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记忆 || 村子系列散文之四:拓路兴教/轩诚清读(第494期A)
张妥者,西安北城一小民也,江湖之中人称妥叔。妥叔祖籍山西,自幼年便居西安北城,被著名作家张敏称为“最值得期待的用文字创造大北城历史之人”。我们每周三,会连续刊发妥叔的系列散文“村子”,让我们一起跟随妥叔的笔触,感受西安大北城的人文历史与市井文化。
文/张妥
导语/诵读:梁轩诚
农耕文明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经济,生产单位基本是以户为主,所以没有宏阔的胸怀。表现在交通上就是没有宽阔的大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抵御匈奴,快速运兵,修建了南起淳化北至包头的古代高速公路——秦直道;为了发展经济,方便交通,又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向全国东西南北辐射的高速公里网——秦驰道。这都是国家级的建设项目。然而两千年后,与秦朝首都咸阳近在咫尺的尤家庄附近的村庄,依然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他们走村串户,走得多了,就成了路。这些路,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公式上所说的,连接两点最近的距离就是直线。距离是短了,然而都呈不规则状。
尤家庄连接西安城的道路就是各个村子互相连接后的各个折线。到城里去逛逛,那是农人们光宗耀祖的骄傲。要走这么远的距离,必须有好的鞋子,而且鞋子不能有洞,城里人最是势力眼的,他能从你的穿着上表现出对你的尊敬和不恭,所以,一双光鲜的鞋子,是一个农人自尊的需要。
妇女们把那些破布烂衫收集起来,剪成一张张大小不一的面料,熨平。打起一锅浆糊,把一张张面料黏贴起来,阴干,称为“褙子”。比照着大人、小孩的脚板大小和形状,拓成鞋样子,仿照鞋样子,剪下“褙子”,包上一块崭新的白布,开始用锥子纳鞋底,所以,很多地方都把这样的鞋底成为“千层底”。再用较薄的“褙子”做成鞋面,用锥子引线,缝制在鞋底子上。然后,用“楦头”——一种仿制人脚的木制工具——撑在新作的布鞋里面,经过一天的时间,鞋子就可以使用了。正因为制鞋是如此不易,所以,农人们对鞋子异常珍惜。他们到城里去,用一根绳子的两头各绑住一只鞋子,挂在脖子上,路过村庄或是到了城里,才把鞋子放下来,用野草或树叶吹打干净脚上的灰尘,才伸脚穿上。
后来,现在命名的未央路的前身——当时叫做草滩路——开通了,尤家庄在涝池南岸修建了一条东西村道,连接起了附近的村子,包括北康村、王前村。
顺着这条村道到王前村去,途径一个陵冢,我们都叫它为大冢。原来这是西汉王朝前期留下的一个历史遗迹。西汉十二帝,分别是高祖刘邦,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询,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和孺子婴,都在尤家庄西边的西汉都城长安城坐江山。其中汉宣帝刘询不是按照“父死子继兄终弟即”的惯常制度继位的。宣帝即位后追谥自己的母亲王翁须为“太后”,我们经过的大冢即是王翁须之墓。王前村王姓村民自称是王翁须的后人,也是自己先祖的守陵人。如果一代人按二十年计算,为了守卫自己祖先的陵墓,这个家族守望了一百代了。我们经常上到大冢上四围而望,但见天高云淡,绿浪如茵。
再后来,这条村道废弃了,在尤家庄北头早已拆除的魁星楼和北村墙的地方,修建了一条新的东西方向的道路,这就是现今凤城四路的前身。又在尤家庄庄田的最南端,修建了东西方向的道路,即今日的凤城三路。尤家庄原址,东有未央路,西有文景路,南临凤城三路,北接凤城四路,四方通衢,融入了城市。
一九五九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新建立的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学就坐落在尤家庄村北,坐北面南,校门口正对尤家庄街道。从南向北俯瞰六十六中,呈东西两部分。西部,是非常大气的操场;东部,是非常整齐的教学区。其中东部南端,是办公区和会议室,北部是教学区和食堂。每条道路旁边都是四季青围护,“文纤花”开出淡红的花枝,槐花开时,馥郁着整个校园。小时候,经常溜进校园,希望吮吸知识的琼浆。
为了结束各自然村分别设置小学不同年级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弊端,在汉城公社(尤家庄后来隶属于汉城乡,汉城公社)统一安排下,尤家庄所在的五个自然村组成的大队,开始建设一所完全小学,其时,这个大队叫做永丰大队,于是,小学被命名为“永丰小学”,该名称现在依然在用。永丰小学建设时,选址在尤家庄村西的农田,尤家庄俗称为“墙背后”,就是尤家庄西村墙背后的一片土地。
当时大约是一九七二、一九七三年吧,我正在翁家庄的一所破庙里上小学二年级。翁家庄的土地庙建得比尤家庄还规整,在村子正街的正南方,村子正街的北面是村门,格局与尤家庄相反。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钟表很少,就连老师也没有手表,我们上学、放学基本上看太阳光投下的树木的影子或是建筑物的影子。有一次,大概是阴天,没有太阳,掌握不了时间。估计快到放学时间了,老师让一个同学回家看离十二点还差多少。该同学回家看后对老师说:钟表那个针离十二点还差这么长。说着,右手拇指和食指比划出一段距离。老师当时笑得都岔气了。这时我就看老师的眼睛向我转来,吓得我心里突突直跳,怕老师叫我去看时间。因为我家没有钟表,我也压根弄不懂时针和分针的关系。好在,老师转了一下眼睛,说:放学吧。于是我们像鸟儿一样叽叽喳喳离开了窠臼,打打闹闹着回家去了。
我们班共四十几个同学,其中光尤家庄就占了三十多个,其余十几个是翁家庄的。我那时显得人缘好,全村的男女同学上学去先到我家来叫我,等我吃完饭,大家幺幺喝喝地一块翻着跟头、打着列子(侧手翻)去上学。大家还还发明了“飞机”、“大炮”的游戏。所谓“飞机”,就是前边一个人猫腰、两臂后伸,左后方和右后方的人两手交叉,两手分别与前边的人和旁边的人相握,搭成一个三角形,一个人骑在三边形上边,就是飞机驾驶员。谁当飞机驾驶员呢,当然是我了。所谓“大炮”,就是一个人猫腰,双手握拳前伸,作为炮架,后边一个人同样动作,趴在前面人的身上,作为炮筒。谁是炮筒呢,依然还是我。正因如此,日后我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坏分子”的时候,还有人曾经说过我其实从小就有“坏分子”的基因。——这都是后话
那时我们先用铅笔,后用钢笔。钢笔有多种规格。一般钢笔都有一个“笔肠子”,软管,用于汲取和储存墨水。还有一种类似于肌肉注射的针管,也是用来汲取和储存墨水。忽然有一天我座位周围有一种酸腐味道,我一口咬定是我的同桌、某女同学身上味道,对她进行羞辱。我的女同学又羞又臊,怕得抬不起头来。直到我打开钢笔,才发现是我的针管状钢笔里边吸水的软材料发出的酸腐味道。四十五年了,每当想起这件小事,心情都非常难受,我伤害了一个弱小、无助的心灵。我恨那时的我是多么蛮横啊。
永丰小学开始建造时候,发动我们小学生支援学校建设,我们每个人都从翁家庄的破庙里向一里外的新校址搬砖。女同学劲儿小,一人搬两个,男同学一人搬四个,我总是不拉人后,每次搬五个,一趟下来,累得热汗直流。
永丰小学建起来了,是一个完全小学,共有五个年级。那时候毛泽东主席发表了《五.七指示》,其中说到:学生不但要学工学农学军,还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进行下去了。按照此项指示,全国学校进行了改变,一是停办了大学,缩短了中小学,小学由六年缩短为五年,初中高中由原来的一共六年缩短为四年。永丰小学的五年制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学校坐南面北,开门在现今的凤城四路上。进得校门,左右两边是一排平房,是教师的办公室和宿舍。直对着校门是一尊照壁,红砖白墙,上写宋体红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照壁后面,是一处小小的树林,是我们学生负责看管的白杨树。每到下午放学,我们都要打上一桶水,浇灌自己分管的白杨树。记得我曾在白杨树上用小刀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等我小学毕业,我的名字与原来相比,字体大了很多。我抚摸过我的白杨树,依依不舍地走进了中学的校园。
小树林的东西两边共有四座建筑物,每座都有三个教室,木门木窗,玻璃镶窗,干净亮堂,和原来的破庙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学校的操场设在最西面,安置着一个篮球场。那是我们活动场地,更是我们快乐的源泉。永丰小学的篮球运动之后在汉城公社教育界赫赫有名,一度还曾代表公社在西安市体育场参加了郊区的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战绩。那时,我曾经是篮球队的队长,身披着“8”号的战袍。老师对我们寄予厚望,在我们的运动衣上喷着鲜红的字体:蓓蕾。
然而,在这个校园内,我,小小的年纪,过早的尝到了生活的苦涩。
201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