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蓖麻蚕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00

蓖麻蚕

文/张玉兰

说起蓖麻我想六十年代以上的人都知道吧!那个时候公路旁、大渠沿子、洛河岸边到处都是。
它叶子很大,像一个张开的大手掌,株杆长的很分散,有红杆,有绿杆。蓖麻的用途很广范,它的籽可以榨油,油即耐高温也耐低温,是工业用油的最爱。它的叶子可以治疗痔疮,茎可以风湿病,它的作用非常大,但是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它的叶子还可以养蚕。
在七十年代初,我县是个棉花大县,种植棉花面枳占了全县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也是我县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是棉铃虫也很多,省农科院就研制了一种蜂来制止棉铃虫的泛滥,这便是赤眼蜂。
哪来的那么多的蜂呢?所以就有了蓖麻蚕,蓖麻蚕不像咱们的桑蚕宝宝那样好看,那样可爱。而是很怕人的那种,长大了有四五寸长,黑白相连,如果让我形容它的美,我还真找不到适合它的好词语来。
我们接到养蚕的任务,那时己经长成幼蚕,七天一龄,到三龄期己经很怕人,吃的也特别的多,本来是一个科室来养,后来发展到全部人员都出动采摘蓖麻叶。时间长了,蓖麻叶子让我们采完了,省农科院让采摘椿树叶子,终于等到它结茧蛹的时候。
等到茧娥出来产卵时,放在纸上,编号,按顺序时间记录,在让赤眼蜂在蚕卵上产卵,每个赤眼蜂都有个针尖的输卵器,当它把蜂卵寄生到蚕卵时,等棉铃虫产卵高峰期。我们会把带有赤眼蜂的卵送到棉田里边去,用回形针别在棉叶上,这样,棉铃虫产卵高峰正好遇见赤眼蜂产卵,正好钉在棉铃虫的卵,这样棉铃虫卵就变成赤眼蜂卵,大大的减少了病虫害,这叫《生物治疗术》。
我国各行各业都有科技人员,农科所每个农作物都有研究者,当年我们一起,搞赤眼蜂的同事现在还在生物研究——生物研究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午都要按时进行!也可能是当初的时间准时,对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至今,我无论干什么,时间观念特别强。对工作认真负责是我的一惯作风。时代发展很快,农民在不用依靠棉花作为经济来源。而是多种经营,多种发展,自然收入也高了!这一切都归功于党的政策好!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随笔·张玉兰】安乐村由来

【大荔文学·随笔·张玉兰】又到雷雨季

【大荔文学·随笔·张玉兰】村西头的大渠

【大荔文学·随笔·张玉兰】有灵性的猫
【大荔文学·沙苑采风·张玉兰】沙苑行
【大荔文学·吃在大荔·张玉兰】蒸面,妈妈的味道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我有一棵蝴蝶兰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沙苑的风,沙苑的路——沙苑(二)
【大荔文学·随笔·张玉兰】采桑叶 ——沙苑(一)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战友,亲如兄弟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为孩而疯的小姨,你在哪里?
【大荔文学·随笔·张玉兰】二十四小时缘份
【大荔文学·随笔·张玉兰】挠粉
【大荔文学·随笔·张玉兰】槐花飘香
【大荔文学·影评·张玉兰】观看《跨过鸭绿江》有感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父亲微微驼着的背好像弯了好多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又到腊月二十三
【大荔文学·随笔·张玉兰】相伴一生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愚蠢的爱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非遗让夕阳更美丽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四十年的时光
【大荔文学·随笔·张玉兰】我的歌友姐妹们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三十年前热河结缘,今天故乡共团圆
【大荔文学·游记·张玉兰】再游黄河岸
【大荔文学·随笔·张玉兰】母亲每天盼望着我的归来,现在我也盼望着与母亲在梦中相见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北京的哥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三河口记忆
【大荔文学·随笔·张玉兰】“老年大学”让我圆了大学梦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我老家的邻居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满天飞的故事

作者简介

张玉兰,生于1957.年1月,初中毕业,退休职工。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杨荔佳  魏艳玲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蓖麻,处理农业上的虫害问题

    第一个知道这个名字,是老认错植物的爸爸指着曼陀罗说是蓖麻子.说一个邻居吃这个治风湿病,然后就精神失常了.算了,都有毒,也就不怼他了. 第一次见到这个植物,是逛植物园的时候,看到一个学妹给另外一个学妹说 ...

  • 杂交蓖麻的生长特性与化控除草技术|山东家祥蓖麻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蓖麻属大戟科(Euphorbiaceae)蓖麻属(Ricinus communis L.).原产非洲东部,从非洲传入亚洲,经亚洲传入美洲,再传入欧洲.在温带地区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而在热带和亚热带低温度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我老家的邻居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62 我老家的邻居 原创/张玉兰 一九五九年黄河滩大移民,我们上八户村移民到安仁镇,新华村,一个村分到了四个小村,郑家庄,刘其营,赵家寨,我家分到佘家营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三河口记忆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75 三河口记忆 原创/张玉兰 七十年代初,在华阴上学.那时我十四岁,骑着自行车从朝邑向东,走大坝上,大坝尘土飞扬,自行车很难动弹,每走一步都举步维艰.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北京的哥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85 北京的哥 原创/张玉兰 那是2018年7月,我们受内蒙.通辽战友兄弟的邀请,前往内蒙.本来走石家庄也行,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想走北京,也可能是我们还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三十年前热河结缘,今天故乡共团圆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13 三十年前热河结缘,今天故乡共团圆 原创/张玉兰 那是八十年代底的一个盛夏,我在隆化县城以北三十公里的张三营工作.那个地方比较落后,交通各方面都不是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非遗让夕阳更美丽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81 非遗让夕阳更美丽 原创/张玉兰 人都说退休了生活无味了,为了让生活更美好,退休人不休,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我办过梦想艺术团,和朋友合作过婚庆公司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愚蠢的爱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96 愚蠢的爱 原创/张玉兰 今天我给大家讲几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都是本人的朋友. 故事从七十年代开始,在华山脚下有这样一户人家,兄妹四人,父母六口人,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东三支大渠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08 东三支大渠 文/张玉兰 前几天晚上第一次参加读书会,听了王凌琴老师的龙首渠的分享,让我突然间想起东三支大渠,它也属于洛渠的支流.        它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大嫂

    630 大嫂 文/张玉兰 七月三十号这天,是大嫂入土为安的日子.这个夏天最热的三天让她占用了,难到说这就是命吗? 我的大嫂是世界上最苦命的人,苦到什么程度,我慢慢道给你听. 从生下来就送人,养家养了几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情缘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37 情缘 文/张玉兰 七十年代末,我邻村有户人家,兄弟姊妹十个,六女四男,男方找媳妇很难,都嫌弃他们兄弟多. 有一天他们村里我干哥的父亲来我家办事,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