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学的千年深耕与马学的百年传播(二)言盈天下的显学-刘长明,沈大光

墨学的千年深耕与马学的百年传播
---以中马会通为中心的考察
刘长明,沈大光

(山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二、言盈天下的显学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救民于水火之中,墨子行万里长路,播“十论”薪火,广收门徒,名下高足数百人之众,有一技之长的门徒不可胜数。一时间,墨家学派声势浩大,墨学很快成为诸子共仰的显学。史载,墨家“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其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吕氏春秋·当染》)。

1.天下之言,荣归墨家,独占鳌头压群芳

在先秦诸子中,作为唯一的底层劳动者的代言人,墨家以其独树一帜的平民特质异军突起,在战国时期群雄逐鹿的风云际会中大显身手,势压道、法、儒诸家,成为当之无愧的“世之显学”。“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便是墨压群芳的真实写照。墨学要义,既蕴含高远的理想,又巧接地气,具有其他各家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堪为一骑绝尘,以致非十二子的荀子愤愤地哀叹:“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荀子·成相》)包括楚惠王在内的许多诸侯国君也慨然长叹:《墨子》,“良书”也!墨子人格与学说的双重魅力甚至征服了他的反对者。批评过墨子的庄子敬佩墨子的“好学而博”,由衷地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谩骂墨家为“无君无父”之禽兽的孟子,也不得不承认墨学势头盖过儒门的事实,并高度肯定墨家“士志于道”的精神品格:“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墨家不屑于夸夸其谈者,而是选择了与底层劳动者共命运。惟其如此,墨子指责“足以丧天下”的儒之“四政”:“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又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又以命为有,贫富寿夭、治乱安危有极矣,不可损益也。为上者行之,必不听治矣;为下者行之,必不从事矣。此足以丧天下。”(《公孟》)正是在非儒与重塑中,墨家学派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成为言盈天下的显学。

2.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数墨家

墨子大办教育,践行“有道者劝以教人”的主张。在先秦诸子中,墨子是一个为数不多的有系统教育思想和躬身教育实践的教育家。墨家之学,教育对象既有王公大人,也包括“农与工肆之人”、“匹夫徒步之士”,几乎“遍从人而说之”(《公孟》),很好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施教思想。

按照墨子给出的贤良标准,墨家教育紧紧围绕“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而展开。墨家学堂,是世界上最早的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的综合性教育机构。与儒者提倡“学而优则仕”,专事道德说教而不屑于“末技者流”相反,墨家教育,是包括人文、科学、技艺、军工、逻辑在内的全科教育。不足一万字的《墨经》,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其突出的科学成就,为战国诸子所望尘莫及。梁启超惊呼:《墨经》是祖宗遗下的无价之宝!

墨家之学,因材施教。墨子认为,教育“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耕柱》)。

墨家是一个力行学派,不尚空谈,特别重视力行教育。为了“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兼爱下》),墨子告诫弟子:“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修身》)“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修身》)的实践性教学原则,便是以行为本的劳动本位思想在墨家教育观的体现。

3.用墨则仕,非墨则去,享誉列国墨成规

墨家秉承义高于禄的出仕原则,用墨则仕,非墨则去。墨子曰:“言义而弗行,是犯明也。绰非弗之知也,禄胜义也。”(《鲁问》)按照墨家的规定,为了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而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坚守墨义,墨政不行,宁可去仕。史载,“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惠王”(《贵义》),楚惠王受墨子书而读之,惠王盛赞其书为“良书”却不用其道。结果,楚国虽厚禄挽留,墨子坚辞不受,表示:道不行不受其赏,义不听不处其朝。承载墨家使命到各国去治国理政的墨家弟子,也必须谨遵墨家纲纪,践行墨家大义,并向墨家学派上交一定额度的俸禄,以实际行动践行“有财相分”的主张。久而久之,墨家之规,享誉列国,一度成为美谈。

4.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天下士子尊墨者

墨家有严格的自律精神,为践行墨学,总是言必信、行必果,口言之而身必行之,“以绳墨自矫”,葛衣短衫,以身作则,亲自劳作。墨门弟子组成的融宗教性和政治性于一体的社团,兵分多路奔走于齐、鲁、宋、楚、卫、魏诸国之间,传教布道,成己成人。

这个颇具实践品格的学派,有严密的组织纪律,甚至可以说,其学派组织形式与活动规制更像一个具有宗教色彩的践行墨义的军事集团。墨子为救治乱世开出的药方,首先是墨家自身的行动准则。墨子节用,主张人类享用以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数量为界限,自己便身体力行,其衣食住与丧葬的标准是:“‘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型,粝梁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率。”(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墨子主张人人必须劳动,墨家弟子都是身先士卒的劳动者。为了践行自己的诺言,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如果必须在道义和性命之间做出选择,即使为理想献身他们也在所不惜。孟胜殉义,便演绎了墨家为践诺道义慷慨赴死的悲歌。

墨家己诺必诚、赴人之危厄、救人之急难的品格,是其他学派所不具备的。儒不言利而趋利,墨不言善而向善,其人格魅力征服了天下士子,从而也使得墨家在先秦众多流派中脱颖而出。《淮南子·道应讯》称赞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者”。

(转自中国荀子网)

----------------------------

荀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一)荀子其人其书-廖名春

荀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二)荀子的思想与学术-廖名春

荀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三)《荀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廖名春

-------------------------------------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一:荀子是谁?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二:评性恶论可怕吗?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三:如何改变人恶的本性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四:走近圣人的阶梯(一)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五:走近圣人的阶梯(二)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七:李斯的悲剧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八荀子论天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九荀子何以能论天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荀子——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人(1)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一荀子——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人(2)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二礼——荀子的欲望秩序论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三荀子的治世模式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四荀子的义利观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五独尊儒术,谁之儒?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六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桩最大冤案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八荀子的教育大目标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九音乐之用何在?—荀子的艺术观

刘志轩荀子漫议二十荀子论兵

刘志轩荀子漫议二十二品德的力量

刘志轩《荀子》电视小说

第 一 章   路漫漫兮归齐

第 二 章   阴谋与阳谋

第 三 章   三为祭酒

第 四 章   一石激起千重浪

第 五 章   太庙前的较量

第 六 章   年终上计的对决

第 七 章   济水平叛

第 八 章   人与禽兽

第 九 章   邪恶对正义的审判

第 十 章   智者的悲哀

第十一章   春申君请贤

第十二章   一曲唱别离

-----------------------------------

帝王之术:《荀子》三十二篇

(提醒:必须在荀卿庠读书会学习三年,荀子嫡系孙面授心法)

劝学  修身  不苟   荣辱    非十二子  非相   仲尼

儒效  王制   富国   王霸  君道   臣道   致士   议兵

强国  天论   正论   礼论  乐论   解蔽   正名   性恶

君子  成相   大略   宥坐  子道   法行   哀公   尧问

荀子思想评论(2017)

荀子大一统思想探赜

《论语》《孟子》《荀子》《素书》《百家姓》《道德经》《金刚经》《韩非子》《武林秘籍》《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略六韬》全文整理……

《庄子》《论衡》《春秋》《管子》《墨子》《鬼谷子》《商君书》《尉缭子》《金瓶梅》《推背图》《素女经》《烧饼歌》《马前课》《梅花诗》《藏头诗》《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公孙龙子》《吕氏春秋》《二十四史》《乾坤万年歌》《黄蘖禅师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