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三:如何改变人恶的本性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三:如何改变人恶的本性

作者:刘志轩

人性修养是一个关乎每个人的大题目。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所以他讲人性的修养主要是个人的内心修养,孟子认为如果我们不断地修养自己的内心,每一个平凡的人,最终都会成为像尧和舜一样伟大的人。

荀子主张人性恶,在人性的修养上也就与孟子不同。荀子虽然也写下《修身》、《荣辱》等专讲自我修养的文章。但是在人性的修养上荀子更看重外部条件的引导和约束。荀子说:"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 理,而归于治。”

荀子不相信单纯的自我修养就能修出善良。历史和现实的许多事实也证明,个人内心修养很重要,听起来也很美,但是很不可靠。许多很明白的人,都跌倒在利益诱惑之下。

荀子倡导“化性起伪”, 用人为的办法改变人恶的本性,引导、制约人性走向善良和崇高。并且提出了“化性起伪”、改变人恶的本性的具体措施。

荀子给出的具体措施是:“师法之化,礼义之道”。这句话讲了三条“化性”的具体办法:第一条是老师的教导,第二条是法律的规范,第三条是礼义的约束。这三条相辅相成,一条都不能缺少。

荀子开出的三条改变人本性之恶的措施,看起来简单,但是,内涵非常丰富,它融入了儒家、法家、道家的思想,是对中华文化的精华总结。

在荀子之前,儒、法、道三家各唱各的调,各走各的道,门户紧闭,老死不相往来。荀子打破了门户之见,把它们吸收融合于一起,组成人改恶从善的途径和治国理政的方略。两千多年每一个朝代的治理,都必须把荀子讲的这三条做好,国家才能够安定和谐,否则就人心混乱,社会不安,甚至亡国。

所以,荀子讲的“化性起伪”三条件,既是改变人恶的本性必须的途径,也是治国理政的必有方略。

对照一下荀子提出的这三条,联系实际,看一看今天我们做得如何。

首先,关于老师。荀子这样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严师而惮,可以为师;耆(qi)艾而信, 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 可以为师;知微而论, 可以为师。” (《荀子致士》)。就是说,老师除了有渊博的学问之外,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要有尊严和威信;二要有丰富的阅历和崇高的信念;三要有讲授能力,而且有条有理,不凌不乱;四要能精通教材的精粗,善于阐发微言大义,而不是记问之学。我们的老师具备此四项基本条件的比例有多少?

荀子还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存。”(《荀子大略》)。思想家荀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教育和教师的作用提高到国兴衰、法制存废的高度。

不用赘言,我们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与荀子讲的,差距是很大的。

第二,关于礼义。荀子这样说:“人无礼不生,国无礼不宁。”“不知礼,无以立。”“礼”重要到个人生存和国安宁的地步。

从五四以来,打倒孔家店,把礼义视为封建,视为腐朽。一度曾经出现孩子在家里和爸爸讲平等,进门叫爸爸同志。学生在学校和老师讲平等,见到老师不鞠躬。我们民族的许多传统礼义也不再延续。比如年除夕一家人团聚,子女要给爷爷奶奶、父母等老人拜年,端午节邻里间相互送艾、送香囊,中秋节一家人团聚在月下拜月等等,如今这些民族传统都没有了,只剩下喝酒吃饭。失去了这些千年相传的亲情礼义,家庭的温馨淡漠了,民族的凝聚力也减弱了。

第三,关于法律。荀子说:“法者,治之端也。”“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我们的国家很长时间是人治,而不是法治。近些年来我们制定了许多法律。但是,人民对法律的公正执行,心存忧虑。

轻视礼义的作用,老师失去了尊严,法律失去了公信力,和荀子讲的“化性起伪”、改恶从善的三项条件差距如此之大,人恶的本性怎么能不无节制膨胀,社会怎么不乱象丛生呢?

社会正面临着一场文化危机,民族正在不知不觉中丧失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这种危机的根由,远可上追朔到鸦片战争打碎了天朝盲目自大的幻景,近可说到改革后西方价值观对人民信仰的冲击。

社会的严峻现实。提出,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凝聚和打造强大的精神和力量。号召我们学习与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采用各种办法弥补社会的短板。这是事关命运的伟大国策。

这篇稿子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了最近见到的两张照片,一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一所名校,慰问有三十年教龄的老教授。老教授们胸前带着红花,坐在前排,学校的领导们站立在他们的身后。另一张照片时隔三十年,是上个世纪90年代,又一位领导到北京的这所名校,慰问在科学上有突出成就的老教授,这位高级领导和校长们坐在前排,而几位有突出成就的老教授,其中有两位八九十岁的老教授,弯着腰站在领导们的身后。看了这两张照片,感觉反差太大了。展示这两张照片的人没有做评论,我在这里也不做评论。在和劳模照相之前发现有两位年老的劳模站在身后,立即把老人请到前排坐下,一同照相。这段视频一下子在网上传疯了,大家纷纷给点赞。

这件事情让我感慨很深。我想,无论今天我们的社会还有多少违背传统美德、让人心头不悦的事情,但是,当家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定会一步步继承和发扬起来,我们复兴的伟大事业一定能够胜利实现。

(转自中国荀子网)

-----------------------------------

荀卿庠  >>>

1.《荀子》-传统文化,国学经典。

劝学篇  修身篇   不苟篇  荣辱篇

非相篇  仲尼篇   儒效篇  王制上

王制下  富国篇   王霸篇  君道篇

臣道篇  致士篇   议兵篇  强国篇

天论篇  正论篇   礼论篇  乐论篇

解蔽篇  正名篇   性恶篇  君子篇

成相篇  大略篇   宥坐篇  子道篇

法行篇  哀公篇   尧问篇

赋篇  非十二子

2.《百家姓》-姓氏文化,家族历史。

已经整理发布的中华姓氏拼音排序查询:

a  

b                

c                  

d          

f                  

g    芶  勾  句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萧  肖      

y        喻  谕  渝 云 陨 妘  芸  贠  员

                

z               俎(且)    中行         

(0)

相关推荐

  • 【第407期】音频学《论语·阳货篇第2章》“性相近,习相远”是何意?

    音频学<论语·阳货篇第2章>"性相近,习相远"是何意? 17·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里所谓"性",指天赋的本性 ...

  • 浅谈先秦儒家之小人形象

    在各种思潮激荡与融合的春秋战国时期,先秦儒家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 朵奇葩,其彰力显现无疑,其价值难以估量.在这一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 家从人性的角度诠释人及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

  •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八荀子的教育大目标

    荀子漫议十八荀子的教育大目标 作者:刘志轩 家庭最为关心的是孩子的成长,社会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提升人的素质.此两者集结于一点,就是教育. 荀子所处的时代,战争不断,思想混乱,社会如何和谐太平,成为人们的 ...

  •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六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桩最大冤案

    荀子漫议十六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桩最大冤案 作者:刘志轩 上一篇<独尊儒术,谁之儒?>,答案是汉代"独尊儒术"所尊崇的是荀子儒术,而不是孔孟儒术.荀子儒术在汉唐一千一百年间 ...

  • 刘志轩荀子漫议十五独尊儒术,谁之儒?

    荀子漫议十五独尊儒术,谁之儒? 作者:刘志轩 传统文化儒为大, 孔子之后分为八. 独尊儒术两千载, 可知所尊为谁家? 这个问题如何回答?我感觉,我们许多人都还蒙在鼓里.正确答案究竟如何?且让历史事实说 ...

  •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荀子——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人(1)

    荀子漫议之十荀子--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人(1) 作者:刘志轩 有人批评中国的传统哲学没有认识论.事实上,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正确回答了认识论的一系列问题. 荀子说,人认识一件事物,第一个阶段, ...

  •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八荀子论天

    荀子漫议之八荀子论天 作者:刘志轩 荀子写过一篇文章叫<天论>. 在战国时代,"天"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个谜.老子.孔子.孟子等先秦诸子百家哲人对于天是什么都说不清楚,他们 ...

  •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九荀子何以能论天

    荀子漫议之九荀子何以能论天 作者:刘志轩 面对荀子的"另类思维"<天论>,我思考一个问题:在众人都对天迷惑不解的时候,荀子为什么能够很清晰地告诉人,"天行有常 ...

  •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五:走近圣人的阶梯(二)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五:走近圣人的阶梯(二) 作者:刘志轩 荀子讲,走近圣人的第三个层次,是"笃厚君子". 所谓"笃厚",就是忠实厚道."笃厚君子&quo ...

  •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七:李斯的悲剧

    荀子漫议之七 李斯的悲剧 作者:刘志轩 荀子有个学生叫李斯,论才华,堪称杰出.一篇<谏逐客书>,有理有据又有情,让秦王政茅塞顿开,改变国策,立即下令废除已经颁发的逐客令,召回所有被驱赶的客 ...

  •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一:荀子是谁?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一:荀子是谁? 作者:刘志轩 荀子,人类轴心时代的伟人.大约在公元前311年生于邯郸,公元前213年卒于兰陵.是距今两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位伟人. 荀子伟大于何处,于今又有何用呢? 啊,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