外均可遍及,侵害不同的脏腑组织,产生多种病证。

而若风的后面跟着湿这个小弟,常易引起关节肿胀疼痛,严重的甚至会手脚麻木,半边身体麻木。

萝藦科植物青蛇藤,生长于四川、湖北、广西、云南等地的低山区林边或溪沟两侧。其茎名乌骚风,可用于祛风除湿,甚至活血止痛。

乌骚是四川方言,有乱来不按常理出牌之意。乌骚风治病之时,由于偏性较大,且其毒性还要挑人,敏感性高的人可能会恶心,呕吐,眩晕,心悸,心跳减慢,甚则昏迷,心跳停止,导致死亡。

故而用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内服煎汤最多不宜超过12g,且不宜久服。大概古代民间对于其能祛风治病又能伤人有点丈二和尚,于是为其取了个莫可言说的乌骚之名。

青蛇藤,为多年生攀援灌木。幼枝灰白色,老枝黄褐色,密生皮孔。叶柄短,叶对生,半革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花是萝藦科花常见的形状:

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苞片卵圆形,有纤毛。

花萼深5裂,裂片卵圆形,有纤毛。

花冠深紫色,深5裂,裂瓣略向右旋转,互相迭合,内表面密具白色柔毛。副花冠环状,5裂,裂瓣线形,有长柔毛。

可裂开的果成对排列,长圆柱形。种子小,长圆形。花期4月。果期8月。

其茎乌骚风,又名乌骨鸡、黑乌骨,黑骨头、铁夹藤。

味辛、微苦,性温。辛走气而祛风入肺。微苦走骨而除湿入肾,且辛苦之味均入血中,故能行血活血,通畅血脉,消散瘀滞。加上温性能散寒壮阳,由此祛风散寒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肢体麻木,腰痛,跌打损伤。

选方:

1、治风湿手脚麻木:

乌骚风9g,红活麻根15g,胭脂花根30g。炖肉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红活麻为荨麻科植物掌叶蝎子草或湖北红活麻的全草。性味辛寒,祛风除湿,利水消肿。

胭脂花根甘苦平,利尿泻热,活血散瘀。

二味与祛风除湿的乌骚风共治病症。

2、治风湿关节疼痛:

乌骚风15g,刺五加9g,风仙花根9g,红牛膝9g。泡酒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刺五加辛温,微苦。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久服“轻身耐老”。南北朝《炮炙论》载其有“阳人使阴,阴人使阳”的作用。

凤仙花根苦辛平,活血止痛,利湿消肿。

红牛膝苦甘酸平,补肝肾,强筋骨,逐瘀利尿,引血下行。

三味与乌骚风共治风湿关节疼痛。

3、治跌打损伤肿痛:

乌骚风12g,石吊兰12g,香巴戟12g,地苏木12g。水煎,加酒适量兑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石吊兰苦辛平,祛风除湿通经络。

香巴戟是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辛温之性活跃于肝、膀胱经,可治跌打损伤血胀,四肢筋骨风毒引起的麻木,筋骨疼痛。

地苏木为金星蕨科植物披针新月蕨的根茎及全草,散瘀血,除湿。

四味与乌骚风共治病症。

以上就是乌骚风入药选方,从其有毒却又祛风除湿,让人联想到名气更大且有毒的草乌川乌,救风湿痛于水火的次数更多。而由乌骚风煎汤服不能超过12克的用量,再次印证了一个真理:中药之秘在于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