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湿疹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在收集《实用中医美容金方》、《张志礼皮肤病临证杂谈》、《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之皮肤病》、《皮肤病-大国医经典医案诠解-病症篇》、《皮肤病名家验案精选》、《皮肤病中医外治方剂学》等六本中医专著中所有治疗湿疹中药饮片内服与外用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构建数据库,进而以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熵聚类为主要的数据挖掘方法,提取、分析中药处方治疗湿疹时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以及挖掘新处方等。同时从不同的支持度,多层次地对核心药物组合和生成的新处方进行深度分析以及网络展示,并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专家的经验,从中总结了中药内服与外用治疗湿疹不同分期的关键治疗法则、药物组合和核心处方。同时还利用此分析方法对含有生地黄(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的处方进行了深度挖掘与分析。另外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得出了多对药物组合,选取其中使用频次和关联度均高的“白鲜皮-地肤子”药对组合,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通过构建白鲜皮-地肤子药对化合物-预测靶点网络、湿疹相关的PPI网络、与湿疹相关的白鲜皮-地肤子药对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来系统地分析白鲜皮-地肤子药对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

结果:(1)收集整理了治疗湿疹的206首内服方,涉及的药物有229味,其中使用

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生地黄(93次)、白鲜皮(90次)、薏苡仁(71次),而搭配使用的药对频次最高的分别是“黄芩、生地黄”(44次)、“生地黄、赤芍”(43次)、“白鲜皮、生地黄”(41次)、“白鲜皮、薏苡仁”(41次)。由此可见对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湿疹,清热凉血祛湿是主要治疗原则。对所有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进行了统计,其中寒凉药物占62.1%,苦味(苦、微苦)占所有药物五味中的35.2%,入肝经药物占17.5%。因湿疹多表现为血热,肝又主藏血,故治疗湿疹的药物主要为苦寒入肝经之品。再根据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4味药物核心组合18对以及9个新处方。结合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以及临床医师的经验,认为

新处方中有5组处方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荆芥_车前子_泽泻_蝉蜕”组合,本方的主要功效是利湿、止痒。经对其组成的药味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分析,认为其主要作用是以抗炎消肿,减轻渗出为主,与湿疹发生的病理机制相符合。“何首乌_桑叶_蝉蜕_蛇蜕”组合,本方的主要功效是滋阴养血、润燥止痒,可用于慢性湿疹属血虚风燥者。“黄芩_丹参_茯苓_栀子”组合,本方的主要功效是清热活血祛湿,既可用于湿疹初起,也可用于慢性湿疹见瘀血阻滞者。“黄苗_苍术_桂枝_猪苓_茯苓”组合,本方的主要功效是益气祛湿,适用于慢性湿疹属气虚湿阻者,并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降低湿疹的反复发作。“黄芩_生地黄_车前草_龙胆_陈皮_茯苓”组合,可用于急、慢性湿疹的治疗。故以上

5个新处方各有侧重,基本上涵盖了湿疹病机虚实的各个方面热、湿、虚(气、血)、燥、瘀,临床上可以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2)具体分析使用频次最高的含生地黄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通过药物的网络分析发现生地黄配伍的多为清热凉血、除湿解毒止痒之品。而与生地黄搭配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分别是“黄芩、生地黄”(44次)、“生地黄、赤芍”(43次)、“白鲜皮、生地黄”(41次)、“苦参、生地黄”(38次),说明治疗湿疹时,主要以清热凉血祛湿为主,尤偏重于清热祛湿。

(3)收集整理了治疗湿疹的100首外用方,涉及的药物有90味,其中排名前14味药按照其功效可分为3类清热燥湿(黄柏、石膏、苦参、地肤子、黄芩、白鲜皮、黄连)、燥湿杀虫(白矾、轻粉、滑石、蛇床子、花椒)、清热解毒(冰片、青黛),由此可见清热燥湿杀虫法是外用治疗湿疹的主要原则。通过药物的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演化出3-4味药物核心组合18对以及9个新处方。结合临床医师的经验,认为新处方中有4组处方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牡蛎_龙骨_海螵蛸_雄黄”组合,根据对其药味的药理分析,可用于湿疹创面的收敛固涩和消肿消炎的作用。“蛇床子_苦参_苍耳子_地肤子_白鲜皮”组合,其功效可能倾向于通过抑制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迟发性超敏反应引起的湿疹。“黄柏-槟榔-黄连-滑石-青黛”组合,其作用机制或与新处方2有相似性。“甘草-大黄-珍珠粉-珍珠母”组合,认为本方对慢性湿疹伴有皮肤增厚、苔藓样变者具有更佳的效果。(4)对白鲜皮-地肤子药对组合进行多成分、多靶点复杂网状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初步推断白鲜皮-地肤子药对的有效成分是通过RXRA,NCOA2,AR,RELA,TNF,IL6这些靶点来发挥作用的。

结论:对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湿疹,清热凉血祛湿是主要治疗原则,生地黄和白鲜皮是临床医生普遍重用的药味。再根据不同病机随症加减药物,守法而不泥法。对于慢性期湿疹,除了湿、热以外,还应考虑久病多虚(血虚、气虚)、多瘀以及生燥的特点。通过熵聚类分析,生成9首新处方,经评价筛选的5首内服核心新处方可供临床选择使用。对于内服药物中使用频次最高的生地黄,与其配伍使用频次高的多为清热凉血、除湿解毒止痒之品,为龙胆泻肝汤的加减方。而配伍使用前四位的药物组合分别是“黄芩-生地黄”、“生地黄-赤芍”、“白鲜皮-生地黄”、“苦参-生地黄”,说明治疗湿疹时,主要以清热凉血祛湿为主,但更偏重于清热祛湿。与内服方配合的外用药,其主要作用在于燥湿杀虫止痒,以期尽快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同时,外用药对于慢性湿疹亦有治疗作用,而非仅仅是对症用药。故根据临床评价,经筛选的4首外用核心新处方可供临床选择使用。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白鲜皮-地肤子药对治疗湿疹的多成分、多靶点复杂网状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白鲜皮-地肤子药对治疗湿疹的相关机制,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