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老家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散文福地杂志(纸刊)的选稿基地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老家

天津 任志民

我的老家坐落在山西的最南边,如彩色的飘带一样,可望不可及。那是一个叫做“鸡鸣一声闻三省”、黄河第十八个拐弯的地方。

老家的风水极好,背靠中条山,前面是母亲河黄河。

记得小时候,听父亲曾对我讲过,老家还是蛮富裕的。本家就有两条街道,十多个作坊,请的长工就有几十个。这两条街道,后来被人们称作“文明巷”,我父亲就是在文明巷里长大的。

再后来,三门峡水库要蓄水,全村开始移民,离开了祖祖辈辈的生养生息的村子。诺大的村子被拆分了十几个小村庄,散布在全县四个街镇不同的地方,又开始新的生活。在那个红色积贫的年代,生活还是充满着艰辛和磨难。

我们村所有人住的房子都是政府出资统一修建的。干打垒围成的长方形院落像个火柴盒,方方正正。坐西朝东的平房,简单的门窗旁边挂满了晒干的红彤彤的辣椒和亮黄亮黄的玉米棒子,多少有些生活的装饰,还是充满了家的气息。两条土质的窄窄的凹凸不平的巷道,在各家各户门前栽种着梧桐、槐树和很少的不同类型的果树,郁郁葱葱。长长的三排房子,整整齐齐,尤其在当时大部分村庄都还住的是老房子的时候,显得很特别,蔚为壮观,小有气魄。

最喜欢跟着大人走出村庄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个是玩性大,另外就是沾大人的光,寻觅点好吃的。走出去才知道亲戚们住的依然是老房子,老瓦老房老台阶,黑灯瞎火不说,屋子里存储着久远的味道。老房子里又脏又乱,是先辈们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但是房间的格局极小,一家人只有一间屋子,吃饭睡觉都在这里。

每家的院门都有一扇厚重的大木门,又笨又旧,结实无光。我不由自主地惦起脚尖去叩响门上那光滑的铜环,够不着的时候就要奶奶抱起来,欲要敲响沉睡的“过去”。

一排排老屋并排于小巷两旁,幽静古老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古代之中。饮一壶香茶,笑谈琴棋书画。

我看见一座老房子,古老的砖墙刻着花纹的墙头砖和枯萎的爬藤植物,墙头上覆盖着斑驳的苔藓,浅黄色的碎末潮湿发霉,散发着异样的气息被风儿吹的七零八落,一种茅莓的味道。

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去古镇里徜徉漫步,好在转业来到了一个闻名遐迩的古镇。在杨柳青古镇,老房子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只是裂痕已爬上了雕花的门窗,雕花的门窗已不再鲜亮,鲜亮的弄堂已经织上了蛛网。

从远处看,老房子在树荫的遮挡下忽隐忽现,于阳光的照映下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正是初冬,墙边堆放着许多大白菜,白菜旁是一丛丛茂盛的灌木,灌木下闲逛着一群野猫,自顾自地活动着,现在的这个社会就是猫也是悠游自在,一样洒脱。

在一个很简陋的农民出租房里,住着一对来自外地拾荒的夫妇,估摸着年龄在70岁左右,看上去却很苍老。他们住的房间里非常简陋,里面只有必须的生活用品,除了一张宽大的床外,唯一值钱的,就是窗前的那台破旧的电视。

听爸爸说,我们住的房子,时间久了也不怎么好住。以前老家非常贫困,当年住着的砖瓦房,漏风漏雨。一到下雨天,房子里到处都会漏雨,地上摆满了一大片盆盆罐罐,叮叮当当的声音就像欣赏一场交响乐。

父母去世后,好多年没有回去啦。老家越来越远,印象越来越深。

那年,在父母亲去世后三年的某一天,我再回老家。透过生锈的锁链门缝,挤出一条夹隙,寻找曾经的声音和轨迹。在尽头,便是大大的后院,空荡荡的,墙角的飞檐仿佛将在下一秒腐烂,唯有一些杂草野花还开放着。爬藤的植物显得特别青翠,攀着墙,努力地伸展着,枝藤与清冷缠绕着,遍布整个墙,用自己的躯体,固执地守护着这个院子。

这间屋子用栅架隔开,里面的小间爷爷住着,也堆放着一些方便拿进拿出的货物。房间昏暗,光线从门板之间折射进来,在墙上、地面上形成小小的光斑,若干的微尘就在这光斑里上下起跃飞舞,那时的我心里总会这样感叹。

老家,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古老而柔美。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曾经童年的憧憬,现在却充满了年迈的裂痕,被雨水湿润后更是滑腻至极,破败不堪。

出来久了,常常在梦中看见一所低矮破旧的老屋直出出地站立在旷野,弯弯曲曲的炊烟从老屋后面的烟筒里袅袅升腾,宛如一条扯不断的舞动的白绫,缓缓攀上一棵高高扬起的树梢,将它紧紧地包裹起来,未曾撒手,不敢松劲。

老家的古巷,永远的留在了记忆中,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不足两米宽,夹在两旁古色古香的老屋中间,因为转角望不到尽头,烟雨萦绕下似云雾飘渺,恍如梦境。

老家早已被风雨腐蚀褪下了明丽的色彩,仅仅留下一缕温馨的故事任我想象,不知那剥落在墙上的时光,如何才能重新拾起。

往后的日子,当我再次仔细端详老家的时候,是否显得更加沧桑了,凌乱的院落,似乎轻轻一碰就要剥落。如同我的鬓角已经斑白,好像白色的土墙早已黄黑。

不管走多远,也不管走多久,站在这熟悉的角落,老家总能勾起我过去的回忆。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陈彩洁

编校:晓   轩

制作:陈彩洁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散文福地杂志邮箱:swfd2010@126.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0)

相关推荐

  • 【散文】朱卫军/无题的故园诗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四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朱卫军 此时,我行走在属于自己的故园,沐浴着浓浓的乡愁.人 ...

  • 散文||守望着岁月的老屋

    守望着岁月的老屋 戊戌年暮春,我和老伴回到故乡桐城. 到乡下一个亲戚家做客的那天,我陪老伴特地去她的老家看了看,已经多年没有回去过,亲切和唏嘘之感夹杂而生. 老伴的老家在新渡镇柏年村张濠.起这样一个地 ...

  • [黄石文坛]​南佳的散文《老屋》

    老屋   我的老家是一个小山村,在离黄石一百多里地的江北农村.   在这个山不高.水不多的村子里,我的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弟姊妹六人.他们含辛茹苦,辛勤劳作,从并不肥沃的土地里尽可能多地刨出粮食,用全心的 ...

  • 【散文】 重回『老屋』河北 刘连福

    2021.06.23 星期三 散文 重回『老屋』 河北  刘连福 惦记了多日的老家之旅终于成行了!计算着该回老家看看那没人照看的老房和老院了,可这些天来总是忙忙碌碌的,抽不出时间来,终于在一天的中午, ...

  • 【乡愁】老屋情结

    老屋情结 □  石 丰 每一个热爱故乡的人,无论他距离家乡近在咫尺或远在天涯,都会有一种道不完的眷顾和依恋,而组成这些让人一生难以忘怀的情愫或记忆的碎片,无疑便是我们心中永远不可磨灭的可以触摸到的-- ...

  • 非虚构 | 欧阳国 | 消失的房子

    消失的房子 Part.1 半夜,我被电话铃声惊醒,还没接电话,就知道母亲可能快不行了.母亲生病住院四个月,父亲每次打电话来都让我胆战心惊,手机清脆的铃声,像一颗颗子弹朝我射击. 我在黑夜中奔跑,哭声像 ...

  • 燕子无家可归(散文)

     燕子无家可归(散文) 飞翔 政府用地,今春拆迁我们湾子.我的房子被挖机挖了,我不敢回家看那种惨不忍睹的场面. 住在我家的两对笼燕,它们哪里去了? 燕子是3月份来我家的.一对燕子住它们的老屋,另一对燕 ...

  • 【西散原创】单泽法作品丨远去的老家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每次回老家,总是来去匆匆,没有刻意关注 ...

  • 【洄溜古镇杯乡愁主题散文大赛】张蕴青||那缕拽不过来的乡愁

    那缕拽不过来的乡愁 文/张蕴青 人的味觉是有记忆的,故乡的美食大概率停留在游子味蕾的记忆中.味蕾是乡愁的解药,对此我深信不疑. 笔者的大学同学刘思存,原籍安徽阜阳洄溜集民族村.思存父亲祖传做"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老屋/张国立

    快过年了,我又回到了老家,回到了老家的老屋.十几年来,每年年末,我都会从城里回到老家,到老屋里看一看,坐一会儿,在屋前屋后转转,然后再回去. 老屋建成于1985年,由三间青砖红瓦的堂屋和两间红砖青瓦的 ...

  • 【散文】王振策||只记花开不记年

    只记花开不记年  文/王振策 退下来的母亲说想回老家住几天. 这句话说出口的时候,媳妇听到了却没说什么,和母亲要过了围裙,低着头去厨房刷锅洗碗去了. 母亲说,你媳妇没什么吧,我不是说你们对我不好,我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