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琴散文】祖母的歌谣(修改稿)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祖母的歌谣

——时光行吟之三

文|王凌琴

冬天的下午,天气阴暗得象要飘雪,婆的火炕又窄又暗,八十多岁的她已经行动不便了,满口的牙齿已经掉光,嘴唇瘪了进去,脸上的皱纹干枯得象粗糙的核桃皮。每有闲空,我都要坐在炕上与她拉话。这时候她的精神就会特别好,往往会沉浸在回忆里,缓缓地叙说过去了的时光,这也是我最喜欢听的关于“那会儿"(那时候)的故事。

窗外,爷爷正在抱柴烧炕,呛人的柴烟消散在黄昏的冷空里,火炕温暖起来,拉完闲话,她忽然用吟唱的腔调念了起来,一句“日出东海落西天,小寡妇进房掌灯盏",我知道,一段具有文学价值的民间小唱就要开始了,我的兴奋不亚于蝴蝶闻到了花香,琴手触到了丝弦,只有静静倾听的份儿了。

日出东海落西天,小寡妇进房掌灯盏,

轻轻上了楼梯板,打扫床上铺花毡,

难搁梦,梦难搁,梦见媒婆来说我,

媒婆安座厅堂上,开言起语问属相:

假如这事你情愿,说话跑路不用管,

假如这事你不愿,过了难挡(遇见)这英贤。

吃不欠,喝不欠,还有两顷水浇田,

有钱盖得金房显,出门不歇别人店,

到处都有礼铺面,许多生意下四川,

还有一路坐大官。小寡妇听罢生了气,

媒婆说话太欺天,寡妇要嫁由得我,

凭你说长又论短,媒婆赶紧把话回,

还要娘子多包涵,几回事情说成了,

花轿停在奴门前。奴家坐在方凳上,

浏阳木梳手里挽,核桃木镜子支得端。

打开皮箱细细看,绿绿红红都挑完。

想起死鬼服未满,奴家不该把红穿。

穿了一身岗青缎,白绫鞋儿瘦瘦尖。

白绫骨碌滚一圈,青纲棉袄打白软。

穿罢见了媒人面,孟三亲迎进堂馆。

婴孩离娘两岁半,没娘的孩儿实可怜。

彩礼东西留给他,你要把孩儿待得宽。

权当孟三是穷汉,权当奴家没见钱。

叮叮咚咚,轻吟慢唱,婆念的是那样的从容,那样的流畅,当她念到“媒婆说话太欺天,寡妇要嫁由得我,任你说长又道短"时,这个标致漂亮的年轻寡妇不羡富贵不慕强权的形象瞬间竖立起来,我忽然觉得,这就是一种风骨,一种正能量,可以和文人的傲骨,武将的霸气相媲美。“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理解了它的价值,赶紧找出纸笔,把它记了下来。

太阳已经落山,屋里暗淡了,点起了一盏油灯,火光摇曳不定。外边飘雪了。整整一个下午,婆的民谣终于断断续续的念完了,我惊诧她的记忆力,那可是她少女时代的积存啊,时光催老了她的容颜,可在她的回忆里,在她的故事里,她依然那么年轻,依然那么美丽。

婆的父亲曾是前清秀才,他当过塾师,到了民国,他作为南乡有名望的绅士,当过半年的阳村区长,可他文人的秉性太耿直,做不了官场的迎来送往,欺上压下,最后自动辞职。婆出嫁的时候,他给失去母亲的女儿陪五亩地做嫁妆。婆后来在村院中以贤德著称,一是她把娘家陪嫁的一件二毛子皮袄送给婆婆穿,二是婆婆病重时,她剪下自己手腕上的肉敬献老天,婆婆的病果然好了。三是当儿子被土匪拉了票,她祈求神灵保佑,许下血愿,十岁的儿子后来机智地逃脱归来。她又剪下另一胳膊上的肉献神还愿。平时她的人品、德行、识见总比别的妯娌要高。凡事忍让,凡事吃亏,因而邻里乡亲送她一个“贤人”的称号。这大概是她的父亲教育的结果吧!

在后来的日子里,她又陆续念出了“货郎歌",那可是六十多句的长诗啊,整个一个乡村货郎卖货图,那个伶牙俐齿的姑娘,那憨厚可爱的货郎,为我们还原了旧时的商贸和商品情况。多么珍贵的遥远时光里的商品信息啊!

再后来,婆又口述了一段才子佳人上香相遇的爱情故事,是这样描述的:

三月三,把佛拜,

庙门遇见新秀才,

你娘生你骨秀巧,

脸面好象嫩白菜……

可是,后面的内容她终究没有想起来。她遗憾的面容我至今记忆犹新。不难想像,百十年前的时光里,在那沙之隅,河之边,在那穷乡僻壤的角落里,民间文学,就在这里生成,酝酿,传唱,成为滋润人们心灵的精神食粮。

可贵的民间文学,它往往根植于乡间民众的沃土中,等待我们去挖掘,去抢救。那里面,有我们先人的生活经验和人生观点。它于不经意间告诉我们,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歌颂美好,鞭笞丑恶。这也许就是民谣的价值。

作者简介

凌琴,姓王,平生喜文学,爱绘画,好音乐,乐文史,更崇书法。多年笔耕,舞文弄墨,艰难前行,一串脚印。自以为天地间一匆匆过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划痕,仅此而已。歌曰:我所生兮渭水边,我所居兮沙之苑,此生无成兮自嗟叹,惟将余光兮写故园。

主编:李跃峰

本期小编:草庐居士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心灵圣地,芝兰之室。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记忆】货 郎 ‖ 王凌霄

    货 郎 王凌霄 我外婆家大门外就是纵横交错的田坝,那时是集体劳动,所以栽秧打谷子.薅玉米扳玉米都是大家一起. 大人劳动时我总爱去看,他们摆龙门阵.讲笑话.涮坛子非常热闹,我也就得到一份欢乐. 最高兴的 ...

  • 【大荔诗词】王凌琴:沙苑有个欣茂园

    沙苑有个欣茂园 文 /王凌琴 一 君不见左辅白沙似白水,缭以周垣百余里. 君不见黄渭洛水润沙苑,关中美景数奇迹. 中有葱茏欣茂园,傍洛藏龙卧虎地. 秦时曾建洛阴城,白河蜿蜒淌沙里. 唐代东设沙苑监,骏 ...

  • 【大荔故事】王凌琴:阳村往事之李春芳救人

    阳村往事之李春芳救人 文/王凌琴 在阳村一带广为流传几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阳村人的侠义古风和母慈子孝来. 清末民初,社会秩序大乱,土匪盗贼横行,路上常有拦路抢劫的事发生. 这一天,村民李春芳像往常一 ...

  • 【大荔故事】王凌琴:田野上的歌谣

    田野上的歌谣 文/王凌琴 拾雁屎 渭河滩的春天是绿蓝色的色调主宰的,站在家门前的青砖台阶上向南望去,南山青绿青绿,就象巨大的青玉屏风,绿得深沉,凉得透骨,使人情不自禁的想要触摸,想要亲吻,但却不得走近 ...

  • 【大荔诗词】王凌琴:忆苏村

    忆 苏 村 文/王凌琴 沙苑苏村有槐园, 沙洼沙岗绿接天, 沙梁耸起金字塔, 金字塔下苏村泉. 泉名黑水并红水, 碧波如镜宜洗浣, 黑水泉边浣纱女, 红水泉边灌园男. 泉下莲池叶田田, 出水红荷泥不染 ...

  • 【草庐书屋·王凌琴散文】村姑与货郎一一祖母的歌谣之二(修改版)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村姑与货郎 --祖母的歌谣之二(修改版) 文|王凌琴 沙苑南边,渭河北岸,有一狭长地带,偏僻闭塞,紧挨沙坡根儿一摆儿排开十多个村庄,她有一个形象的名字:人称"缠沙& ...

  • 【王凌琴散文】老槐树下的歌谣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老槐树下的歌谣 原创/王凌琴 门前有两棵老槐树,如伞如盖,荫凉遮天.春日里姑娘们在这里纺线,媳妇们在这里经布,引布(织布前做经线的步骤).夏季里,老槐树下 ...

  • 【诵读·王凌琴散文】祖父的歌谣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祖父的歌谣 原创/王凌琴 那时候的农家光景,虽然清贫,却是悠闲的.傍着渭河,得其利也受其害.祖父经常说,有福的生在各州府县,没福的生在渭河两岸.话虽如此, ...

  • 【诵读·王凌琴散文】双泉一村涝池记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双泉一村涝池记 原创/王凌琴 南方有水塘,北方有涝池.特别是渭河流域关中一带,村村有涝池. 在以往的岁月里,涝池如同水井一样重要.是每个村庄的必备物件. ...

  • 【诵读·王凌琴散文】渭水谣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渭水谣 文|王凌琴 渭河从我家门前流过,犹如一条素练飘落在绿色的原野上,浩荡宛转,不舍昼夜,向三河口奔去. 小时候我一直不晓得,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渭河!因为我们这里的人们都叫它 ...

  • 【草庐书屋·王凌琴散文】村姑与货郎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村姑与货郎 --时光行吟之二 文|王凌琴 沙苑南边,渭河北岸,有一狭长地带,偏僻闭塞,紧挨沙坡根儿一摆儿排开十多个村庄,她有一个形象的名字:人称"缠沙". ...

  • 【草庐书屋·王凌琴散文】三里村状告华阴县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三里村状告华阴县       文|王凌琴 关中东部的渭河北岸.沙苑南麓一带,当地人称"缠沙",依沙临沙之谓也."缠沙"有个村庄叫三里村 ...

  • 【草庐书屋·王凌琴散文】郭坚举义同州府 ——三里村状告华阴县之二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郭坚举义同州府 --三里村状告华阴县之二       文|王凌琴 宣统元年(1909),三里村与华阴县结结实实打了一场官司,在陕西巡抚升允的干预下,这场官司打赢了. 主事乡约 ...

  • 【草庐书屋·王凌琴散文】风萧萧兮渭水寒 ——沙苑往事之三(修改版)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风萧萧兮渭水寒 --沙苑往事之三(修改版) 原创/王凌琴 清凉寺护砚 梨花村西十里,是苏园村,苏园村北沙坡上有一大寺,名曰清凉寺,据传清凉寺是北魏名臣苏绰所建.后来隋炀帝亡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