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句,千载除夕:美好的唐宋诗词中,隐藏着怎样的除夕记忆?

大年三十,就像一场盛大的演出终于到了大幕拉开的时刻。此时的人们不再忙碌,而是放慢节奏、放松心情,从容恭敬地完成最后的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除夕”作为节日发展至唐宋,已成为年终大节,受到人们的重视。唐宋时期,除夕节庆场面隆重盛大,气氛热烈,节俗活动形式多样,是一个全民参与、充满享乐的重大节日。文人们在这场重大节日中也从自身角度出发,通过自己的诗词展现了当时人们丰富的除夕民俗。

一、唐代除夕诗词与民俗

中国人在除夕夜里,最重要的事莫不过守岁,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所记载,到了隋唐,这一习俗逐渐兴盛起来。唐人通常在黄昏之后便开始燃烛守岁,达旦不寝以迎新年。唐诗中有多首直接以除夕守岁命题诗歌,在宫廷内,“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在民间中,“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守岁传卮”。由此可见,在唐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在除夕夜全民守岁的盛况。

除了守岁,在唐代的除夕夜还有更重要的仪式。唐人通常会在除夕夜点燃用木柴、黍秆、松枝等垒成的柴塔以迎接新年,燃烧的旺火既有驱邪避害之意,同时也象征着新年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这样的仪式被称为“筳燎”,也叫“点旺火”。在民间,人们通常“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在宫廷内则极尽奢华,隋炀帝时期的除夕夜要设几十处“筳燎”的火山,所用木材皆是名贵的沉香和檀木,焚烧木材的香气一直可以延绵几十里。唐贞观年间,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在宫廷内虽也设大量的“筳燎”,但所使用的都为柴木。这既彰显了宫廷内筳燎活动的隆重,也并无骄奢淫逸之感。

逐出疫鬼的“驱傩”是唐代除夕夜里最热闹、最具群众性的活动。古人将季冬的寒气视为疫鬼,遂举行驱傩仪式,尽力驱除,以助万物的新生。在皇宫内,这是一场“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的盛大祭祀活动。这样的活动主要挑选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少年列队在宫城和皇城各门进行驱鬼和祭祀活动。每人分工各不相同,有穿着红衣、红帽,手执麻鞭的执事;有带着面具,披着熊皮的方相氏;还有手持木棒的唱帅。

这种声势浩大的驱傩活动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其功能在逐出疫鬼的同时,也兼有娱乐成分。那时,皇帝往往会率王妃、公主及大臣们一同观看由千余人表演的傩戏。除夕之夜,长安及州、县各地也会举行驱傩活动,民间的驱傩活动虽没有宫廷千人送疫的声势浩大,但同样隆重、热闹,且更具娱乐性。民间的驱傩仪式更像是一场大型的假面表演,人们带着狰狞的面具扮作各种鬼神状,在激昂热烈的锣鼓伴奏下,跳着表现驱疫赶鬼的舞蹈,跳笑欢叫,一片沸腾。这样热闹的活动自然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观赏,以至于“引傩绥旆乱毵毵,戏罢人归思不堪。”

传统节日中,饮食习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叙旧话新,一起吃胶牙饧、五辛盘,喝椒酒、柏酒,饮桃汤、进蓝尾。这些既是唐人在元日中典型的节日饮食,同时也是除夕守岁的饮食必备。由于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度过这一天意味着年岁的增长,因而人们更喜欢把除夕之也饮的酒称为“岁酒”或“寿酒”,以表达来年身体健康的期许和祝愿。

二、宋代除夕诗词与民俗

宋人在守岁这一习俗中享有更加丰富的娱乐活动来消磨慢慢长夜,其中最受人欢迎的就是呼卢。这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共有五子,五子全黑的叫“卢”,即得头彩。掷子时会高声喊叫,希望得全黑,所以叫“呼卢”。人们一方面通过这样的赌博形式赢钱,另一方面更把这一游戏的结果当做来年运气的征兆,因此人们争相参与。人们对呼卢的热情,有词这样描述“厮捱著、没人肯睡。呼卢直到五更头,便铺了妆台梳洗。”

相比于前代,宋代除夕燃放爆竹之风大为盛行,宋人往往在爆竹声中告别旧岁,迎接新年。陆游曾在诗中描述“前村后村僚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家家户户爆竹声此起彼伏,形成火光缭绕的热闹喜庆场面。爆竹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为火爆,即把截断的竹筒放到柴火中燃烧,竹节在火中慢慢被烧透,最终形成一阵噼里啪啦雷霆般的声音,以达到驱鬼祈福的目的。随着火药技术的发展,在南宋时开始出现升级换代的爆竹,出现使用硫礎、稍石为材料的火药式爆仗。

此外,宋代的除夕还要悬挂桃符。桃符起源很早,上古先民认为桃能驱鬼。用桃木制成器具来驱邪辟祟,在桃符上写吉祥字句的习俗则源自五代时后蜀。到了宋代,文人对于题写桃符有着浓厚的热情,他们在桃符上书写吉祥诗句,每年岁末之时更换,如陆游就曾有过“灯前小草写桃符”的经历。由此可见,桃符在除夕夜不仅扮演着驱鬼避邪、保家护宅的传统角色,更成为展现文人才华禀赋与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

与唐人相同,宋代文人在除夜守岁聚饮时有饮椒柏酒和屠苏酒的习俗。在古人心中,“椒”是一种香草,具有性温、多子、气香的特点,具有食用价值,可制成椒酒供新春祝颂;“柏”也是长青树,经冬霜而后调,常被作为长寿之象征。因此,除夜饮椒柏酒不仅能为节日助兴,更具有延年益寿之美好寓意。

屠苏本是一间草庵的名字,只因传说中这间草庵曾住着一位名医,每逢除夕,他便分送给附近居民每家一包草药,嘱咐他们放在布袋里缝好,投入井中,至元日汲取井水,和着酒杯里的酒,全家齐饮,一年中便不会生病得瘟疫。之后人们便以草庵的名字来命名这种酒,以求养生保健的效用。文人们在全家团聚,和乐融融的夜晚,一边喝着美酒,一边享受着美好的天伦之乐,在一片欢庆的氛围中寄托美好的祈望,因此吟诵出了“寿亲惟此尔,一笑柏椒边”;“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这样的诗句。

文史君说

当下我们距唐宋时代已有千年,有些习俗已悄然发生了改变。原来悬挂的桃符变成了张贴的对联,原来丰富多样的五辛盘变成了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饺子。但我们依然会在除夕夜里守岁,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我们依旧会虔诚地祭拜祖先,以求祖先保佑家族在新的一年能够繁荣兴旺。这不变的是中华儿女对除夕节、对年节的重视和情感寄托。

【参考文献】

【1】林文娟:《唐代除夕节俗与诗歌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2】施杉:《宋代除夕诗词研究》,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作者:浩然文史·碾冰为土)

(0)

相关推荐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何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何为"屠苏"?为何饮屠苏酒?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诗里 ...

  • 千家诗(七)——元日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千家诗的七言绝句部分.我们下面要看的这首诗叫<元日>,作者呢,是王安石,那么关于作 ...

  • 新春特辑|诗词贺新年,诗意迎新春

    新年快乐 春节是中国的农历新年,亦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孕育而生.今天,让我们一起在最美的诗词中感受最的年味,去寻找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新 ...

  • UC头条:最美古诗文千古绝句, 中国意境最美33句诗词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quo ...

  • 唐宋诗词中的雁荡山

    唐宋诗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后人研究唐宋时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温州雁荡山史称"东南第一山",是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历代文 ...

  • 唐宋诗词中的绝美春景 读这五首就够了

    翻翻唐宋的诗词集,不难发现,几乎每位诗人.词人的笔都曾在春天停留过,唐诗宋词里的春天,把春的季节渲染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国画,画中有诗,诗韵春天. 春光无限好,春天就是诗,就是词.诗意的春天,在诗词里绽 ...

  • 【转】唐宋诗词中的雁荡山

    唐宋诗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后人研究唐宋时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温州雁荡山史称"东南第一山",是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历代文 ...

  • 唐宋诗词中的张骞(上)

    李青石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博望村)人,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张骞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他凿空西域,开拓丝路,为东西文明的对话打开了通 ...

  • 心泉随笔 ❀ 在唐宋诗词中旅行 (聆听莫砺锋教授访谈随笔)

    在唐宋诗词中旅行 --聆听莫砺锋教授访谈随笔 文/胡晓明 一次偶然的机缘,我得以在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7楼,一间虽不宽敞却书香氤氲的房间,聆听莫砺锋教授的现场访谈. 主持人流丹介绍了莫教授的一长串头衔, ...

  • 既是诗歌又是对联,这首千古绝句,风华流美,惊艳了千年!

    月亮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团聚的心愿和期待.在我国古代,交通和通讯极其落后,亲朋间的别离往往意味着常年累月杳无音信,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隔离使人们苦不堪言,亟需一 ...

  • 苏东坡最“厉害”的一首诗,正着读倒着读,都是千古绝句

    遇见更多古典诗词 大家都知道大文豪苏轼,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心胸豁达,才高八斗,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名篇,让人过目不忘,高山仰止,苏东坡的诗词我们都背过很多,在这些诗 ...

  •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赏析【德馨大唐品诗阁】(第五篇)

    当今诗坛文人辈出,"心静"诗文词赋,笔锋潇洒,情感细腻,追唐赶宋,词风大有李清照之隐影,但比李清照来的更浪漫.更向上,籍此将其个人诗词精品分篇推荐给大家,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