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竹山堂连句》故宫博物馆高清版本赏析 2024-07-29 17:41:08 颜真卿《竹山堂连句》又名《竹山潘氏堂联句》,册,唐,传为颜真卿66岁时所书,绢本,楷书,15开,各开纵28.2厘米、横13.7厘米不等,墨迹本,原迹早佚,传世者为唐人临本,原装裱形式是整幅,后来割裱成册。鉴藏印有宋“绍兴”、“御府之印”、“缉熙敬之”及明王世懋,清梁清标、安岐,近代叶恭绰,现代张珩等诸家鉴藏印,比《自书告身》还要显得流传有绪。首开前裱边有楷书题签“颜鲁公竹山连句诗帖,上上品”一行。后纸有宋米友仁,清姚鼐、铁保三段题跋。北宋《宣和书谱》以来的各种著录多有记载。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大历九年(774年)三月,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在朋友潘述家的“竹山堂”中与部属李萼、陆羽、释皎然、陆士修、韦介等人聚会饮宴,席间吟诗,每人依次各作两句,相联成篇,是为《竹山堂连句》。后传为颜氏书录,时颜氏66岁。之所以会加这“后传”两字,是因为时间过得久了,很多历史已经难以追逐,大家对于这册书本身的一些细节进行深究,产生了争议。在故宫官方的该册书籍说明中,记载如是:“此书原装裱形式是整幅,后割裱成册,几近百衲,章法已破。颜氏楷法一般横画细,竖画粗,雄强博大,气势磅礴,楷书墨迹首推《自书告身》,清雄严谨。而此书横、竖用笔毫无变化,无粗细之别,千篇一律,拘滞平板。然而册后米友仁奉宋高宗命跋尾两行,却是绍兴御府故物,可知此册裁减最迟不晚于绍兴时,但非颜氏墨迹。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1981年,徐无闻曾经在《文物》(1981年第6期)发表了《颜真卿楷书竹山堂连句辨伪》,他从官制、文字、书法和流传各方面论证了《竹山堂连句》不仅不是颜真卿真迹,甚至连“伪好物”都算不上。1989年,朱关田在《西泠艺丛》1989第一期的《颜真卿书迹考辨》也发表了同样的观点。至此《竹山堂连句》非真迹算是定论了。但启功先生则不认同此观点,他根据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关于唐宋人把颜真卿摩崖书法用黄绢钩摹为屏风的记载,判断《竹山堂连句》也属于同样的性质,不能简单斥为臆造。现在的书友小伙伴们也对该册中字的写法、颜真卿本人当时的心境等等多做分析,说法不一。放大: 赞 (0) 相关推荐 颜真卿大楷《竹山堂连句》,唐摹墨迹本 唐大历九年(774年)三月,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在朋友潘述家的"竹山堂"中与部属李萼.陆羽.释皎然.陆士修.韦介等人聚会饮宴,席间吟诗,每人依次各作两句,相联成篇,是为<竹山 ... 颜真卿楷书《竹山书堂连句》书法欣赏公元7... 颜真卿楷书<竹山书堂连句>书法欣赏 公元774年(唐大历九年)三月,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在朋友潘述家的'竹山堂'中与部属李萼.陆羽.释皎然.陆士修.韦介等人聚会饮宴,席间吟诗,每人依次各作 ... 【颜帖】 《竹山堂连句》 墨迹高清图 公元774年(唐大历九年)三月,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在朋友潘述家的"竹山堂"中与部属李萼.陆羽.释皎然.陆士修.韦介等人聚会饮宴,席间吟诗,每人依次各作两句,相联成篇,是为< ... 颜真卿《竹山堂连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人临墨迹本 <竹山堂连句>墨迹本,颜真卿书,原迹早佚,传世者为唐人临本.绢本,原是屏风, 后割为册页,28.2×13.7厘米,计15页,页6行,计298字.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竹山堂连句&g ... 颜真卿《竹山堂连句》 唐大历九年(774年)三月,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在朋友潘述家的"竹山堂"中与部属李萼.陆羽.释皎然.陆士修.韦介等人聚会饮宴,席间吟诗,每人依次各作两句,相联成篇,是为<竹山 ... 碑帖赏析,颜真卿《竹山堂连句》 · 启功先生一九八九年临颜真卿《竹山堂连句》 · 启功在序言中说道该作是从一个卷轴写本中影印出来的,书于1989年夏,启功<临竹山连句>出自<启功三帖集>一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释文:竹山连句题潘书.光禄 ... 赣州知行书画院《颜真卿唯一楷书墨迹《竹山堂连句》》 颜真卿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qu ... 世人皆传《竹山堂连句》为颜真卿真迹,考究过程可谓百转千回 近年来关于古代法书真伪的研究中,一些以『常识』为基础的推论往往因为对文献.图像梳理和分析得更加深入.详细而推翻.如吴敢通过对文字内容和用语的分析,尤其是避讳等分析,认为<颜勤礼碑>系伪作, ... 颜真卿唯一楷书墨迹《竹山堂连句》——虽百衲犹存楷则 颜真卿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qu ... 说学书法之临颜真卿《竹山堂连句》 这是一篇没有写完的帖子,实在写不下去,也不知道是自己悟性差还是手太拙,总之写得实在别扭,干脆舍了去,只写了这么几张,不再写了. 774年(唐大历九年)三月,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在朋友潘述家的" ...
颜真卿《竹山堂连句》又名《竹山潘氏堂联句》,册,唐,传为颜真卿66岁时所书,绢本,楷书,15开,各开纵28.2厘米、横13.7厘米不等,墨迹本,原迹早佚,传世者为唐人临本,原装裱形式是整幅,后来割裱成册。鉴藏印有宋“绍兴”、“御府之印”、“缉熙敬之”及明王世懋,清梁清标、安岐,近代叶恭绰,现代张珩等诸家鉴藏印,比《自书告身》还要显得流传有绪。首开前裱边有楷书题签“颜鲁公竹山连句诗帖,上上品”一行。后纸有宋米友仁,清姚鼐、铁保三段题跋。北宋《宣和书谱》以来的各种著录多有记载。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大历九年(774年)三月,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在朋友潘述家的“竹山堂”中与部属李萼、陆羽、释皎然、陆士修、韦介等人聚会饮宴,席间吟诗,每人依次各作两句,相联成篇,是为《竹山堂连句》。后传为颜氏书录,时颜氏66岁。之所以会加这“后传”两字,是因为时间过得久了,很多历史已经难以追逐,大家对于这册书本身的一些细节进行深究,产生了争议。在故宫官方的该册书籍说明中,记载如是:“此书原装裱形式是整幅,后割裱成册,几近百衲,章法已破。颜氏楷法一般横画细,竖画粗,雄强博大,气势磅礴,楷书墨迹首推《自书告身》,清雄严谨。而此书横、竖用笔毫无变化,无粗细之别,千篇一律,拘滞平板。然而册后米友仁奉宋高宗命跋尾两行,却是绍兴御府故物,可知此册裁减最迟不晚于绍兴时,但非颜氏墨迹。至于是唐人还是宋人的临本目前说法不一。”1981年,徐无闻曾经在《文物》(1981年第6期)发表了《颜真卿楷书竹山堂连句辨伪》,他从官制、文字、书法和流传各方面论证了《竹山堂连句》不仅不是颜真卿真迹,甚至连“伪好物”都算不上。1989年,朱关田在《西泠艺丛》1989第一期的《颜真卿书迹考辨》也发表了同样的观点。至此《竹山堂连句》非真迹算是定论了。但启功先生则不认同此观点,他根据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关于唐宋人把颜真卿摩崖书法用黄绢钩摹为屏风的记载,判断《竹山堂连句》也属于同样的性质,不能简单斥为臆造。现在的书友小伙伴们也对该册中字的写法、颜真卿本人当时的心境等等多做分析,说法不一。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