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这3个问题,家长应及时出手管教,等到长大再管就晚了……
家长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都表现得很焦虑。有点什么问题,就非常紧张,生怕孩子落后于其他同学。有些学习问题,在孩子的学习发展过程中都是正常现象,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自我纠正。但是有些问题,家长必须进行干涉,如果家长不能及时监管,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孩子的某些学习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最后就无可救药了。不过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也有很多渠道去了解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但毕竟家长也需要成长,并不是专业的教育家。
作为语文老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有哪些问题,老师是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知道如何跟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孩子尽快纠正这些学习问题。但这需要家长的配合,家校联手才能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既要辅导学生,也要带着家长,教育不及时,可能就变成了“熊孩子”。家长们常说,老师,请您严厉管教。这话虽然赋予了老师更多的权责,但是在有些学习问题上,家长必须该及时出手就得出手管,只有家长的管教才更有效果。
1、 不写作业、不服管教的叛逆期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们尚能在家长的指导下,去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到了高年级段,由于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我们会发现,孩子很难管了。尤其是在学习上,不想写作业,经常和家长对抗,进入了早期的不服管教叛逆期。有的老师和教育专家,会和家长说,这是正常的教育现象,家长需要保持耐心,循循善诱。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对于家长来说,要具备一个分辨孩子叛逆行为的性质与能力。不写作业,不服管教的行为需要家长及时出手管。
很多家长会觉得,在辅导学习的过程中,特别生气,血压升高,根本不能保持耐心,这也是正常的一个情绪发展。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先深呼吸,保持冷静,先和孩子亮出底牌,也就是家长的底线。把规范说明后,如果孩子还是乱发脾气不能认识到学习的关键,和正确表达诉求,家长就必须采取措施,可以打手、敲击桌子等,进行严肃处理。此时家长也不能失去理智,在教育孩子之后,一定需要再跟孩子表明正确疏导情绪和表达诉求的方法,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
2、 喜欢谈条件,威胁家长和老师
在早期的教育中,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给孩子的学习过程埋下隐患,比如写完这个作业就等打游戏之类的等价交换,造成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特别喜欢讲条件。如果家长不接受这个条件,孩子就会发脾气,甚至威胁家长和老师。如果家长为了息事宁人,会对孩子的条件和威胁妥协的话,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变得越来越变本加厉,甚至是得寸进尺,养成了一种坏习惯。诸如学龄前儿童躺在大街上哭闹、小学生用打游戏跟家长交换学习时间等等。
家长遇到这个问题,必须出手及时管教。在学习上对你的威胁,很可能就会演变成威胁其他人。对于交换条件,家长应该要分清应该给予什么,不能给什么?家长要有一个原则,在影响学习的时候,家长只需要讲明原则,冷处理即可。如果孩子哭闹、抗拒,先让孩子发泄好情绪,然后告诉孩子,你这个方法不行,我不会妥协,学习的本质及时传达给孩子,并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处理。
3、 在学习过程中,不尊重老师和家长
因为家长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疏于管教,会造成孩子和家长的疏离。孩子不服管教,家长不了解孩子。亲子关系比较冷淡,一旦孩子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对老师或者家长出言不逊,不尊重老师和家长。甚至和长辈动手,气得家长血压升高,不知道如何管教。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和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很可能在学校,孩子就是一位乖学生,回到家中,就会完全变了一个人。这种情况下,家长更需要及时管教。让孩子明事理、讲礼貌,明确家长的教育态度。
有家长经常问我: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发生难以管教的情况后,到底可不可以打孩子?在原则性问题上:不写作业不学习、不尊重长辈、威胁和谈条件的时候,是可以进行适当的惩戒,让孩子对错误有深刻地认知。关于管教孩子的学习问题,你都遇到过哪些困惑?欢迎留言评论。