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灭亡的原因:忽视了水能覆舟的治国理念
引言
安史之乱之后的唐王朝并没有恢复到之前的兴盛局面,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成为唐朝走向灭亡的三大原因,并且这些原因是长时间存在的,例如藩镇割据贯穿于唐王朝的中晚期。唐王朝是一个具有戏剧性的王朝,既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内斗最激烈的时期。
唐王朝的统治者也想要恢复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此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即使如此,也仅仅是唐王朝灭亡前期的回光返照,唐朝走向灭亡的命运并没有被改变。随着政治斗争不断、叛乱频起、朋党之争愈演愈烈,唐王朝的辉煌也宣告终结。
一、藩镇割据致使战争不断
在安史之乱之后,朝廷虽然结束了战争,但是却不能完全解决藩镇割据的军权问题,这些割据势力仍然是一方霸主,联合起来仍然可以跟中央军对抗,并且藩镇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例如财权自主等。节度使得设置,使得藩镇割据的势力从边疆地区扩张到了内陆,形成了一股能够与中央朝廷抗衡的政治力量。藩镇割据之间对待朝廷早已失去了原来的体面,为了利益可以联合不同的割据势力向朝廷施压,而且藩镇之间也会为了争夺利益而进行战争。藩镇与朝廷、藩镇与藩镇之间的战争对抗,加速了唐王朝灭亡的脚步。
对于个中央集团的统治者来说,藩镇割据的局面自然不可能被接受,所以在唐朝的后一百多年里,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不断的进行斗争,这种斗争持续到了唐朝的灭亡时期。中央之所以没有能力完全消灭割据势力,首要原因是割据势力已经形成,二是中央军的力量较弱。在跟割据势力对抗的时期,朝廷为了增加时期,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希望从财力、人力等多方面提高中央军的力量。两税法就是在这个时期确定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改变过去人丁税、实行按照财力大小征税的原则。两税法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用钱征收税,在实行了二十多年之后,朝廷靠着两税法积累起了很大一笔财富。两税法不仅在唐朝得以延续,也被后世所借鉴沿用。
二、朋党之争和宦官弄权
唐王朝的走向灭亡的另外两个重大原因是朋党之争和宦官弄权。朋党之争在唐朝的中晚期愈演愈烈,最为著名的是牛李之争,这一场斗争涉及人员众多,对唐王朝的统治产生了重大影响。朋党之争本身就是贬义词的代表,在唐朝中晚期,朝廷中的各方势力不断登场,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的斗争,导致朝局混乱。
《旧唐书》记载:文宗以二李朋党,绳之不能去,尝谓侍臣曰:“去河北贼非难,去此朋党实难。”
明朝的宦官专政很出名,但是却不能跟唐朝的相比,因为唐朝宦官专政在历史上有一个独特之处:宦官掌握军权。宦官之所以能够掌握军权,主要是从唐德宗开始的,在泾原之乱当中,德宗不得不仓皇而逃。由于行走的仓促,所以德宗只得派禁军保护自己的安全,但是实际上跟随和保护德宗的主要是宦官。当平定了叛乱之后,德宗认为家奴比禁军靠谱,于是让宦官掌握了军权。宦官掌握军权致使宦官弄权的第一步,随后由于宦官去了皇帝的信任,很快就拥有了参政党的权力。宦官对朝廷政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宦官弄权在历史上本就是负面代表,宦官弄权进一步加重了唐朝的内耗程度。
结语
王朝的灭亡,始终是外界关注的重点,也是人们讨论的永恒的主题。任何一个王朝,都需要面对灭亡的问题,唐王朝也不例外,即使辉煌成就达到了中国古代史的顶峰,也未能摆脱灭亡的命运。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弄权,对于封建专制王朝来说,其实都是对皇权地位的挑战。藩镇割据挑战的是皇权的集权,朋党之争和宦官弄权其实是皇权的异化,这两个的靠山其实都是皇权,但是当权力发展到了顶点,就会对皇权产生威胁,例如在唐代后期几乎所有皇帝的废立都是由宦官掌握。三大原因是唐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则是脱离百姓,统治者将权力斗争作为主要内容,对百姓的生活已经漠不关心,一个对百姓生活漠不关心的王朝,是必然走向灭亡的。
参考文献:
《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