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弓步的几个误区,一定要防范!

步法在太极拳中十分重要,“步为拳之根”。弓步是太极拳的主要步法之一,弓步出了偏差,整套拳就会出现下盘无根,身法不正,手脚散乱等现象,并且会影响上下肢的肌体运动,甚至会损伤下肢的膝、踝等关节。下面就太极拳弓步练习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探究,避免“踩雷”。

误区一,膝盖过前

一些太极拳爱好者误以为膝盖与脚尖相对是膝盖与脚尖要对齐,练习中为了使膝盖与脚尖对齐,往往膝盖超出脚尖。一代宗师杨澄甫说得十分明确:“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为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姿势”(摘自《太极拳之练习谈》)。杨振基老师说得也很明白:“前弓脚小腿与地面垂直……”(摘自《杨澄甫式太极拳》)。按两位大师所说,本人理解膝盖与脚尖相对是指膝盖与脚尖所朝的方向一致,前弓脚小腿与地面垂直。若练习时膝盖与脚尖所朝的方向有偏差,或虽然方向一致,但膝盖超出了脚尖,就会造成膝盖疼痛,练习者尤需注意。

误区二,后腿“伸直”

古拳论说:“劲以曲蓄而有余”。傅钟文大师说:“太极拳是圆运动,弧形运动,做太极拳的任何动作时,手臂与两腿都不可伸直或挺直。弧形要求圆满,处处要有八面支撑的意思”。因此,弓步后腿不能“伸直”或“蹬直”,要有弧形“有一些弯曲度”。(应该伸直,伸直为对。若不伸直,劲出不来)

误区三,前后脚夹角超过45度

前后脚夹角即前后两脚脚尖方向延伸线所形成之角度。杨振基老师说:“……前脚脚尖朝前,后脚在前脚外,脚尖方向与前脚尖方向成约45度角”(摘自《杨澄甫式太极拳》)。杨振铎老师对整套拳的弓步都要求前后脚夹角为45度。他还说例如,由左搂膝拗步接右搂膝拗步……如果在上一式变换脚型时.其所撇出的角度不是45度,……过大或过小,就会影响到步法和身法的转换,也会出现下盘不稳,身体摇晃,影响动作和姿势的准确程度。”按两位大师所说,弓步前后脚的夹角应以45度为最佳,超过45度就不规范了。

误区四,弓步两脚在一条直线或两脚横向距离过窄

人在自然状态下的行进,其两脚的横行距离一般为30厘米左右。弓步是进步搏击动作,要求下肢低沉稳固。这就需要比人自然行进的横向距离稍宽一些。顾留馨老师说:“弓步前后足的横向距离约与肩宽……”(摘自《顾著》)。由此可见,弓步两脚的横向距离应与肩同宽或“自然裆的距离”,窄了,会导致下肢不稳,影响劲的发放。

误区五,弓步时身体的重心落在两脚中间

这样做成双重,虚实不清,这是练习太极拳的大忌。正确的做法是弓步时,弓腿之脚为实,后蹬之脚为虚,(所谓虚实是一瞬间之事,在弓蹬过程中一直是后腿为实,在完成的一瞬间变为弓步为实)两脚间的纵向距离约为脚长的3倍,(年青体力好的拳友们距离可适当增大,年纪大的拳友们距离可适当减小),前腿弓后脚蹬,松腰落胯,上身正直,弓腿之脚承担身体七分的重量,后蹬之脚承担身体三分的重量。身体的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前约三分之一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